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变局与矛盾
1874年,李鸿章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千年变局其实就是中国农业社会正面临着西方工业社会的巨大挑战。整个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妄图对抗数个工业国家的悲惨事实。
为了解决鸦片战争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从洋务运动开始,再到辛亥革命,直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一直在努力地推动工业化。配合这个雄心勃勃的工业化社会进程,我们传统农业社会的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乃至价值观等等都需要发生改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理念在当时导致了巨大的社会矛盾,而有些矛盾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新中国建国伊始就被迫参与了朝鲜战争,再到中苏交恶、六二中印、抗美援越、七九中越,我们其实一直都在战时状态。国家在战时状态实施舆论管制以统一思想,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政治运动。为了发展工业而节衣缩食,其实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战时经济。当时苏联援助撤离之后,为了就业和发展而不得以搞的大跃进、上山下乡和三线建设等等,也被后人多有误解。这种战时状态容易引起社会的矛盾,没有自律的人民和公平的政府很难长期维持。这就是我们的前30年。
中美建交之后,小平同志判断我国将较长时间处于和平时期,所以开始解放思想,进行改革开放。但其实我们实施的还是准战时体制,这就是计划和市场并存的混合经济。并存这两种经济形态同样会引起种种问题,由地方政府领导以企业管理形式经营地方经济所带来的特权和腐败,由价格双轨制和国企私有化所带来的通胀和下岗,是这个时期社会矛盾的焦点。这就是我们的后30年。
在构筑新中国工业化社会“硬件”的同时,我们引进了苏联版的“操作系统”,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引进了美国版的“操作系统”。我们在消化吸收这两个工业化系统版本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bug,这也是建国后意识形态领域有很多矛盾的原因之一。
美国在赢得冷战以后转入和平经济模式,尤其是里根开始实施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彻底放开的金融监管和大量的产业转移,导致整个经济脱实向虚。而中国在经过了70年艰苦卓绝的工业化改造,已经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和经济大国。习主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描述了这次的西方衰落和中国崛起。但是美国并不甘心,从18年开始对中国进行了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和舆论战等等各种新型战争模式进行打压,在国内各种旧有矛盾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许多矛盾。
以共同利益为核心的集体主义,和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持续。在今年肆虐的疫情之下,人们突然认识到以中国为代表的集体主义“落后东方”迅速地战胜了疫情,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先进西方”则深陷泥潭。在这种强烈地对比之下,再加上对《方方日记》的巨大争论,中国本土派尤其是自信的90后们迅速成长,人们不再迷信西方的各种理论。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我们相信未来中国会不断发现矛盾并解决矛盾,真正实现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在这次以病毒为对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里,人类必须要弥合意识形态成见,放弃极端个人自由主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来一起抗疫。其实《流浪地球》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可怜我们那些学富五车的“公知精英”,其认知境界竟然不如一个电厂的工程师。
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意思就是说孔子能够识时务、断机变、懂权衡,实事求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矛盾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唯时者永昌!
明道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