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武汉大学顾秉真:「不能用狼性这个词,我觉得是被逼的程度更大。」
2015年暑假回来时,顾秉真受邀参与海基会的台生研习营分享经验,对于即将赴陆念书的台湾学生不只有问必答,还热情地邀请学弟妹说届时要带他们到武汉大学附近逛逛。如今顾秉真在中国大陆念书适应得还不错,对照2008年前人在四川,刚到成都大概是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是最挫折的阶段。成都之于台北是截然不同的城市,她回忆起来,小时候胆子很小,又特别怕生,那时便很不适应,总觉得周遭的人讲话都很大声,在开学典礼上,她一直哭一直哭,「他们都不懂我在哭什么,还以为我是太久没看到国旗太感动了。」顾秉真笑说。
「那时小朋友嘛,每天都哭,哭到眼睛都肿了。」
既听不懂方言,也看不懂、不会写简体字,想到要写作业却写不出来,着实在展开学习的路上吃尽了苦头,却也不太直接在父母面前表达过这些问题。话锋一转,顾秉真手拿搅拌棒在空中挥舞着,突然像谈起往事中的某则笑话一样轻松。当时特别好玩的是,一位班导师在介绍她给同学时说,「这个同学是从宝岛台湾来的,大家一定要好好对待她!」还告诉顾秉真:「谁欺负你就跟老师说。」让她顿时觉得有了靠山,也安心许多,她戏称这是台湾人才会有的特权。
探索中国大陆:以武汉作为一个起点
后来因为家人工作的关系,工厂在浙江,所以全家人搬去上海住,上海跟台北的环境就相近很多了。
顾秉真坦承自己不太喜欢吃偏甜的口味,上海汤包的汤汁或糖醋排骨都特别甜,回忆起来自己其实很喜欢吃四川的小吃,尤其是当地的串串香(四川传统小吃,又名「热锅麻辣烫」)和烧烤,「我在上海吃的就和四川的不一样,上海的口味没有那么重,但上海跟武汉都没有四川的重,我最喜欢吃四川的,每次都快把我辣到要晕过去。」还笑说妈妈很能吃辣,在她小时候就很坚持喂她吃辣椒,不管拒绝几遍,都想说服她吃下去。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选择到武汉念书呢?之前都是跟着父母移动的顾秉真,坦言武汉这个城市对她而言意义非凡。当很多人以为到了大学往外地念书是为了远离父母,她觉得不是,是源自想往外多多探索的渴望,「我既然可以透过父母,因缘际会去上海、四川、浙江之类的,那我接下来四年的时间,我可以趁着大学去领略一个新的城市。」
因此虽然没考上心目中的第一志愿,但她觉得到武汉也是离上海有些距离的外地,是一个全新的地方,「所以,到武汉念书我完完全全没有一点不开心的情绪,我是满心期待地去。」顾秉真总结道,现在的她,想探索中国的更多地方。
当学生社团成为社会化的官僚场合
台湾的大学有课余时间打工的风气,在中国大陆却不太盛行,顾秉真上大学以后也没有打工,直到今年三月开始在学校附近的酒吧驻唱,一次约两小时,虽然薪水不是特别多,也算是能够结合兴趣的工作经验。不过顾秉真除了加入台湾同学会,其实并没有进其它社团,她觉得这必须另外提一下原因,「我进去之后发现我完全不是在为一个兴趣做事,我好像是每天在做行政工作。」
每个人加入社团似乎都能拿到一个头衔也罢,职场的官僚、阶级关系或争名夺利,在学校社团就体现出来,听说朋友在社团还要帮部长写作业,让她觉得很夸张。然而,顾秉真更惊讶的是,身边的朋友竟然都愿意被这种方式对待,像是听说迟到的社员还要跟部长敬酒,原本不喝酒的人酒量可能都因此被练出来了。
虽然没参与过在台湾的大学社团,顾秉真感慨,她观察到的社团运作情况已经偏离为兴趣而投入的初衷,但另一方面来说,学生们在这种高度社会化的场合,「他们也得到锻炼,学做人处事,会官腔了。」
媒体建构的「狼性」
社团内部就存在的竞争压力,放到更广的层面来看,是从教育到就业,驱动的一整套「要够努力才能出人头地」的价值观。如同媒体对来台陆生构框的「学霸」印象,对在陆台生的报导似乎也流于「狼性」的形象,真的是如此吗?我不禁好奇顾秉真怎么解读海基会活动隔天关于在陆台生的报导。
「不能用狼性这个词,我觉得是被逼的程度更大。」她说。
她以自身的受教经验为例,谨慎地区分开来,就拿小学的经验做对照,小学三年级入学她发现课程进度超前太多,完全看不懂,尤其很多同学在那时就在读奥林匹克数学,就算学校不考,也会自己课外补习参加检定考试。「越是(教育)不发达的地方,压制的程度愈高,教育的方式更强硬。」归根结底,顾秉真觉得两边的教育方式本来就不一样,强度不能直接比较。
虽然说台湾媒体的结构性问题正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她有感而发地说,「就算是现实问题,你觉得观众不会看就不报,可是你不报就永远不会有人看啊!」两岸议题的敏感性正在于用「狼性」衬托台湾学生的「安逸」上,「明明知道会很敏感,却还聚焦在对比,是不是故意要唱衰台湾?」让顾秉真感慨受访的目的,原先是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去大陆念书的经验,却可能被曲解了。
在台生研习营当天,台灣的學長說過,对于可能被建构出的「狼性」印象,他倒觉得台湾同学在大陆并没有被所谓的狼性吓到,「主要是想跟其他台湾青年同学朋友说,我们选择到大陆就如同到欧美等国家留学一样,大家在外留学都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学习新知,也接触更多不同的东西。」他认为待在985工程最好的大学里,既然优秀,就会形成良性竞争,彼此既合作又竞争,使自我的成长得到很大的帮助。
「我的人生不能缺乏运动」
顾秉真升上四年级以后,打算加入武汉大学的棒球队,这支棒球队是去年由一群台湾学生发起的,刚好里头有不少是顾秉真身边的朋友,她大二的时候就一直想进去,但碍于时间上不好安排,一直到大学的最后一年,她觉得可以试试看。棒球队自成立后声势愈来愈大,尤其是女子队,在华中地区已经打过很多比赛。
「我觉得真的要多运动,运动对身体好,我的人生不能缺乏运动。」顾秉真反戴鸭舌帽,身着素色T和短裤,配上黑色细框眼镜,简约利落的穿搭风格,坚定地向我强调「运动就是各种良药」,弄得我也忍不住调侃她看起来就是个运动型的女生。
台北 ─上海:迁徙的痛苦转变为坚强的底蕴
城市间频繁迁移的过程中,让顾秉真深刻体会到「在多不好的地方,总有适应的一天,在多好的地方总要走。」这些感觉很不好受,舍不得离开台湾却又不得不走,但到了上海慢慢调适以后,就不像小时候这么痛苦了。
接近毕业的这一年,顾秉真神情轻松地告诉我计划都已经安排好。「很感谢爸妈让我在大陆念书,过去的那些痛苦给我很多成长。」回看这段熬过来的经验,一步一步使自己变强,她有时不禁会想象,如果是一直在台湾读书会如何,想一想,最满意的还是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