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现实中给老外优待,却在网上痛骂他们?

4月1日,三个外国人在青岛崂山区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的时候,蛮横插队,还对劝阻的中国人喊道:Chinese get out!

你可以理解为,三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对国人说,“滚出去!”

毫无意外,这件事又冲上了热搜,网友们义愤填膺、民族情绪爆棚,纷纷要求惩罚这些老外。

果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犯错”的老外手写了一封道歉信。

500

堪比小学一年级水平的道歉信

说真的,看着这仿佛我儿子写的道歉信,我不由得冷哼一声。哦,忘记我没儿子了。这简短的片段,小学生一般的英文字体,让人有十足的理由怀疑这位老外道歉的真心。试想,假如是一个犯错的小学生写了这封“检讨”,恐怕会当场被老师撕掉,然后再罚抄100遍。

当然,这一点不怪他。我觉得写这封信的他脑袋上一定有很多问号。

500

他也许会想:我这平时都被当大爷一样供着,不然我怎么敢这么嚣张。怎么到了网上,就被骂成了狗,难道现实中的中国人和网络上的中国人不是一个中国人?

最近这一类的新闻特别多,什么上海社区为英国女婿腾房间了,什么外籍确诊患者不配合治疗打伤护士等等。一开始,看到这些新闻还气愤填膺,现在看到了似乎都已经麻木了。

有人可能会说,是疫情导致了这类事件的发生。可在疫情前呢,这种事似乎也并不少见。

从沸沸扬扬的“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到“外国人丢自行车全城警方出动事件”等等。

民间甚至有了老外代报警业务,还有一些敏感的歌谣,什么“一等洋人二等*,三等**四等*”。

500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怎么一涉及到老外,这种事情就这么多?而且每次传到网上还引起全民一致的声讨呢?

这不应该是很矛盾的一件事么?假如大家都讨厌给老外超国民待遇,或者憎恶他们的嚣张跋扈,那在现实中老外们不应该一个个都变成遵纪守法的乖宝宝么?

如果大家都喜欢老外们,都乐意给他们一些额外的待遇,那网上的骂声又为什么这么统一,这么强烈,这么一致地痛骂老外,痛骂给予他们优待的中国人呢?

难道真如老外们所说,现实中的中国人和网络上的中国人不是一个中国人?

我想了想自己和老外们一些接触的经历,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次和外国人深入交流,是我大三的时候。

学校和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我们学校都会派人去澳大利亚游学,也会有十几个澳大利亚人来我们学校交流。

那一次,澳大利亚大学生们又来了。我本以为,我们没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因为他们都是住学校最好的酒店,安排的满满当当,参观一下学校,游览一下上海就回去了。可这次,学校突然通知我们要安排十几个英语好的同学和他们当面交流。

那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同学们摩肩接踵,跃跃欲试。最后,队里精挑细选了十几个最优秀的同学,来到了一个多功能教室,布置好了会场,准备好了吃的,就等着和他们亲切交流了。

万万没想到,我还是高估了这帮外国佬。听说,澳大利亚学生不喜欢这个安排,直接没来,我们坐在教室里,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手足无措、备受打击。

也许是学校觉得对不住我们,就安排了本校留学生队的同学过来。

我们学校有一个留学生队,里面都是一些第三世界友好国家过来的同学,甚至不乏一些部长儿子、总理女儿之类的高官子女。

就这样,我们和他们用磕磕巴巴的英语交流了一晚上。

这个画面有点诡异,一帮精挑细选出来的中国人在中国的学校里和来中国留学的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用英语交流。不过,他们人都很好,大家交流也都很愉快,还算有一个happy ending。

只是,假如把这事放在网上,起个“澳大利亚老外放中国学生鸽子,学校拿黑人留学生顶上”的标题,是不是又会引起很多争议呢?这事说起来,本质上和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又有什么大的区别呢?

500

外国学生“众星捧月”的交流活动

我有一个朋友,人很好,也很仗义。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根正苗红,用不恰当的话说是一个“爱国小粉红”。他靠自己的个人魅力,交了很多外国留学生朋友,甚至在他们毕业的时候痛哭流涕地相送。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在网上转发这些新闻,然后痛骂这些洋大人。

可我又有什么资格嘲笑他呢,我第一次接到任务接待来我们科室访问的外国医生的时候,精心策划了上海的一日游,生怕有什么怠慢的地方,拍照、请吃饭、浦江游览。

我第一次出国的时候,在机场里买一瓶水,对售货员都是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说错话,或者麻烦到她。

很奇怪,当面对老外的时候,总有一种不自信的感觉占据我的内心。可在网上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还是会感到气愤和不平。好在,在国外待了一年,发现他们也是一个头两只手三条腿的普通人之后,这心态才略微好了一点。

我想,大部分普通的中国人应该和我一样,在面对老外的时候,出现了行为和认知上的偏差,正是所谓的“知行不一”

一方面,大部分中国人出生成长在中国相对落后的年代,对发达的西方国家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中国又是礼仪之邦,友好地对待外国人,甚至给与一些特殊待遇,成为了上至官方、下至百姓的惯例,加之大部分老百姓跟老外接触很少,对他们了解也少,面对他们容易产生一种不够自信的气场,所以很容易败下阵来。更何况某些情况下,我们对他们还有所求,无论是提高我们的英语口语,亦或者增加我们所谓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这些长期的习惯刻在我们的深层次的认知里,成为了一种惯性。一些低素质的外国人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产生了“我在中国是大爷”的感觉,就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例如,打护士、插队、骂人、渣男等等恶劣行为。

这是“行”的部分,很难改变。所以,我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对老外的超国民待遇以及垃圾老外的出格行为还会持续出现。

另一方面,中国国力增长的太快了,我们从贫穷弱小的国家成长为如今全世界都不可小觑的力量,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次疫情中,那些“外国都是辣鸡、中国拯救世界”的言论充斥在互联网上,看下来似乎觉得中国已经是世界老大了。这爆棚的自信心,在面对老外们享受超国民待遇、老外们在中国撒野的报道时,自然会激发出超强的舆论风暴,逼得相关部门道歉,甚至会出乎意料地让老外不情不愿地道歉。

我甚至能够想象,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轻声细语地安慰老外,然后劝他写道歉信,息事宁人的场面。

这是“知”的部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逐渐形成的,浮于表面的,爆棚的民族自信心。

500

卷入舆论漩涡的崂山地方部门

正是大部分中国人在面对老外们“知”和“行”不统一,才造成了这类事件层出不穷。

那什么时候这种事情才会减少甚至消失呢?

老祖宗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很简单,当我们“知行合一”的时候。

500

当我们真正拥有了自信,当中国新一代成长起来,当大家最最内心深处不觉得“国外很发达,国外是天堂,外国人都是上等人”的时候。当大家把老外们也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的时候。当政府和社会不再给与老外们超出国人待遇的时候。我们的“行”就回归到了正常的范围内。

当我们回归理性,开始意识到每个制度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每个国家都面临不同的境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路,当我们爆棚的民族自信心能够变得正常,不再贬低和排斥国外制度和文化的时候。我们的“知”就回归到了正常的范围内。

这时候,知和行就合一了。不会再有“学伴事件”,不会再有“一等洋人",大家也不会在意这些事情。

那时候,中国才是真正的强大,一种由内到外的强大。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