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劣根性错在哪里
今天的话题是个意外,所以名字有点奇怪。不过大家放心,我会用最大的努力把它翻译成人话的。
事情缘于之前的一期话题,叫做怎样和各种言论和平相处。由于观察者网要求文章封面传图片,我就随意在网上选了张有意思的图。上传之前我没注意,因为我只看了曲线,没看下面横坐标的说明。
很快啊,我收到了回复,有朋友觉得图还行,有朋友却感觉不大满意。他特意留言告诉我:
把绝大多数中国人说成是“巨婴”,像极了10多年前流行的辱骂中国人“民族的劣根性”说法。当时也是普遍认为“中国人多么多么差,**国家、民族多么多么好”,可是十多年后呢?
他的回复很赞,结合我死多头的背景,我就把图删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这两天以来,我总感觉有点不对,直到今天忙完工作,我拿起了久违的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再次重读,我终于回过味来了。所以有了这篇文章,供大家一乐。
巨婴国以及丑陋的中国人这些书籍在我们的图书市场上畅销了多年。民族的劣根性也气坏了不少人。今天,我自不量力,就想解读一下,在我的眼中,这些东西错在哪里。如果说的不对,望各位海涵,一笑了之。
不卖关子,先说结论:
民族的劣根性是一个创造出来的负面的词汇,它最大的问题是矮化了视野,错误的把人类物种自带的问题进行了小范围的圈定,并试图强行和我们5000年的馈赠进行错误的绑定乃至简化。
句子太长了,但这是我现有笔力的极限了。有机会我再尝试缩减。
接下来就要开始我们的老规矩,拆解概念。民族的劣根性其核心,在于劣根性。这里我们就要看了,这些劣根性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太大,需要借助几乎所有的学科。因为,对我们自身的解读,是现代学科体系最庞大的组成部分。它和我们对世界的解读,共同支撑了所有学科的好奇心。这部分就是我以后观察与学习的一个重点。因为了解了自己才能轻装上阵,更好的和时间这位大哥相处,过幸福的生活。
其实劣根性这个词在很多优秀的作品里都出现了,包括《枪炮,细菌与钢铁》,《自私的基因》,《动物精神》。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感觉出来问题在哪了吧。
劣根性这个说法倾向性太强,规范的说法应该是人类的天性抑或本能。之前那几本书的作者他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些发源于我们人类本能,进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略带本土特色的行为,或者活动。错的不是特色,而是我们没能控制住的自己的本能。说成人话:
这个错误是人类共有的。
他们的不恰当绑定与简化,是激怒大众舆论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在学术上也落了下乘。因为你把自己的问题刻意矮化了,从人类共有的问题扭曲成一个特例。问题变小了,答案就容易跑偏。而且,由于问题异化,其受众也要大打折扣。
这一点,国外的学者就做得很好,他们一方面做实验验证,另一方面,问题的视野足够广。人家观察和试验之后,天然的就感到这是人类的本能,需要了解,需要改进。所以,书名就是面向全人类的,他不叫《美国行为学》,而叫《怪诞行为学》,尽管做实验的都是美国人。他也不会起名《美国野人》,而是《动物精神》,尽管谈的都是美国社会的事。我们更不会看到《美国Q》,《星条旗与奶嘴乐》,而是《乌合之众》,《娱乐至死》。
讲到这里,我基本算是把话翻译完了。错误的归因,以及自我矮化,是这些造出来的“劣根性”之类的词,触怒大众的原因。这在上升期的国度进一步上升后,就引来了更为激烈的冲突。
这次新冠疫情,恰恰加速了这一过程。人们会发现,大洋对岸,才是巨婴国。无论是麻叶治下,还是懂王门前。他们的一系列骚操作,让我们目瞪口呆,幻像随之破灭。紧接着,迎来打脸时刻。之前挑起这种争议而沾光的人,就不得不还回去了。
那今天我为什么要谈这件事呢。因为形势变了,新的需求出现了,而社会上没有可以填补的东西出来。呼吁甚至是谩骂劣根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书中讨论的问题,就是活生生的人们的痛点。
生态位一旦空缺,就必然会有东西占领,无论好坏。
只有更好的东西出现,填补了他们占据的那个生态位,他们才会萎缩,直至消失。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但遗憾的是,整个创作圈对此未能予以回应。妥协之下,我发现,《怪诞行为学》和一些各个学科的经典教材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这对我们的登高之路是不够有利的。
真心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可以发挥才智,填补这些位置。这是巨大的缺口,其背后就是蓬勃的新生态。
希望有一天,有新的勇士,填补我们的生态位,满足我们的需求。
就像我之前谈小留学生的问题,解读高考一样。之前的怀旧作品太水了,我们的青春可不是那样的。
思绪开始发散了,就这样吧。最后,老规矩:
不忘初心,拆解概念,关注选择权。祝大家生活美满,幸福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