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澳大利亚一点抛砖引玉的思考
在近日我国对澳大利亚的大麦征收惩罚性关税。从澳大利亚的表现来看,澳对此举缺乏应对准备,更无应对方案。澳在跟随美国的政治利益时在很大程度上的做出了不利于国家利益的选择,试问澳在疫情这一问题上积极迎合美国利益能为澳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国家利益?难道澳也需要抨击中国来捞取国内政治利益吗?
虽然澳在攻击中国这个问题上,与美国人有共同的价值观。但对于澳这样一个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在疫情问题上与中国对立必然会遭到中国对澳在经济上的反制。经济上的举措必然会对澳的国内政治造成巨大影响。
澳的政客有三种可能作出这一决策。一,迎合美国,保持与美国的高度联系。二,民粹抬头,迎合民众偏见。三,折中考虑,不想得罪中美的任何一方,但这一决策是在赌中方不会报复。
第一种可能应该是传统自由主义政客的第一考虑,毕竟美澳是盟国。可以看到,在之前的华为问题上就与美方保持了一致。在中国对澳此举之前,美国很有可能对澳暗示了所谓援助澳方之类的举措。所以澳打算采取实际行动,愿意成为美国的外交实际行动的代言人。
第二种可能基于现代舆论传播方式也有可能影响到澳方决策,其具体操控手段与美方如出一辙,媒体引导了舆论,无知的民众与媒体进一步将舆论极端化。
第三种可能是基于澳方长期的国内的对华政策,自以为中方只会留于表面形式而不会采取实际措施,也就达到了目的。
但在实际过程中可以看到澳方的实际行动包括联合传统盟国对中国发动舆论战,例如中国赔偿论等不会付诸于实际的说法。看似是在攻击中国,但是实际政治目的是联合传统盟国首先是要在外交上形成对华的统一遏制政策。所以第一种可能偏大,其中也有融合了第二种可能的因素。
中国对澳采取经济上的措施,可谓打的澳方措手不及。在澳的蚕食政策跨过三八线后,给予其突然袭击。这一惩罚性举措,一,可以试探出澳对国内危机的承压能力,资本主义具有软弱性,其所受打击的资本一定会在国内游说澳方妥协。二,试探出美国人的反应,等于告诉美国的盟国,美国现在的举措好似当年的苏联,把代理人推上一线战场,自己却不愿承担义务。
中国可偏偏又在这个时候对美履行贸易协定。贸易协定在这个时候的作用与美国的原意可能大不相同。单中国方面要进口美国的某一产品,那对于中国就可以减少进口美国的盟国的此产品。这就使美国与其盟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利益冲突。从澳的这一个例子来说是完全可行的,此举相当给予了澳在心理上的一个沉重打击。只要能够预见战术造成的打击后果,不把澳往死里打,打澳以威慑美国的盟国,告知他们与美国为伍的后果,只要采取中立或者与中国站在一条线上,中国是不会采取经济措施的。这样就是在心理上经济上进一步分化美国的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