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对撞机与其他科研项目争钱杂谈
上周某县几百亿的坑火出了圈,评论里又带出了对撞机该不该建的节奏,“一堆烂尾花了几百亿,对撞机就被质疑费钱”等等高亮评论,别开生面的一点是观网更早的两周就有过对撞机新闻相关的争论,观网读者大多数还是支持杨振宁的意见。
吐槽而论——正是被浪费了这么多钱,杨振宁的意见不是更该被支持嘛!以后要拿很多钱填坑,不太紧迫的项目能省就省吧。
正经地说——贷款和财政支出是两码事,科研投资是财政比较固定的支出,池子就那么大,各种科研项目都在这个池子里争经费,所以和对撞机争的是其他科研项目,不是地方债。就算没有浪费那几百上千亿,也并不会直接转化成科研投资。当然填坑确实还是会浪费财政精力,届时只怕砍掉的还不只是对撞机,要是连航母战斗群和聚变堆都被砍了才让人担心!
回到对撞机的问题,王贻芳支持建设的这个对撞机的作用:大量制备希格斯玻色子,测量其性质,这对高能粒子物理确实有价值,但这个价值在现阶段是否立即需要,是可以讨论的,不过绝不是说必须的,争论的核心正在于此。
高能物理盛宴已过(杨振宁原话),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了,而后的项目规模再大,烧钱再多,得到的成果反而比曾经的加速器还要小不少,边际效益在快速递减。后世对撞机的成就哪个能比得过卢瑟福在实验室里发现原子核?这是正式开启粒子物理级别的成就,而卢瑟福才花了70英镑!你没有看错,是70!后世的高能物理能做出突破性成果越来越少,钱却越烧越多,这种尴尬才是杨振宁反对建设对撞机的主要原因。
换一个说法,质疑对撞机的重要理由很大程度不单纯是因为费钱,而是为什么单单为你这一个科研项目费这么多钱。国家的科研财政支出肯定有优先级的,对撞机的优先级高到国家要为其在现阶段做一个200亿美元的规划吗?这个可以讨论。
至少我的认知里,前沿领域的核聚变、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优先级都应该比对撞机高,介于前沿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之间的碳基芯片产业化、碳纳米材料产业化以及应用领域的芯片产业、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产业都远比对撞机更紧迫,而且哪个不是要烧百亿千亿?问题就在于这里投点那里就少点。
当然很多人其实是把对撞机当做科技前沿的代名词来吐槽:钱都舍得在某县这么浪费,也不愿意给科技投资,太让人心寒了!这份集体焦虑没毛病,完全值得被认真对待!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现在确实重视科研了,但还远没有重视到要打赢中美科技战的地步。中国各地方愿意为GDP指标不惜牺牲国运,挖下成千上万亿的大坑,也不愿意全力实现十三五计划研发强度2.5%的目标(研发投入占GDP百分比)。
去年研发强度2.19%,前年2.18%,就这种线性速度,推到十四五收官的2025年也实现不了2.5%,而且即使2.5%也不如美国的2.8%,何况中国的GDP还只有美国的七成。
而基础研究投入只占总研发费用的5%,每年大概一千亿多一点,这个池子真的不大,增长也不是很快,从去年打了科技战,但研发强度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看,中国对基础研究投入也不会特别大方(当然去年也有减税降费的影响)。
所以科研项目“全都要”真只是想当然,没4%以上的研发强度想什么“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