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在徐州(公元200年)就重用诸葛亮,历史轨迹是否会大幅改变?

至少京剧唱词得改:我本是卧龙岗(雾)散淡的人, 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爷下徐州(大雾)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雾已爆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可取,先要看看基本盘,基本盘太烂,天才来操盘也只能落个被历史车轮碾压而过的结果。(李定国默默拭泪)

刘备二夺徐州的时间很短,分析分析这位的军队组成:

之前在小沛苦苦支持,几次崩盘,部曲亲兵必然损失殆尽,在许都又处于风口浪尖,瞅瞅这位在袁绍那儿也小心翼翼,不过让赵云合募得数百人,肯定不会在老曹眼皮底下浪得飞起。

因此,刘备本部兵力一定极为有限。

至于忽悠出来的曹兵,赶跑袁术后必然泰半跟随朱灵等人回转许都了。家属老小都扣在老曹手里,这要是还能跟着刘备干革命,得对老曹有多大的阶级仇恨?(手动滑稽)

分析至此,刘备变戏法一般搞出的众数万便可以确定成分了。

必然是徐州豪强的私兵部曲以及就地招募的百姓。推算一下,也正是由于刘备得到徐州豪强的支持,才敢于且可以微弱的兵力袭杀徐州刺史车胄。

只能说曹老板在徐州的声望真是杠杠的。

这种五花八门的豪强私兵捎带放下锄头的百姓合在一起叫什么?

乌合之众。

诸葛亮本人不是曾经曰过且得到李靖的高度认可么?

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是的,韩信曾经通过高超的战术运用,可以做到驱市人以战,但大前提是对面有陈余这朵义兵不用奇谋诈计的奇葩,且部队也是招募没多久,比市人强不到哪儿去的乌合之众。

让项羽带本部百战精锐过来,你驱市人背水列阵试试?

龙王爷今晚得加餐。

一两月间匆匆聚合的杂牌军,如何装备?怎样增编?真是阿弥陀佛。

所以曹操起初也没太当回事,让刘岱、王忠带兵解决,没想到被一顿打飞,已经让人大开眼界了。等曹操本人带着主力兵临徐州,取胜?鬼故事。

刘备唯一的正解就是拖,拖到袁绍大举干涉。

《魏书》如此记载徐州之战:

是时,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备。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作为曹魏国史,屁股自然歪到姥姥家,所谓刘备望风而逃显然是吹嘘。按照《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两军还是发生了大规模交战,最终刘备战败。然而,根据刘备军迅速崩盘推测,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还是很可能符合客观形势。

由此可见,刘备的速败,客观实力是主要问题,但也存在主观判断失误,以至于措手不及。

如果北伐时期,军事才能处于巅峰状态的诸葛亮穿越,此公是一等一的治军天才,虽然时间仓促,但将八阵图之类大概齐教教,理顺理顺指挥体系,激励激励战斗士气还是可期的。另一方面,性格谨慎的诸葛亮是防御战大师,不信问问王双、张郃还有司马宣王,结合结合各种小发明,足够老曹喝一壶。战胜无望,但依托城防将战争长期化的概率颇为不小。

捎带,老曹这么浪,中箭日常,说不定就如河北故事,误入箭阵啥的,只不过这次是连弩阵……(手动滑稽)

袁绍又不是什么省油灯,既然史实中已经对官渡发动了试探攻击,一旦曹操陷入徐州泥潭,恐怕行动再迟缓也要下手了。

这样,历史进程就可能被改写。

毕竟,北方统一是大趋势,被谁统一就是偶然。

至于建安五年的诸葛亮被空投到徐州,二十岁帅小伙风华正茂,让困觉王刘备一见钟情……

您觉得军事科学的门槛有多低?让一个连一天兵营都没待过的素人就可以指挥若定?

即便是图书馆管理员,“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直接拉去动枪杆子,该败还是得败。是的,拥有军事天才的人可以在战争中迅速学习战争,正如诸葛亮经历赤壁之战就可以担任握有兵权的军师中郎将,成为刘备集团三大军事重镇之一。但搁在当阳之战那会儿,该跑还是跑,该没辙还是没辙。

总之,您不搞穿越,直接空投诸葛亮,无非把先主传的内容提前了一下: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划掉)等数十骑走……

刘备前半生最好的机会是在陶谦让徐州,而非二据徐州,这是个真·地狱难度。瞅瞅脑残粉陈登都没铁站边就知道了。即便挡住了曹操,还会面临袁绍的博弈,高潮一波接着一波,一不小心就是满盘皆输。从某种意义上说,福祸相依,史实的结果倒未见得太坏,至少哥仨整整齐齐,“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重头再来。(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