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事件】我的互联网白皮书
昨天晚上一宿没睡,是因为翻到了最近阅文事件的消息。
昨天晚上一宿没睡,是因为又回想起了十年以前,在网文圈写作时不堪的回忆。
昨天晚上一宿没睡,是因为
推荐滚动的视频,也是因为对祖国未来的担心。
关于今天这个话题,其实很久以前我就想聊聊,但是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或许是害怕又被人当作是我这个“失败者”对“成功社会”的污蔑。
毕竟即便是最近也接收到这样的评价。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
往事
2006年——春
终于,在家庭条件的限制下,我就读了当地一所技校,还记得当时喜欢唱歌,但是却没有目标,对未来没有打算。
书没念完,就被学校派到附近的汽车厂做普工。从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这份工作不适合我,因为我天生没啥力气,完成一些困难的任务时还总得旁边的工友帮忙才行,这让我时常自责。
当时即便拿着几百的工资,在家庭的压力下我还是干了下去,直到2009年初我因为工业粉尘染上结石要做手术,我还记得的那个月工资是1600。
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我想了很多,也和我的家人谈了很多,我很确信这种生活无法维持下去,虽然最后他们也没有理解,毕竟郊县的人们大多只是想着工作生活这些更实际的问题,而我还期望尝试更多。
其实除了唱歌我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当时的RPG游戏,不过他并没有耽误我的学习,更多的反而是我对故事的启蒙、和对文学的萌发因素。
比如时空之轮、最终幻想系列等等,当时玩的游戏也有上百部了,虽然大多数都没有通关。
2009年——秋
那时在我印象里,游戏是一件美好的东西。音乐、场景还有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都是那么的“美”。
花费了半年时间,我终于完成战棋游戏《混沌世界》的策划案,事实上现在看来那个策划案并不足够规范,不过能够看懂60%的整体设计结构,对于一个技校毕业的人真是一言难尽。
可想而知,当时的半年里我在深圳游走,希望有人能接这个游戏,不过是一场闹剧。每天住在罗湖区廉价的青旅,饿了就是一把粉条或是几片豆干,当时为了维持生计在外面打零工还被黑中介骗过钱,那段日子靠着每天给自己洗脑才熬了过来,不过最后自然也是没有结果。
那个时候在楼道里,交不起租金的年轻人,他们又该是怎样的心情?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哪怕是社会最底层的艰苦,我们都有经历,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希望。
我和网络文学
2010年——春
因为学历、学识方面的限制,我考虑是否要去考个专科,另一方面并不甘心《混沌世界》被埋没,于是考虑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把它改成网文,因为我觉得这样比较简单,不像出版社的要求那么高,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出版社如果不是专业作家,事实上想要出版大概需要凭借自费。
小说在网络上发布以后,虽然单章点击一直没有破百,但是留言和讨论量与其他网文相比是有差别的。读者们也经常在下面讨论剧情的发展。
而在我印象里大多数网文下面,人们只会关心小说中的某个美女和主角的人设问题,而非故事本身。
故事主要是偏写实的中世纪的故事,并不是常见的爽文,而且剧情比较烧脑,不太适合工作后的放松。
仅管如此当时还是有很多编辑找上门来,想让我签约,其中包括当时还没有上线咪咕,现在想想他们当时可能真的是缺作者。
不过另一方面,我也能感受到咪咕当时的编辑大概是混出版的,也可能是应届生,并没有被网络编辑的圈子污染,跟我的交谈也很诚恳,懂得互相尊重。
再来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腾讯的编辑和他们的行事方式。
我记得我第二部小说,又跟他们碰过,言语交谈之间那位高中兼职的小编态度之高傲可以说是目中无人。
因为我个人风格本来就和网络文学里的主流不同,他便总会拿起其他人的作品对我进行数落,并强硬的要求我照搬某某作品的桥段,我一旦拒绝他就会跟你发脾气甚至谩骂。
当然这只是与腾讯编辑的第一次接触。
被资本绑架的文化
2015年——春
我在一家漫画公司担任脚本,当时的任职要求是,帮他们把被知音卡住的剧本过关,然后我用了两天完成了这个目标。
某天老板从广州回来,他欣喜若狂的道出了一个“好消息”。
“我们公司正式成为了腾讯的合作伙伴!”他大声喊道。
随后便是什么“站在巨人的肩上”等一大堆的理想发言。
而就我对于腾讯的认知,他十有八九是被洗脑了,于是开完会我便去办公室找他聊,结果也就应了我的预测。
毕竟这个老板是做纸媒出身的,对于互联网的那些套路根本不懂,看到他不愿承认的态度,就像是买了一堆伪劣保健品的退休职工。
我想大家都已经了解过阅文最近的霸王合同内容,没有了解的可以自行去了解。
其中的几项关键条约我在这里描述一下:
1. 写手不再具有作品的版权和著作权,并且漫改、影视化等再次创作除了模糊的50%净利润,你什么都没有,而且如果是平台内部使用连50%净利润也没了。
2.写手不再与平台属于合作关系,而是没有甲方义务聘用关系。
3.作品内容如果无法得到甲方平台的认可,甲方可以更换写手继续更新内容。
4. 如果出现三方违权,写手有义务协助甲方,而获得的赔偿受益均归于甲方。
5. 写手今后的续作或者其他文字产品,包括论文、文章等等的著作权都归甲方拥有。
还有其他的一些我就不太多说这个了。
近年来的国漫,大多也是网文编辑收集到的IP小说,然后拿给像这家“合作伙伴”公司进行制作成漫画。
而通过这位老板,我对“合作伙伴”的规定中的精髓讲一讲。
1. 因为漫画的IP由甲方提供,如果因为乙方原因导致漫画的预期效果不理想,那么一方需要赔偿甲方损失,并归还IP由甲方另外找人接手。
这一点看上去很吓人,但事实上这些平台上的流量是怎么来的,懂的人自然懂,所以只要按时更新质量其实无所谓。
2. 改编IP作品产生的一切收益,归甲方所有,包括读者打赏、章节付费、月票等等等等。
3. 作为乙方的酬劳,甲方会为有效的更新内容,按照漫画的页数支付稿费,当时的价格是每页130~230不等(可能也有更高的,但差距不大)。
4. 一方自主创作的所有作品必须交给腾讯平台先审核,腾讯不要的作品才能找其他平台签约。但事实上就编辑的态度,即使腾讯不要你也不能给别人。
所以对于乙方来说,反正无论作品质量如何都不会对收益有影响,更重要的是数量。
然后在那家公司过了大半年,终于负责和我们公司对接的编辑来了,不过说来老板也是吝啬,竟让请腾讯下来的人去吃两百元一位的自助,我只看着他那个脸色非常的不屑,一整晚本来要和他谈正经事,结果全程只有“哦”和“啊”这两个声音,完全就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打算了,这又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写小说
事后我找到有过公关经验的某公司同行,他告诉我说是我们老板太不懂事了,要请这种腾讯下来人吃饭,哪怕就是个小编,这一桌绝对不能下了一万,因为他是代表腾讯公司来的,不给他“面子”就是不给腾讯面子。
至于我最后为什么离开了,也和腾讯有关系,毕竟老板已经签下那一纸合同,是无路可走。
而腾讯编辑还是多年前的腾讯编辑,我不希望自己的创作受制于人,如果不可以选择我宁愿放弃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