原创:从哥伦布到特朗普——破碎的“全球帝国梦”(1)
01
公知与黑暗时代
前段时间,我们民生文旅编辑部在内部,曾讨论关于公知的问题。
事实上,“公知”本来只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还略带褒义。但是今天“公知”已经成为了崇洋媚外和带路党的代名词。
对于这种现象,我的观点是:人年轻时,对世界的认识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此后即使现实证明了自己观点的错误,他们也会不断找理由来修补自己的观点。
而网上那些著名公知的青年时代,恰好是西方文明最巅峰的二十年。
从1978到2008的三十年里,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全面西化”的趋势似乎不可阻挡。因为整个社会的语境里,“进口”就是“高档”的代名词,“西化”就是“现代化”的代名词,“外国”就是“现代文明”的代名词,以至于我们不知不觉间把美国西欧以外的国家都开除了“球籍”。德国制造更是成为了神话一般的存在,以至于闹出了“下水道油纸包”的笑话。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美国总统老布什做了那篇著名的演讲:“美国是人类文明的灯塔,理应照亮世界”。在老布什看来,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似乎已经得到实现。
的经济萎靡,接二连三的打了老布什总统的脸。如果老布什再多活两年,看到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引起的种种闹剧,不知作何感想。
但是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的美国真是灯塔一般的存在,当然他并不是照亮了世界,而是将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输送到了每个国家精英阶层的大脑中。
八十年代的纪录片《河殇》更是就一代社会精英的价值观的鲜明体现,直到今天这些人很多依然在网络上活跃着,成为了老一代“公知”的重要来源之一,只不过他们现在有了另一个带贬义的称号——“河殇派”。
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庞大的出国留学潮。今天,仅旧金山湾区就有超过一万名清华毕业生。
而北京大学的统计更是直接:
这反映出了另一个残酷的现实:过去几十年,我们将中国社会最擅长的学习的一批精英,打包送到了太平洋对岸。
当然我理解这些精英学子的个人选择,毕竟在那个年代,出国才是“深造”的唯一路径。只是讽刺的是:过去几十年,官方竟然一直把这一切当作正面来进行宣传。
当然清华北大对于我来说有些太遥远了,我对这一切最深刻的感受是:过去几十年的全民学英语潮。
英语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被拔高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位置,各类英语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因为专业课相对简单,我们这样的考研冷门专业就有“考研就是考英语”一说,果然过了没几年,就发生了“陈丹青的学生英语不过关无法被录取,却在国外求学成功”的笑话。
今天我们再回头看那个年代,还真不能怪那个年代的人“不爱国”或者“崇洋媚外”。
与“人类文明灯塔”相对应的,就是我们新中国前景最黑暗的年代。今天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几件事:“银河号事件”,“台海危机”,“轰炸大使馆”,“南海撞机”,都发生在那段时间。
讲到这里,或许那些老一代公知们的想法我们就可以理解了。在此,我们也应该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像张召忠张维为金灿荣那一代坚持初心的人内心的强大。
但是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追赶的脚步,我们都曾经坚定的认为:只要我们“现代化”了,“文明”了,就最终会被“文明世界”接受。
后来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的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工业产值超过美国日本总和,举办了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却依然不被西方主流世界接受,反而成为了“中国威胁论”的主角。
是哪里出错了吗?
02
入关学的前世今生
一百多年前,上一个“黄祸论”的主角日本人也同样存在这个困惑。
日本人在赌国运的战争中战胜了大清国,却被西方列强“干涉还辽”。
在后来的日俄战争战争中成为了第一个战胜西方列强的亚洲国家,连中国人的信心都被影响的为之一振,但最终仍逃脱不了作为英国“棋子”的命运。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终于战胜了西方列强,想得到自己的利益时,却被告知“现代时代变了,必须尊重民族自决原则,不能搞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瓜分殖民地”那一套了。
因为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这件事的起因和过程大家都很了解,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后续:
1922年2月4日,在列强压力之下,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正式将青岛归还中国。
如果当时的日本也有网络,一定会有这样的言论“英国美国当年全球搞殖民掠夺的时候怎么不讲尊重主权,现在我们终于强大了,却要我们尊重别人的主权?”
当然我并不赞同日本人的观点,只是在说明一个非西方文明的后发国家想要被西方主流文明接受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于是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北一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日本如何向西方世界靠拢,终究是两个文明,不会被西方世界接受,只有打破西方的封锁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秩序,日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到那时,西方各国就会主动投靠日本当“带路党”。而且北一辉还准确找到了打破西方封锁的关键点——马六甲海峡。
后来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则更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最终决战理论:
源于中亚的人类文明分为东西两支,几千年来各自发挥其特长和特点,这两个文明已形成隔着太平洋而相互对峙的局面。这种局面必将导致战争,“人类最后的大战争”是“以日美为中心而进行的世界大战争”。
日本之后发动战争的旗号打的就是“大东亚共荣圈”,但是被日本最终选错了道路,不仅没能给东亚东南亚落后的国家民族带来自由和解放,反而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最终埋葬了日本的大国梦。
将近一百年后,知乎上一位网友“山高县”糅合了早期日本社会活动家们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历史,提出了著名的入关学。
中国入关学的理念和北一辉相似,只是巧妙的将如今的国际形势套用到了明末的东亚朝贡体系。
将中国比做当年盘踞关外的建州女真,将整个西方世界比做当时的世界帝国——大明。
东亚的非西方的亲美国家比做大明的藩属国。
而俄罗斯则比做大明的宿敌——蒙古。
而他的观点和北一辉类似:建州女真无论怎么汉化,都会被大明中央视为蛮夷,但只要入了关,各路“汉奸”和“无耻文人”就会争先投靠,根本不用考虑文化问题。
道理虽然说的透彻,但是很多人读到这里时一定会有一丝“不爽”,我们明明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怎么就变成成蛮夷了呢?
这就要从头回顾下西方文明崛起的历史了。
03
全球帝国
因为一个残酷的事实:第一个把全世界纳入“世界史”的国家,第一个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英国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篇章,但同时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包括我们。这些内容我们事后还会详细再讲。
所谓的“世界帝国”,即“将整个已知世界纳入自己统治体系内的帝国”,在英国人崛起之前近两千年,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帝国”。
不过说到世界帝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我们中国。
因为相对封闭的地形和完整的地缘板块(这里可以对比下中国和欧洲的版图,就能明显的看出来),我们在两千年前即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一次性统一了文字货币和计量单位。
从此以后,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哪个政权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从那时起,我们就把所生活的地区成为“天下”,天子生活的地方被称为“中央之国”,这也成为了我们祖国名字的由来。
宅兹中国,这也是我们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很多网友在讨论古代中国为什么不侵略其他国家。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中国的“朝贡体系”内,是不存在侵略这一概念的。签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那是条约体系才做的事。
在我们这里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只要天子想要的东西,那就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得不到,那么原因只能是不愿意去取。也就是说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统一或兼并战争都可以被视为“平定叛乱”。
这张图大概就是传统东亚朝贡体系的图解,是我十几年前用Windows画图板画的,质量略粗糙,请大家见谅。
宋朝的自降身份本来已经让传统的朝贡体系摇摇欲坠,但是蒙古人迅速崛起,再次重新整合这片土地,恢复了这片土地原有的秩序。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火器的使用让中原王朝终于不在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困扰,“朝贡体系”终于发展到了最巅峰,这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
但是不久,英国人就来了......
04
“统一”是件奢侈品
但是无论是亚历山大帝国也好,还是我们的中华帝国也好,都没能建立起真正的全球性帝国。事实上,在农业社会,因为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落后,任何文明都没有建立“全球性帝国”的条件。
这一点上,我想很多在大企业工作的读者都深有体会。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有的老板都会面临一个困扰:是否应该给基层足够的权力?
如果权力集中,那么就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和复杂的管理流程,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还会导致管理僵化,降低工作效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而如果给基层足够的权力,就会容易失去对基层的控制,损害企业的利益。
今天得益于通讯技术的进步,很多大企业都选择了前者,我想很多读者也跟我一样在被“文山会海”困扰吧。
我们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帝国理论上的统治极限,唐朝时从安西都护府到经常发配大臣的岭南有效的交通方式需要一年以上,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到了中期都会遭遇财政上的噩梦。
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显然是一位很有追求的君主,所以他选择了后一种方案:给基层以足够大的权力。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安史之乱将唐朝从巅峰踢了下来,地方节度使更是成为了中央政府尾大不掉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现在看来这样庞大的国家能维持长达一百多年的统一,现在看来真的是一个奇迹,同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同样如此。
很多读者可能会拿蒙古帝国来反驳,但是蒙古帝国对各地的统治是“包税制”,即蒙古人只收固定的税收,其余各项基层实务均有当地人负责。所以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还没有停止时,各地区的蒙古统治阶级已经迅速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并在不久后彻底分裂。
所以很多人都问欧洲在历史为什么没能完成统一。其实,在农业社会,小国寡民封建割据才是常态。像中国这样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才是一个特例。这样看来,大统一不仅不是件必需品,反而是一件奢侈品。
直到海洋时代到来,人类历史终于迎来了建立“全球帝国”的机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