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数学和理论物理,是一个国家是否富有科学探索精神的绝佳的 “鉴别器”
这两门学科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对科研资金的要求并没有实验科学那么巨大(参考粒子加速器),二是远离社会生产实践,三是研究成果全球公开,不存在知识壁垒。
资金要求低,所以穷国富国都可以搞,大国小国都可以搞;远离实践,所以科学以外的因素干扰小;不存在壁垒,所有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此看来,这两门学科的研究水平是一个国家是否富有科学探索精神的绝佳的 “鉴别器”。
过去中国经济落后的时候,人们都觉得纯数学这样的学科不需要什么钱,中国人又聪明,应该可以“最先赶上世界一流水平”(某领导语)。然而事实却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只需要大量砸钱的实验学科,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飞速减小(集中在化学、生物、工程科学领域),甚至局部领先;而纯数学这种“砸钱也无处可砸”的学科,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却依旧很大。
摘自 中国人发展科学是被迫的吗?我们是否有科学探索的文化自觉? 评论 40 国内。原标题:中国人发展科学是被迫的吗?我们是否有科学探索的文化自觉?
而这些纯理论的东西,科学院始终都有一批人在追踪,现阶段是否足够了?
文化的缺陷,其实是哲学的缺陷,我自己在观察者上写过一些东西,认为中国人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不均衡的哲学错误,过于注重实践,忽视远离实践的理论。这个问题至今是未曾正视过的,当然也谈不上改正。我们近代的落后和百年国耻,从根本上说是这个缺陷所导致。
发展阶段方面,涉及的肯定有金钱投入,但又不止如此。基础理论的思维能力,不是上规模和有实际需求就能推动得了的,也不是政府起好主导作用就万事大吉,这需要逐代人的迭代积累,金字塔底座要坚实,塔尖也要足够高和足够粗。我们现在大部分教育资源,其实都集中在应用上面了,基础理论方面,我们打的基础并不算太差,但一到顶端(研究生以上层次),投入和积累都不足的缺陷就很明显,我们的确还没发展到擅长搞基础研究的阶段,即使能彻底根除思想意识里的哲学缺陷,也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还需要说的是,理论的创新思维,不是简单的勤奋吃苦就能积累成的(当然更不时砸钱悬赏能解决得了的),很多人对此的理解彻底错误。
这是一个超级大国几十年积累的底蕴,外加沙皇俄国几百年的积累,被别人一锅端
中国短期内在这些方面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建树,先搞能见到效果的应用科学,是在正确不过的选择
这几年国际理论物理,理论数学届基本上陷入瓶颈了,所以他们开始拉赞助了,所以就想到冤大头——中国了,所以你就会看到各种鼓吹中国需要发展基础理论科学的文章
可是
拜托
基础理论科学,又不是只有数学,只有高能物理,
基础材料科学不是科学?凝聚态物理不是科学?
在一些人眼里,只有高大上的高能物理才算科学,只有弦论才是基础物理,这背后的利益相关才是问题
而这些纯理论的东西,科学院始终都有一批人在追踪,现阶段是否足够了?
要知道,发展到什么水平,才有符合这个水平的需求。
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不也是到英国才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当工业发展水平匹配到需要大量基础学科人才的时候,就会出来这些人才的,因为工资和待遇在那儿放着呢。
现在你们鼓动有才华的孩子们坐冷板凳,有啥用?当自己孩子选专业时,你们又会是另一个腔调了。
市场决定需求,待遇决定选择。
欧美的数学、物理人才也是以教职为主吧?那个市场也不大啊。只是吸纳了全世界的学生,才养得起这么多教授而已。
所以要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来,让他们帮着养这些高端无用人才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