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旋转门 004丨食堂自古能捞钱

· 01 ·

新闻

近日,网传字节跳动在内部邮件中,向员工通报了2起以权谋私的案件。

其中,2017年至今,行政餐饮前负责人共计涉案1000余万元,EA(企业级应用部门)前负责人涉案600多万元。两名前负责人都利用职权,多次向供应商收取好处,违法招投标,自动进行合同续签等。

目前二人均已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立案并采取拘留强制措施。

500

从披露的新闻来看,仅仅三年时间,餐饮负责人就拿到了1000多万,令人咂舌,甚至有网友调侃“字节食堂的伙食是不是太好了”。

作为我国互联网的头部企业之一,字节跳动家大业大,难免出几个蛀虫,抓出硕鼠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豪门巨族的管事人们上下其手,从家主们的吃食里面贪污克扣,也早就是常态。

· 02 ·

大观园的奢靡

煌煌巨著《红楼梦》,不光描写了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而且还以事无巨细的态度,忠实还原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生活细节,以及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

贾家作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首领,家族成员们自然过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奢侈生活,从书中对他们日常饮食的描绘,就可以窥见一斑。

书中写到刘姥姥进大观园,陪贾府主子们用餐,因为刘姥姥讨了贾母的欢心,所以贾母请她吃一道叫做“茄鲞(xiǎng)”的菜。

刘姥姥是种地人,吃了觉得味道不对,“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旁边的王熙凤笑着回答:“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之后,惊诧之外还觉得心痛,“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500

不光是刘姥姥听了觉得奢靡,只怕是今天这个物质生活大丰富的时代,这样一道菜普通人也不是随便吃得起。

简简单单一道菜,就能看得出来贾府的主人们平常在吃食上花了多少心思、花费了多少金钱。

不光是主人们奢靡,就连贾府的丫鬟们也在吃食上开销巨大。

贾宝玉有个丫鬟名叫芳官,曾说自己吃不惯面条子,让厨房单为她准备吃的,厨房柳嫂子为她做了: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腌的胭脂鹅脯、一碟奶油松瓤卷酥、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结果芳官她看了却嫌弃道:“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

在那个年代,普通劳动人民一年都吃不到多少次肉食,结果一个丫鬟却瞧不上,嫌弃荤腥油腻。于此可见贾府的生活到底有多么奢靡!

· 03 ·

吃不起了

但就算是这样钟鸣鼎食、花天酒地的贾府,却也要为上下其手的仆人们所困。

在小说前期,贾府的权势声威还吓得到人,各个经手管事的仆人,虽然暗地里捞钱,但尚不至于明目张胆,所以冷子兴评价贾府的时候还是形容为“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在剧情中期探春管家的时候,曾经提到,“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份,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着的在外……

也就是说,贾府中的下人,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地分的主子应得之物的一半,另外在外也还有许多好处,用贾家的资源给自己挣钱。

但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贾府江河日下,“外面的架子”都快保不住了,权势眼见一天不如一天,然而管事们非但不收敛不收手,反倒是越发明显和张狂——理由到也简单,既然这已经是一艘迟早要沉的破船,那自然要捞足银子后赶紧跑路,于是在吃食方面,贾府也不可避免地“消费降级”了。

 

在七十五回,有一段描述:

【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

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

在贾府,主子和仆人吃的不是一样的米,然而贾母却亲眼看到,尤夫人吃的是下人的白粳米饭,于是大声斥责,结果却被被贴身丫鬟鸳鸯回应“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她的儿媳妇王夫人则回复说“最近田庄遭灾,送上来的细米不够,从外面买又怕不顺口,所以只能量入为出”。

贾府一门两国公,田庄到处都是,怎么会连女主人们的细米都供应不上了?况且,就算田庄不够,偌大一个京城,又怎么会怕买不到合口味的米?

可见,贾府佣仆克扣和贪污都已经到了贾府最高话事人贾母的面前,所谓“从外面买又怕不顺口”,也只是王夫人空口安慰而已,而贾母本人也无可奈何,只能自嘲解困。

众所周知,享受了几代富贵之后,贾府最终还是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为结局,贾家幸存的子孙们,再也没有办法去和当初一样计较吃食了。

根据脂砚斋的批语,贾宝玉最后的生活就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凄惨无比,而多年来一直攀附在贾家身边的佣仆管事们,却反而吃得脑满肠肥,扬长而去了——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现实主义巨作。

500

· 04 ·

连皇帝都躲不过

不光是贾府这种豪门大族被管事们上下其手,克扣贪污,就连皇帝在吃食上也免不了被奴仆们克扣一番。

清朝皇帝的日常用度都是通过内务府办理,而内务府因为有许多包衣世世代代在其中任职而高度封闭,而且因为主持皇室家务,事涉宫闱,国家监察体制对其根本无法监管,所以胆子非常大,拼命从皇家用度里捞钱。

道光皇帝厉行节俭,根据《春冰室野乘》这部书记载: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儿汤”,这是民间一种最普通的面食,派太监跑去跟御膳房一说,不料厨师回奏说不会做,第二天早上,内务府大臣请见皇帝,说有重要事情请示,道光帝赶紧召见,一问,原来是内务府奏请增设专制“片儿汤膳房”一所,提出了近万两白银的开办费,道光帝心疼钱,也只能不了了之。

500

要知道当时一碗面也只需要几文钱,就算皇家办事需要手续,这个报价也着实太过于夸张。

但就算道光皇帝就算如此节俭,还是免不了被内务府狠狠宰几刀。他厉行节俭,衣服裤子破了都舍不得换新的,都是让内务府修补,然而内务府补完后送回,道光皇帝问:“这个补一下多少钱”?内务府官员答:“三千两银子”。

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京城出现一幢新盖豪宅,其内的树还没有长高,墙上的画,又是近代名人的画,那必定是内务府官吏了——因为内务府的人从皇帝的腰包里搂钱太快,而且又豪横不怕官府盯上,所以难免一股暴发户气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到处盖大宅。

又有一句民谣“内务贪,太守肥,三千太监三千贼”,意思是内务府贪污特别厉害,各地地方官(太守)也可以搜刮地皮,而太监在清朝因为难以参与政事,则靠偷偷倒卖宫中的古董和器物来发财。

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欺君是灭族大罪,为什么这些人不怕呢?

无非是富贵太久以后,王孙公子们从小与现实世界隔离,根本不通世情,只能任由办事人糊弄摆布,这些人犹如蚂蟥一样叮咬在主家的家业上,直到吸干血为止。贾府如此,皇族当然也逃不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