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营vs800人——苏军在阿富汗战例节选4
更多战史及装备评说,请关注公众号asiavikin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报告由V.M.Bogdashkin少校撰写。他于1983年6月到1985年6月间在阿富汗担任摩步营排长和连长。获得一枚红星勋章。
Herat省(译注:在阿富汗西北地区,靠近伊朗。省会为Herat市)的形势到了1984年秋已十分严重。由依斯梅尔领导的游击队依仗着从伊朗得到的援助和训练,不断袭击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在Kushka-Shindand交通线上的车队,同时也对Herat机场构成了威胁。
配图与内容无关
苏军51883部队(估计是摩步12团)受命以摩步2营(欠一个连)封锁Herat市南部边缘地区并分割该地区的游击队。然后会同83260部队(估计是摩步101团)摩步2营和51931部队(估计是摩步371团,以上部队均隶属苏军摩步5师)摩步3营消灭敌人。
战前的准备是在营地进行的,各连连长和配属分队指挥员都被招集到一起研究了该地区的沙盘。预期的战斗过程都在沙盘上做出来了,参加近战的部队还特地挑选了一个荒芜的村落进行了适应性训练以熟悉环境。
10月底,我所在的摩步7连被指定为51883部队的参战分队集结于Herat市的郊外。11月4日4时,我部受命进入城市。5时40分,我军已经封锁了城市的东部:东面为83260部队,北面和西面为51931部队,南面为我团。
6时整,51883部队投入了其山地摩步营(这种营仍旧保留其摩步营的装备,但在训练上加强了关于山地战斗的科目),山地摩步营切断并包围了一股游击队。但是其他游击队使用迫击炮、加农炮、火箭筒和轻武器阻止了该营的继续推进。该营陷入了游击队的火网,在40分钟的战斗中,伤亡9人,被迫转入防御。
团部命令摩步7连调回部署在南部的各分队会同一个火力支援群前往51883部队团指。我团团长为A.M.Budeyev中校。他命令我连连长S.N.Bogrov上尉沿着一条街道割裂敌人的防御。2辆BMP-2步战和1辆坦克与我连组成突击群。
在5分钟炮火准备后,摩步7连于7时30分投入战斗。在推进了150-200米左右后我连遭到2门无后坐力炮,1部火箭筒和1门迫击炮的压制被迫停止。手持轻武器的敌人从一株葡萄藤后和在土坯墙上凿出的枪眼上向我连射击。我连1人受伤。连长被命令撤退。在他专业和组织得当的撤退过程中没有人伤亡,我连重新在一个村落旁边占领了阵地。
阿富汗情报机构报告在整个2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约800人的游击队活动,但我们对于面前有多少人一概不知。我们呼叫了空地火力支援,师炮兵的3个炮兵营进行了火力支援。
连长请求再支援2门152mm自行榴弹炮和1辆坦克。实际上他不光得到了这些,还得到了一个工兵排和75公斤炸药。1排长(P.P.Rozhkov大尉)和2排长(V.I.Nikitenko中尉)受命从我连的两翼穿过葡萄藤并炸掉土坯墙。
Budeyev团长应连长要求命令2部BM-21火箭炮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在空中打击结束后,BM-21开火,身管火炮同时也开始了10分钟火力准备。我连在炮火掩护下开始进攻。
BM-21虽然没有给敌人造成严重杀伤但却从心理上极大地震慑了敌人:我连此番前进了300米后敌人才开始射击,而且火力非常微弱。在连排长的指引下,2门152mm自行榴,2辆坦克和4辆BMP开火压制住敌人。两翼的各排因此能够和居中的排保持同样的速度并用信号火箭标识出进展(译注:图中用橙色和红色标识了7连两翼迂回分队的路线)。突击群在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一片雷区。他们起出7枚地雷和一个用250公斤炸弹改装的地雷。突击特遣队整整前进了1.5公里后才在一个村落前被挡住。敌方火力来自在灌溉渠护堤上构筑的战壕。坦克和BMP压制住了敌人。我连在进攻中2人受伤。
总之,在1个半小时的进攻中,我连仅伤3人。在近战中毙敌7人。(译注:从图上看,8时10分7连已经推进到绿色圆圈即超过战场中央的位置)11时30分,敌人的抵抗被粉碎。但是在14时我们消灭另一股游击队的努力失败了,傍晚时发动的第二次进攻也失败了。入夜后,敌人从包围圈中逃走了。
伏龙芝的评论:
在本例中,一股数量很大的敌人被包围,但是我军兵力却不足以消灭敌人。这就是由质量低劣的情报而误判敌情最终导致合围的兵力严重不足。
不过,此战的优点是:
-各下属分队能迅速从一个方向重新集结到另一方向上来。
-对敌进行强大火力压制的效果。
-正确的增援突击连以及正确使用BM-21给侧翼各排提高了士气也就增强了官兵的战斗力。
美军研究人员评价:
苏军在二战中使用多管火箭炮(所谓“喀秋莎”)进行直接火力支援。阿富汗战争中证明了这仍旧是一种打击敌人的有效方法。速射对空火炮与自行榴弹炮在直接火力支援中也同样很有效。但火力并不能完全代替近战和接敌运动。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象美军在越南一样,选择了节约士兵的生命而不是节约弹药以补偿他们在步兵数量上的不足。这是一种昂贵,不加选择而且也几乎是非常低效率的实践。
不象二战了,阿富汗战场上的苏军已经不得不顾忌伤亡了。他们在遭受了中等程度的伤亡后就转入防御并呼叫火力支援。
苏军军官任职不怎么看军衔而是看能力(或关系)。本书的战例中经常可以看到大尉,少校,中校指挥一个营,上尉和大尉指挥一个连或是大尉和中尉指挥一个排。在此例中,上尉连长手下的一个排长是大尉。这个大尉排长可能是正受某种处罚,或者这是正常的:在战时苏军可能允许一名军官的军衔高于他的实际职务对应的军衔?而且或许他刚刚被提升。在和平时期,苏军通常不让一名军官去听从军衔比他低的军官指挥。对苏军而言,职位比军衔重要。
我的看法:
在这场战斗中,游击队依托村落进行的防御战总体上看还是成功的,尽管苏军的这个连表现得相当主动和有技巧(两翼包抄和步炮坦协同),不过看得出游击队的主力还是坚持到了天黑然后撤走了,因为苏军记录的游击队损失里没有俘虏人数,仅击毙7人。这和1942-43年冀中地区抗击日军扫荡中的那些成功战例很相似,都是依托村落组织防御,尽量坚持到天黑,然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