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怎么会有那么多异兽

如今,提起《山海经》,许多人还是会想起里面各式各样的怪物,九尾的狐狸、九头的相柳、无头的刑天、无脸的混沌……许多人都把它当做是一本充满想象的志怪小说,而不是一本正经书来看。然而,大家口中荒诞无奇的《山海经》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到了今天,不少学者都还是偏向于《山海经》属于地理文献一说。鲁迅也认为《山海经》属于“古之巫书”。那么,作为一本“巫师用百科全书”,在真实性上,《山海经》的含金量应当是不低的。

500

可为何还是有那么多的异兽呢?

1. 因口口相传造成的信息扭曲

在当年那个没有相机、纸笔缺少的年代,人们见到一样事物,往往只能自己记忆,然后通过口述去传播。但传得久了,就很容易变味。

1515年,一只犀牛离开印度,经过120天的转折,踏上了里斯本的土地。作为近百年来第一只来到欧洲的犀牛,它的出现立即引发了狂潮。

500

随后,葡萄牙国王更是决定将它送给罗马教皇,以期望能获得教廷的支持。然而,运送犀牛的船只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遇上风暴,全体船员遇难。连犀牛也因为被绑在船上,最终没能逃过溺死的命运。

恰巧,当时欧洲出现了一位名叫阿尔布雷特·丢勒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他根据各种传闻故事和一张犀牛的素描,制作了关于犀牛的木版画。

500

粗看之下,这幅版画与真的犀牛没太大不同。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许多谬误:版画上,犀牛腿上也有鳞,脚趾过于巨大而且外翻,皮肤上有褶皱,僵硬的线条从腿部往上延伸,看起来更像是一层盔甲,而不是皮肤。脖子上也奇葩地长了个小角出来。而这头奇怪的长着胡须的生物更是浑身布满了鳞片与旋涡状图案。

500

丢勒画的犀牛

500

现实中的印度犀牛

难道这个丢勒还是个抽象派?不,他原本的画风是这样的。

500

可由于那时印刷术已成,真犀牛已死,这幅画便迅速传播,成为数百万欧洲民众心中犀牛的标准形象。直到18世纪末,这个误会才被澄清。

500

18世纪,有人向瑞典国王弗雷德里克一世进献了一头狮子。但由于某些原因,送来的只有狮子的皮和骨头。

于是,国王下令将这头狮子做成标本。可恰好那标本师是个没见过活狮子真容的。凭着各种狮子传说和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标本师为世人创造了一个新“物种”。

500

可见,口口相传为怪兽的生产,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2. 表述问题

在《山海经·北山经》中,对何罗鱼的描述是这样的: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一首十身,也是很厉害了。不过,一般人看到这个描述,想象的应该是这样子。

500

可实际上。

500

所以看来,此身非彼身。

《山海经》中对文鳐鱼有这样的描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长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500

外形像鲤鱼,长着鸟翅膀,斑白的花纹,白色的头,红色的嘴,经常游走于东海,在夜晚飞行,声音像鸾鸡,味道酸中带甜,吃了可以治癫狂病(果然,作《山海经》的是群吃货),一出现就会天下大丰收。

但若是按照之前何罗鱼的思路想想,是不是觉得很像这玩意儿?

500

可能古人之前也没见过那么大的鱼鳍,没有对应词汇,只好用鸟翼表示啦。

当然,如今被证实《山海经》里真实存在的事物已经越来越多。

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破译《山海经》里的全部秘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