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华夏精神“摇蓝”与中华传承基因

——“三字经”、“百家姓”是华夏民族精神“摇蓝”,蕴含中华文明千年传承重要基因

我们常常说,五千年中华文明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被中断的传承文明。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地传承下来,是由中华民族的共同信念决定的。那么,这共同的信念,又是怎样形成的?

应该说,中华民族的共同信念,是由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代代传承、普及所形成的。

《三字经》,相传为南宋进士王应麟撰,自宋以后家喻户晓,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20世纪80年代,《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性的启蒙教材。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字经》确是一本有千年历史的“小儿教材”,是一本“小儿科”的书籍。可以说,《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蓝之一,是中华文明传承最深广的精神基因源之一。

《三字经》从千年前的宋朝就开始作为历朝历代幼儿的启蒙读物,由于人人都是从幼儿长大的,因此《三字经》也是最早、最多的教育、影响全民的教材。千年、代代、人人从小就开始读此书(《百家姓》也属同期的启蒙教材),也即是:中华民族自古是从个人社会化成长的“摇篮”期,就在让孩子们认读、背诵这两部普及性的教材,她的普及面、影响面是何等广泛、深入!

而《三字经》还是“袖里通鉴纲目”,被称为千古一奇书。其包含了广博的内容:“先举方事类,次及经史诸子,观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虽字有重复,稀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既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和名物,还讲历史和发愤求知的典故。《三字经》虽然语言通俗,但内容丰富、精粹,包罗万象。她通俗易懂,妇孺可读,老幼咸宜,但其实她作为“袖里通鉴纲目”,其广博深邃内涵,未必是幼儿乃至成人浅读就可以完全理解的。

毫无疑问,《三字经》是中华古老的经典;同时,她又是比较“通俗易懂”、可以“浅读”,还能、还须诠释其广博深邃内涵的。

《三字经》最重要、突出的“教化功能”,可能要说是其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文明的“重史、追颂”特点。中华文明,比其他古代文明有别乃至不同的重要特点是:历史记忆、传承,以及其对历史人物功绩、事迹的追颂、传扬。《三字经》正是有此突出的内涵,并让全民族的后生们,从孩童时就知“史迹”,就有了“做人”的榜样、楷模,这在无形中、在千年中,持续进行了中华优良民族精神的最好、最广、最深的精神“奠基”。

回望中华民族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饱受磨难、几乎跌至世界民族之林的低谷,为何终能“大难不死”?中华各朝各代,无论社会沦丧到何种地步,为何总有“贤臣良将”或总能出现以国家民族复兴为己任之栋梁群体奋起?这与中华文明的“重史、追颂”特点所造就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精神,实有重大因果关系。

而《三字经》是在以最广泛普及和通俗的方式,从孩童开始让全民族的后生们,从“人之初”就知“史迹”,就有“做人”的榜样、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字经》是最早浸润“初人之心”的普及版《史记》,是最通俗的体现中华文明“重史、追颂”特点的中华千古奇书。

与《三字经》往往同时成为孩子们教材的,还有《百家姓》。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据说,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其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百千”,同为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但就通俗易懂程度而言,三、百,可能更通俗易懂些,实际上也更普及些。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其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其所辑录的几百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百家姓》,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的基础性的普及的蓝本。

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这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传承的强烈认同感。

《百家姓》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最突出表现之一,而祖先崇拜与中华文明五千年不间断的连续传承息息相关。

从炎黄到现代,源远流长、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里到外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同心圆的民族、族群传承的体系,形成了民族象征符号的“龙的传人”。就是在“祖先崇拜”、民族传承中,中华民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民族传承的象征符号“姓氏”中,中华民族展现了自己的凝聚力。在这种族群文明传承的民族魂中,中华文明的血脉,才无法割断。

中华文明的大动脉,也在这种强劲的搏动中,吸纳着周边各族的血液,为自己增添活力,并使这根大动脉深深地根植于东亚这片黄土地上,枝繁叶茂。但这种“枝繁叶茂”,自古以来,其核心的、主要的诉求是“扎根”,并不多向外“无限辐射”、扩展,是以此土为“根”,是主要内向的“根深叶茂”、“落叶归根”的。

写到这里,笔者觉得我们似乎接近了解开中华文明之谜的“谜底”:正因为有《史记》、《论语》、《大学》、《中庸》、乃至《道德经》、《春秋》等等千年流传的“孔、老、庄”等中华国学精华,有千年“科举统考”的一系列中华国粹,有《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蒙学经典,有她们共同孵化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世界,五千年中华文明,才在世界上做到了: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被中断的传承的文明。

陶文庆(文磬)

备案个人主页中文域名: http://www.陶文庆.cn

非中文“备案个人主页”域名:ttp://twq5105.isitestar.cn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