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专家研究得出:现代中国人并非起源非洲
当然,人类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现代人的起源是指早期人类怎样演变成现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的问题,是从人到人的问题,它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最近的一段。但人类的起源则是指古猿怎样演变成人的问题,是从猿到人的问题。
现代人的起源有两种理论:一是“单一地区起源说”;二是“多地区起源说”。单一起源说认为现代人是非洲南部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多地区起源说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
但长期起来,单一地区起源说比较流行,世界各地普遍认为非洲是现代人的起源地,无论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我们都是非洲人的后裔,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都是非洲早期智人的后代。
根据考古学研究,人类在非洲发现了超过10万年的早期智人,这些人后来迁徙到了世界各地,取代当地智人,当然,现代中国人也是如此。
1999年,中国遗传学这根据我国人群的DNA研究,提出大约在6万年前,非洲早期智人来到中国,并且取代了中国原住民。按照这个研究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现代中国人是非洲早期智人的后裔,换言之,我们是非洲人的后裔,非洲人是我们的祖先。
那么,我们真的是非洲人的后裔吗?
河南许昌人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发掘有力的回击了这个说法。
从2005到2016年,考古专家对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的灵井遗址进行了连续12年的挖掘,发现了45件人类头骨碎片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以及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虽然头骨化石是断块的,但经过专家的修复,基本可以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人类头骨。
专家将这批古人类化石定名为“许昌人”。复原之后可以看到,“许昌人”其眉脊较突、前额低平窄小、枕突隆起、骨壁较厚,在头骨内侧还附着有类似脑壳内膜的组织。从脑部进化来看,就相当于现代人。
通过对许昌人的头骨化石分析,可以确定的是许昌人超过10万年,也就是说他们早在非洲人来之前就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存在。
所以,许昌人类头骨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非洲经历过从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类进化的过程,类似的过程在中国也有。在中国“许昌人”发现以前,已知最早的两块现代人化石都出自南部非洲,被认为早于10万年前,被“非洲起源说”的拥护者们用以作为主要证据支持。
领衔此次许昌灵井遗址考古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李占扬表示:“许昌人”头骨化石的出现,无疑对“非洲起源说”构成了不可回避的冲击。该证据强有力的反击了现代人只起源于非洲的说法,也就是说现代中国人不是非洲人的后裔。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埃里克·特林库斯也说,灵井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极大改变了世界现代人起源研究的格局。
其实,现有的资料来看,非洲移民不可能在6万年前来到中国,原因是如果当年非洲智人经过西亚来到中国,他们一定会携带娴熟的莫斯特技术,但我们并没有发现相关莫斯特技术的痕迹。
莫斯特技术典型特征是使用修理石核技术,典型器物是用石片精心制作的边刮器和三角形尖状器。此外还有凹缺器、锯齿状器、石球、钝背石刀和小型手斧等。
中国发现莫斯特技术大约在3万年前,水洞沟遗址就是。水洞沟遗址共进行了六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涉及美、日、韩、法、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专家,累计出土了三万余件石器、近百件动物化石。根据研究显示水洞沟古人类使用的石器技术主要为具有勒瓦娄哇技术特点的石叶技术,此种技术具有明显的“西方”特色。他们有可能是从非洲来的,但他们并没有取代当地居民,而是跟当地居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融入到了当地人群和文化之中,而不是取而代之。
现在的问题是:许昌人是怎么来的?
专家李占扬表示:在“许昌人”生存时期之前,北半球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冷期,东亚大陆的古人类为躲避严寒向当时气候更为温和的欧洲迁移,同那里的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融合并进行基因交流。到了末次间冰期,由于气候转暖,来自东亚的古人类重返家园,“许昌人”就是其中一支。
尼安德特人是一种在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冰河时期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人种。尼安德特人属于早期智人,会使用火,也可能学会了人工取火。
但研究者们还没有提取DNA检测,所以“这种可能性还只是猜想”。不过一旦研究成功,那么,结论足以改变现代的说法。
不管怎么说,经过 14 年考古发掘与多学科研究,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或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而且东亚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比以往研究认为的要复杂得多。东亚古人类演化并非单纯的线性进化或者取代的简约模式,在晚更新世早期,东亚地区可能并存多种古人类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基因交流。
人类文明的演进史,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只希望专家们能够尽快研究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