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女孩举报AO3之后

500

在互联网这个江湖之中,少说也存在着几百万个不同的社群。他们就像不同门派,由于文化、规则不同,发生矛盾很正常。这个时候,不论是文斗还是武斗,大家一般会求助于江湖规矩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在江湖的世界中你几乎不可想象哪位大侠抱着县官的大腿大喊“青天大老爷啊~”,这不正常也不体面。

500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肖战的饭圈女孩们拉来了官府解决江湖纷争,并最终把事态拖入一个不可挽回的局面呢?

 肖战女孩的利益诉求超过了江湖规矩的范畴  

回顾事件的起因,肖战女孩们的诉求是不再女化肖战,也就是完全剥离肖战人设中“受”的成分。这个诉求并不合理,因此遭到了同人圈的拒绝。

一来,肖战本就是因为出演耽美剧出名的演员,女化属于角色影响的一部分,不可剥离。肖战的成名作是电视剧《陈情令》,改编自墨香铜臭的耽美小说《魔道祖师》。电视剧播出后,他与王一博组成了同人圈的cp,“博君一肖”已经成为《魔道祖师》的文化梗。作为演员,成名作所带来的影响往往会伴随终身,尤其是肖战这种一炮而红尚且缺乏新的代表作的青年演员,在更强人设替代之前,剥离这种属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500

二来,粉丝禁止同人创作师出无名。作为一位因出演耽美角色而出名的偶像,到头来却禁止同人圈进行相关创作,这种诉求多少有点过河拆桥的意味,道德上站不住脚。在耽美圈中,本来就存在“清水”与“肉”之分,原作《魔道祖师》中也不乏“肉”(肉”即官能描写)的相关描写,“清水”和“肉”都是耽美文化的组成部分。肖战团队在接受《陈情令》剧组邀请时就应该评估过这个角色所带来的持续影响——火的概率很大,但标签的持续性也会很长。作为角色的代价,肖战粉丝并没有太多理由能够说服同人圈作者停止创作。

因此,这件事的推进很快就陷入了一种僵局的范畴。

如果一件事在原有框架内无法解决,而又必须完成,那么到头来只会指向一个结果——打破框架,在外部势力中选择能够推动解决的力量。

500

(227事件时间轴梳理,制图:DT财经)


  举报是一件很高效的打击手段  

仅从效果反馈来看,举报的确是一件很高效的打击手段。

从2月26日肖战粉丝开始集中举报,到2月27日Lofter开始大量下架图文内容,再到2月29日AO3被墙,整个反馈链条非常顺畅和高效。

从执行层面来看,组织力量集中举报,避免了肖战粉丝与同人圈作者们陷入前期谁更有理的互相扯皮之中,大大节省了时间;向官方集中举报,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种途径,省略了在Lofter和AO3举报单个信源的繁琐过程,使得工作量大大缩减。

从目的上来看,举报的确解决了原有框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粉丝们的诉求是同人圈不再女化肖战。那么,直接端掉同人圈的创作基地,或者使其生产的内容无法在中文互联网环境中消费和传播,都是釜底抽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抛开道德上的谴责不谈,向上举报的确是一种高效简单的打击手段。

而随着肖战粉丝举报利益的兑现,不排除之后举报将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的常态。因为道德谴责并不足以抵消利益导向所带来的诱人结果。未来,当争执双方再次身处类似情境时,弱势一方想要彻底胜利,最佳解决途径仍旧指向举报。

  追星族和同人圈对于举报的道德负担截然不同  

回顾事态的发展,在举报打击成果见效之前,同人圈一直寻求在框架内解决问题,主要行为包括理论骂战;而饭圈的行为更为直接,就是要通过举报彻底消灭女化存在的内容源头和输出管道。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方在举报上的截然不同的判断和行为呢?

这一切还得从双方的组织形态开始说起。

同人圈属于圈地自萌的一派。因为同人文化本就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灰色地带,其中沉淀了大量同人创作者生产的大尺度内容;同人文化无法商业化,没有商业驱动的动机,更多是创作、社交驱动,更为纯粹。

500

2019年AO3拿下雨果奖,得奖理由也是因为其建立了一种创作自由的理念,以及全球最大的同人文数据库的贡献。

因此,除了在抄袭等等少数问题上具备斗争精神,同人圈普遍比较佛系。他们不想步入官方和大众视野,因为过度曝光往往会带来危险。

饭圈的逻辑是零和博弈。饭圈文化自偶像诞生之日起就具备准军事化组织特性:打榜、签到、投票、集资,令行禁止;流量偶像的同质化竞争,使得不同明星在争抢一线资源时存在零和博弈,粉丝们具有乐于斗争的动机。

500

(一则典型的娱乐圈微博营销贴)

在新浪微博,经常可以看到各种营销号发布的拼音缩写的黑料和内幕,不乏谁和谁抢角色、抢商业路线、抢一线代言等等,半真半假。故事未必是真,但在粉丝看来,某家品牌今年用了a,明年用了b,那么b抢了a的代言的确是事实。在争取商业利益时,用各种手段帮哥哥铺路,经常被视作非常正当的行为。各种手段,当然也包括举报。

500

(举报在娱乐圈算是比较常用的工具,不论是大V还是粉丝)

此外,对于举报这一行为,追星族和同人圈的道德负担也截然不同。追星是正常的被社会普遍承认的娱乐行为,只要不出格就不违法。在肖战粉举报同人圈发生之前,孟美岐粉丝举报杨超越黑历史,黄安(这个属于大v了)举报周子瑜台独,都属于娱乐圈比较寻常发生的行为,大家并不会觉得举报是一件特别出格的事情。多数时候,只要证据罗织得当,举报也往往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回报。

而同人创作,不论是商业还是尺度,注定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圈内的所有人都心有默契地主动规避了这一选项。

肖战女孩们缺乏同理心,自我中心地以娱乐圈规则套用举报手段,最终酿成了舆论上的反噬。

   舆论反击的目的在于使举报方付出同等代价  

然而,单纯的道德谴责并不足以抵消肖战女孩们在这件事情上的巨大获益。只有让她们的偶像在商业价值上真正付出代价,并且这种代价足够巨大,才足以建立起某种意义上的恐怖平衡,让她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报,真正把大杀器锁进箱子里。就像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手上都握有毁灭对方的核武器,才会持续和平。

500

所以,事态的最终发展一定会沿着破坏肖战的商业价值进行,即摧毁对方评价体系中的核心价值部分。从这个角度看,逼迫Olay下架代言人仅仅是开始,肖战所付出的代价必须大到足以抵消Lofter和AO3被封所带来的后果才会平息众怒。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危机公关能够解决的了。所谓杀鸡给猴看,在这个故事里,肖战和他的粉丝是那个鸡,同人圈以及号召起来的文艺工作者、路人粉是刀,他们需要让对方持续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的临界点到底在哪?在双方寻找到这个恐怖平衡之前,没有一方知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