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B站写给青年的赞歌

      “请查收,B站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

      《后浪》这部时长约四分钟的演讲宣传视频,登上了B站网页版的头部宣传栏。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达到了680余万的播放量。

       主讲人何冰老师,以一个“前浪”的身份站在镜头前,给观众激情洋溢地赞美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后浪”们。他们生活在人类几千年的财富、知识、智慧的簇拥中,他们从童年开始就拥有了自由探索的“不惑”状态。这样一群年轻人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的中国青年文化的代名词,是被他这样“前浪”群体充满感激和祝福的群体。

500

       

       视频中这个镜头,着实让人感觉到振奋,何冰老师带着微笑的一个头部上扬动作,示意着走吧!前进吧!奔涌吧!真的能够让人感受到热血澎湃的动力和激情。年轻人应该奔流起来,在这条河流中。

       这无疑是一部好的宣传片,它请到了很有魅力的演员前辈,请到了B站能够代言自身青年形象的UP主,展示了青年流行的汉服文化、电竞、科技数码文化。视频画面内容元素丰富多元的同时,演讲稿又如同战歌一般有力地被何冰老师背诵出来,堪称完美。

       观众看到了簇拥在赞美的鲜花和掌声中的一代“后浪”。可也有人叹息不是时时刻刻“后浪”都如同屏幕里面的他们那样光鲜亮丽,充满了无限的选择和机遇。评论如同往日一般两极分化。

       青年这个群体太大了,没法简短的在一个演讲中阐释清楚。BILIBILI献给青年的赞歌是给他们印象中青年的赞歌。宣传片中称赞的大抵是B站所代表的和认同的青年文化。那是什么?是年轻人以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友谊,在同一个网络社区环境中交流和分享。这中间早期以的ACG文化为主,现在以泛娱乐化的旅行、生活分享、学习爱好分享为主。

       在BILIBILI这个网络社区中活跃的具有代表的正面人物中,拥有一定的爱好,能够展示处青年积极生活,热爱探索,不惧挑战的一面者居大多数。他们多是社会中拥有才学和能力以及相应平台的青年成功者。获得赞美是理所应当,实至名归的。B站给予赞美和镜头,是对B站的未来商业发展价值和文化形象一个好的展演,也是对广大青年能够有一个良好示范目标的鼓励。

       B站是一个娱乐化的平台,无论是官方组织还是新闻媒体的入驻,都不免得会随着BILIBILI社区文化环境做出一定营销策略的改变,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共青团如是,观察者网如是,明星大咖更不用多言。

       联动宣传的一系列主流媒体也毫无疑问的表达了赞赏。这正反映出当下主流媒体想要获得青年的关注,不能靠批评和谩骂,亦不能照本宣科地故作长者姿态谈人生经验和道路曲折。B站社区群体最能接受的,是用娱乐的手法和简易的分析逻辑来让他们了解知识,接受观念的宣传方式。最基础的来说,B站选择了折衷的办法,用长辈的身份来平等地倾诉祝愿。这是出于利益的选择,是身处其中的考虑,是这个上市公司的视野局限也是高明之处。

       毋庸置疑的是,“前浪”口中的“后浪”是局限的,是扁平化的形象。就和绝大多数正式场合中受到赞扬和崇拜者是一样,宣传更看重的是他们所代表的精神而非他们本人。人人都需要活成BILIBILI社区里面的UP主一样,用视频中不断变换的旅行生活和文化体验来感受“后浪”的澎湃吗?又或者人人都需要用不惧挑战,永不言弃的电竞精神来成为S赛冠军吗?还是我们都能够用高新科技产品和科学认知来补充自己对新时代的认知,成为科技时代的弄潮儿,信息时代的先行者?

        不行的,做不到的。

      “后浪”不是一小撮成功者,不是光鲜亮丽地站在T台上走秀的时装模特。就算是,他们背后也在为自己能够站上舞台的一小刻而努力。他们更多的人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投币点赞收藏,在社会的广大舞台上上演没人关注的喜剧或者悲剧。可是,他们也是值得赞美的不是吗?那些为了他人默默付出的青年人,那些拼命硬干的青年人,埋头苦干的青年人,挣扎求索的青年人!他们是奔涌河流的浪潮中的一滴水,甚至没有自己的形状,但他们垫起了浪潮,他们攒聚成了巨浪。他们,值得这样的赞美词:

时代巨浪的前行带着浪花的炫丽和激扬,青年不忘成为这浪花下每一滴水的方向。

一个没有被赞美的青年的​感想,2020年5月4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