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谈平型关战役:你打日军,他们(国军)不仅旁观,还被败退下来的日军给击垮了!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第115师击败了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的振奋了人心。
作为战役主要指挥员的林彪没有沉浸在首战告捷的喜悦中,而是立即着手总结经验教训,他的经验,没有说教,没有废话,全是干货。
1937年11月,在各旅、各团总结平型关战斗经验的基础上,林彪撰写了《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
第八路军终于在9月中旬开到了晋北前线,它开始执行它在抗日战争中的神圣任务了!在全国同胞热烈的期望下,我们于9月25日在平型关与日军接触。
不负全国民众与友军的期望,不负八路军十年来的荣誉,我们第一次交战获得了很大的胜利!这一仗的确给了日寇以重创,提高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特别是更加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
在这次初步与日寇交锋的战斗中,我们更获得了不少抗战的经验。这不但值得八路军全体指挥员与战斗员学习,我也愿意把它贡献于全国抗战的友军与一切抗日的民众,作为对今后抗战的认识。
据我个人在这次战斗中所感觉到的是:
一、一到山地战,敌人的战斗力与特长均要大大降低,甚至于没有。步兵穿着皮鞋爬山,简直不行,虽然他们已爬到半山,我们还在山脚,但结果我们还是抢先上去,给他一顿猛烈的手榴弹,他们只好像滚萝卜一样地滚下去了。炮兵则难于运动与找阵地。坦克车呢?有些地方致使它英雄无用武之地,飞机的作用也不大。
二、敌人轻视中国军队,成了习惯,便由骄矜而疏忽,不注意侦察警戒,不爱做工事。打起仗来,先让飞机大炮显神通,等到猛攻时,他们的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隐蔽在沟里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所以我们这次一切布置得妥妥当当,向他们开枪了,冲锋了,他们才知道。
三、敌人不仅是弹药要靠后方输送,连粮食也要靠日本送来。他们的后方线已扯长有千多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他们的后方线切断,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们进退维谷。所以发展游击战,在敌人后方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此次平型关战斗,我们正是派了一部分人在敌后路上阻滞其增援部队及粮食供给。
四、利用敌人攻击友军阵地时,袭击敌人侧后方。是最好的战法,比其在行动中和刚到阵地而未站住脚时去袭击还要好些。这次就是利用敌以全部兵力注意对付友军时,突然在他们的后方大打起来。
五、为了避免他们的炮兵和飞机,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投入肉搏,连续冲锋,使敌人的炮不好放,要放就连自己的队伍也遭了殃。
六、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是太差了,他们自己定的出击计划,却未能遵守。
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突击中,却以区区8个团的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10多里或20多里。
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被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垮。他们的指挥真是笨极了,特别是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在战役上于决战的地点与时机集中绝对优于敌人的步兵、炮兵、飞机以猛攻敌人。
七、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
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了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
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作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作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垮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
——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
八、日兵之死不肯缴械,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但最主要的,是过去“华北军队”对日军俘虏政策之不正确,采用野蛮的活埋、火烧、剖肚等办法。故我们今后须加紧对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语的政策宣传与优待俘虏。
九、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敌怕夜袭,他们的技术威力一到夜间有的竟至全无作用。我们要努力,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夜战,以此为特长以战胜日寇。
十、我八路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方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
十一、“中央军队”如果还是守着挨打战术,便真糟糕透了。他们对主要点应坚工固守,而不应到处守,应行决战防御与运动战,应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大炮于决战点。至于他们军官的调动,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对群众关系的改善,都是他们很重要的问题。
十二、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须大大的努力。过去大半年,部队虽然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在风纪、礼节与正规化上进步很多,但对战术训练还很差。今后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经过这次战斗,部队中的一般情形更加活跃了,战斗的情绪高涨万分,战地群众对我军与友军完全是两个态度。见友军就跑,见我军到了又转回。八路军所到之处,受群众热烈的夸扬,不是无因的。
这一切经验都值得我们虚心地学习,运用在今后的抗战中,这些都是我们争取抗战胜利的必要条件!
原载《解放》周刊1937年11月27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