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山下的花环》引起的对比思考
大家都能感觉到国际局势在剧烈动荡,战争威胁已经在眼前。通过把现在和以前对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其实《高山下的花环》所反映的那场战争并不是理想的比较对象,只是但不妨一试。
除了已经写的两篇小文外,其实还有许多比较领域,比如经济体制、国际环境、社会文化和心理(包括社会风气)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等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坚决反对军队职业化!科技的发展决不是军队职业化的借口,恰恰为人民战争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这个问题以前反复说过,这里再强调一下。
做这种对比,既不是为了厚古薄今,也不是为了厚今薄古——“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做这种对比是为了找出历史的客观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有准备的投入斗争,为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才是列宁说的郑重的态度,才是认真备战的切实表现和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只是陶醉于“战无不胜”或者“最全的工业体系”,如果只是笼统的看一眼甚至连靠都懒得看,凭主观愿望在那里臆想,就是唯心主义的做法,当然也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古人讲“胜于庙算”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承平日久,人心巧伪。战争是最好的消毒剂,战后社会风气往往会纯朴。但必须赢得战争才能得到战争带来的好处。首先必须正面“承平日久,人心巧伪”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