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名核安全科学家“集体出走”,这事儿有多大?孰是孰非,相关人士众说纷纭

原创 lion老师 趣品文化 今天

01

中国有个安徽省,安徽省有个合肥市,合肥市有个科学岛,科学岛上有个中科院物质研究院,该研究院下属一个研究所,叫“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简称“核安全研究所”,简简称“核所”。

核所有多重要、多厉害?

她于2011年9月28日成立。隶属于科技部基础司;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支持建设的,其中大量的研究人员都是硕士博士以上学历的,大部分来自中科大。

据该所官网公布,近年来其取得的科研成果,荣获的国家大奖有:

500

大家如果嫌看图片费劲,我简单概括一下:总之是实力不俗,获奖国家级大奖众多,堪称我国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重镇。在高峰时期,这里聚集了500名科学家;但是近些年人才流失严重,而以这次一下子集体出走90名硕士博士(大多数是博士)等科研人员为最;据官方回应说:这次人员流失之后,剩余的科研人员,只有大约100人。

对此,核所的上级直属领导单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证实,核安全所年内确有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但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

正常人员流动?数年之间,人才流失大约百分之八十,今年这一次流失又达到将近百分之五十,正常?

然而,知乎网上该所的相关人员的回帖,却没有一个人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吃瓜群众从常识判断,也不可能是正常的:对于任何单位来说,个别的人才流动都很正常,但如此大规模的辞职,而且是关系到国家重大科研技术领域的人才辞职,怎么可能还说是正常的呢?

02.

知乎网上相关问题的跟帖回答链接地址如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7163721/answer/1341729002

问题:如何看待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90 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

有时间和耐心的读者可以直接移步以上链接,想短平快了解以上跟帖主要内容的接着往下看。

笔者综合以上回答及其它相关报道的信息,概括如下:

以上跟帖的共识是:这不是一次正常的人才流动,而是核所和其上级物质研究院在管理上的矛盾积怨造成的冲突所致。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是:物质研究院决定集体更换核所所有的保安人员,核所一部分科学家不同意而进行干预无果,认为是对科研人员的不尊重,于是导致了90多人集体辞职。

但这些跟帖又明显的分为两派:挺院派,和挺所派。

挺院派的,如点赞量最高,接近2万的回答,是现科大讯飞软件开发工程师,前核所员工李默勤就实名回答,以担保答案的真实性。他把批评的矛头直指核所所长吴宜灿院士;明确站队物质科学院领导。他认为:吴宜灿有将这些科研人员转移到自己创办的私人公司的嫌疑:“吴宜灿有没有号召大家集体辞职我不好评价,只能说基于我在核所的经验来看,这个事有很大概率是真的。不过吴老板成立了公司这个事是肯定的,公司名为:安徽中科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而且已经开始招人了。”

而另一个点赞量将近1万5的回答,是典型的挺所派,这位答主匿名回答,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物质科学院新上任的院长刘建国。他引用了另一位匿名用户的回答称:刘院长,一个搞学术的人,有地痞之风,利用一群素质极为地下的保安队,实施凶恶的管理,H书记管党的,一点权力都没得,党的会都是刘参加,黄被架空了,忽悠了。

一位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网名天履其苍的答主简要回答,赢得将近5千的点赞量:重用秘书,重用政研室,重用团委干部;打击专家,打击业务干部造成的问题在武汉抗疫中已经是个大问题了,这样的问题要多暴露,不暴露不足以扭正选人用人风向。

笔者必须说明,这位清华毕业生的回答或许切中我国某些科研机构的弊端,但扯到武汉抗议,似乎并不妥当:以笔者所知,武汉抗疫,不正是在钟南山(确定人传人)、李兰娟(第一个建议武汉封城)、王辰(建方舱医院)、张伯礼(中医参与治疗)四大院士的直接建议参与和领导之下展开的吗?

另一位网名周大厨的答主的回答,有超过1千1百多人点赞,但笔者觉得答得很有水平,虽然其内容并非全部是针对这次事件的评价。兹转引如下:

周大厨

涉猎较广,杂而不精,平庸如斯

1,183 人赞同了该回答

马老师喜欢灌鸡汤,但至少有一句我很认可:员工离职就俩原因,钱没给到位,心受委屈了。

这些博士待遇应该还可以,至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相对也比较稳定,以他们的鉴别力和智商,说90多人被挑拨忽悠了我是怎么都不信的。

那么就只剩一种原因喽。

讲几个故事:

十年“文艺复兴”中,为何两弹一星始终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和冲击?主管科技的聂帅拼了命地保护钱学森那些科学家,自己无力保的,就找总理由总理出面保。

1978年3月18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开幕式上,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重要论述。台下7000多名科学家喜极而泣、掌声雷动,一个小时的讲话鼓了19次掌。

为国效力的高级知识分子就是今天的“士”,很多时候把尊严看得比待遇重要,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这些基本的道理,当领导的必须要懂得。

事都已经闹大了,希望能得到合理解决,共克时艰之际,不能让这些“士”心寒啊。

当然我更希望这是假新闻,这么多体制内的人放弃编制待遇和房子,什么仇什么怨啊?我是想不明白。

500

——……——……——

看了一圈,隐约了解一点大概了,蛮心痛的。

我上的大学是个985,校长是个老院士,副部级,大三时听闻他在校常委会上说:

我就想带带学生搞点研究,当校长以来天天见这个见那个,没完没了的会,我是真不想当校长了,你们谁愿意当谁当吧。

然后没多久他果然就辞职了,于是经常在学校里看见一个穿着过时的黑呢子大衣的大爷低着头紧着步子在教学楼和实验室间穿梭,擦身而过时向他喊一声“校长好”,他会憨憨地回复你“哎,你好你好。”然后急冲冲走过去,一头灰白的不修边幅的头发在风里凌乱,就像戈壁滩上倔强生长的白杨树。

后来来了个年轻的新校长,再后来就不说了罢。

我很想念老校长。

编辑于 11 小时前

03.

本号认为:无论如何,这件事引起媒体的关注是必然的,因为它不可能是一次正常的人才流动,原因如笔者01部分所述。加之它涉及到国家一个重大的高科技领域的一个重量级的研究所和数量众多的专家科学家,故笔者认为:必须由比中科院物质研究院更高一级的国家机构,甚至应该由中纪委牵头、中科院、科技部和安徽省政府、中科大等相关机构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详细的调查,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一方面尊重普通公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对相关人员,有违纪行为的,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如果能借此机会,将我们国家科研领域的一些长久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对我们的科研界,就坏事变成好事了。但愿如此——为此,请我们继续关注这一重大事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