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澳州科学家验证核电共振猜想可能有助于造硅量子计算机

原文来自煎蛋:http://jandan.net/2020/03/16/quantum-mystery.html

图片及补充信息来自雷锋网百家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320934229856455&wfr=spider&for=pc

500

似乎澳洲科学家安德里亚·莫雷洛,想研究锑在强磁场下的自旋效果?纯属出于兴趣高的研究,没啥特别目的。然后通的电流太大了,把一根天线炸掉了,之后理论上实验失败应该重来,但锑还能被影响到,于是他们查阅了论文,发现这符合1961年核磁共振先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Nicolaas Bloembergen提出的只用电场控制单个原子核的设想。

之后他们用计算机反复计算了发生条件,总结一番就发论文到《自然》去了: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57-7

https://newsroom.unsw.edu.au/news/science-tech/engineers-crack-58-year-old-puzzle-way-quantum-breakthrough

谁英语好的可以去看看……我是看着中文也看不懂~~按他们的说法这样可以用较小的静电场去影响原子核共振,做各种分析(莫非以后核磁共振设备体积可以更小,直接改成核电共振?然后做体检可以更便宜,甚至能用手持设备做了?),也能降低研究硅量子计算机的难度。

他们打算到2022年做个10比特的硅量子计算机出来(并且成立了个公司)。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