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冠病毒到底从何而来的一种猜想

 冠状病毒本身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记得80年代医学教科书里,已经说了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发热、呼吸道症状跟部分患者呕吐腹泻。

现在能找到的与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原始远亲毒株RaTG13毒株,实际上跟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符合率为96.3%,打个比方,就相当于现代人与猿人的区别,中间的跨度仍然大了。还存在遗传变异上的缺失。真要从这个原始远亲毒株变异到新冠病毒,需要经过几次大的变异“升级”。

第一步应该在动物体内进化出具有跨物种传播的能力——1.0版,并进入人体。

但1.0版并不能说明一定就是个“坏胚子”,比如香港已经有2条宠物狗发现了新冠病毒感染证据,但对狗并不一定有狗-狗之间直接的传播能力,以及致病力。只能说可以在新天地里站稳脚跟生存了。

第二步,在人体内继续优胜劣汰,汰选升级出低致病力+高传播力的2.0版,以便在更多人群中扩大“选育范围”。这个版本(阶段)不能动静太大(致病力太强),否则下场就是SARS的下场,被人类很快抄斩灭门。

第三步,经过广泛“”海选”,变异出高致病力+高传播力的3.0版。

由以上猜想以及以往的经验,去年12月份初的武汉,病毒已经到了3.0版。

而之前会在哪里?美国的疑点比较大,怀疑是2.0版的传播,造成了当地早得异常的“感冒大流行”,以及更早的“电子烟”事件。电子烟的患者症状,与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相当吻合,发热+呼吸道症状+呕吐拉稀,还有新冠病毒的肺部影像学上呈现白化。

会是怎么捅娄子的?

根据网上传闻,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根据美国国家生物盾计划,想与制药公司联合研发抗病毒新药。

试验的新药,就是瑞德西韦,那个后来在武汉抗疫时,被拿来“同情试用”的新药。2019年到了灵长类动物试验阶段,结果在8月份被CDC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关闭了,这个研发项目就没有继续在那里做下去。会是什么问题?初步怀疑可能临时招募的动物室人员感染了,然后传播开了。否则CDC没有理由那么做得那么绝,不是“停业整顿”,验收合格了再继续,而是彻底改在CDC自己的地盘继续做。而当时扩散之后,临床症状确实没有那么严重,致死率不太突出,所以美国专业人士才会在武汉出了那么大的问题之后,仍然敢老神在在,一副尽在掌控,木有什么大不了,最多就是个大号流感这样的误判,并不清楚你这原来2.0版的,跟升级后的3.0版已经大不一样了,鸟枪换炮了,致病力已经厉害多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