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将对疑似未成年人登录支付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6月17日,腾讯游戏宣布,自今日起腾讯游戏正式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腾讯游戏表示,未来会在游戏登录和支付环节两种场景中发起人脸识别验证。

在游戏登录环节,腾讯游戏表示对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帐号,在其登录游戏时即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与公安权威平台数据比对。

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纳入未成年人防沉迷监管,平日限玩1.5小时/天,法定节假日限玩3小时/天,22:00-次日8:00无法登录游戏。

腾讯游戏表示,此前,这项举措已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中试点,近期已覆盖腾讯游戏旗下的绝大多数手游,后续将在运营的全部手游产品中生效。

500

登录环节人脸识别验证界面

在充值支付环节,腾讯游戏表示,当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帐号月充值大于400元时,或用户出现异常充值行为(如短时间充值金额激增等)时,即会被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则无法继续充值。

腾讯游戏表示,今年5月,我们已进行相关技术的小规模验证测试,接下来将陆续覆盖腾讯游戏运营的所有手游产品。

500

支付环节人脸识别验证界面

在今年两会期间,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方面,引入生物识别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表示,目前,游戏行业正在推广实行网络游戏“实名认证”措施。但在社会现实中,遏制未成年人网游沉迷和未成年人网游不当消费方面,“实名认证”仍存在不足。

杨金龙了解到,身边很多未成年人玩手机游戏,都是使用家人的帐号进行注册登录,轻松绕过“实名认证”,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网游沉迷”。现实中,很多媒体报道的未成年人玩手机游戏、直播软件过度消费的案例,也多反映了“使用家长帐号”的问题。现实问题是,“实名认证”并非“实人认证”,无法解决人、机相对应的问题。

对此,杨金龙建议,亟需在游戏注册、登陆、费用支付环节,引入目前已经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如刷脸登陆、刷脸支付,并建立相应制度督促游戏平台加强事后管理。如果遇到未成年人玩网游充值等情况,相关游戏公司应简化退费流程。

杨金龙认为,随着生物识别技术不断成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技术门槛和成本在逐渐降低,人脸识别被应用于国内手游防沉迷系统中技术上是可行的。而目前防沉迷措施是以实名注册登录为基础,存在漏洞。他建议强制将生物识别“实人认证”纳入游戏注册、登录以及消费支付环节,实现“人证合一、人机对应”。

另外,他还建议督促建立未成年人网游过度消费后的退款渠道畅通机制。可以设计积分制等形式,对退费环节设置不便,执行不力的平台予以扣分,分数扣减当作新游戏的版号审批的考量因素。此外,规范完善网络游戏管理及尽快立法。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