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中医复兴

500

开局选择这张“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借物言志,现在出现的种种新技术:大数据、AI、云计算、5G、VR等等就像一颗颗星,大利中国。

 

中华民族是幸运的,及时完成了工业化。就像是战国时期秦国完成了商鞅变法,整个国家的潜力都激发出来了,现在有一种感觉,做什么都大有可为,我认为可以称当下为中华文明的大兴时代。

 

这几天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很多关于中医的讨论(主要是和中医黑争论)热烈起来了,我没忍住,做为一个行外人写了几篇文章,我不是无的放矢,是真的认为中医赶上了好时代,可以大跨步的追赶上现代医学,并且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不涉及医学专业知识,重点说两个观点:

1、新科技助力中医,成材率低不再是拦路虎

2、周朝大封诸侯,秦朝一统天下,一分一合,将中华文明推向巅峰,受益两千年。中医破而后立,要学贯中西,百家争鸣,最后殊途同归,造福人类。

 

 

短板不再短,借力新科技体系提高个体能力

 

中医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之前最难以克服的莫过于成材率低,知识越积累越多,要学习掌握的也就越多,而中医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培养的都是全科医生类型的医生,这必然会导致医生培养时间过长、成材率低,在明末的时候,中医行业已经意识到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当时采取的方法是简化培养,后果是出师的医生能力下降,结果自然是不理想的,卡在这里到现在,中医也没解决好这个问题(师徒传承都解决不了,用大学方式也解决不了)。

同样的问题,现代医学也遇到了,采取的应对是拆分,所以现代医学是个工业化的产物,整个医院就像流水线工厂,各个科室就像车间,辅以各种质检,病人挂号之后,在生产线上走一遍,全程记录下来,检测合格了,出厂。因为现代医学管理要求高、精细,所以人才培养都是按照岗位要求对照着培养的,也是像生产线一样,人才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在人才培养这方面,中医基本上是毫无抗衡之力。

 

今天,就我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和观友“浩瀚宇宙”讨论问题时,我突然发现,玩原始化学的丹鼎派居然被中医开除了!开除了?因为丹鼎大师所炼长命百岁/长生不老丹吃死了好些帝王,所以可能是为了自保,把这大炸弹革除了,划为道家一派去了,葛洪在现在的中医界也被淡化了。

但是,现代医学是伴随着现代化学一起成长的,现代化学每前进一步,现代医学就跟进一步,现代医学的明珠——青霉素的研发生产完全是依托的现代化学技术。这证明了中医丹鼎一脉的想法是没问题的,目标设定谬误,而且生不逢时。

这也是我坚决反对放弃中医的一个理由,因为条件不具备,玩丹鼎的流派成了毒药杀人专业户,好,人命关天,果断丢弃,现在条件具备了,曾经丹鼎派的思想正服务当代人类,反过来将中医压的喘不过气。

 

现在类似当初丹鼎新生的机会来了,将海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难题,现在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辅助,等于人类多了一个超强外脑,可以突破这个瓶颈,中医有机会解决传承难题。

 

中医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汇聚各科室的工作,放大一个中医医生的价值,因为中医研究的是整个的人,不是拆解的。原本中医自身对人体的量化研究是弱项,现在如果能把现代医学的理化分析与中医医理相通融合,就可以把现代医学检测得到的很多数据直接拿来分析,解决很多问题,并推动中国医学进一步发展。

 

中医医生出师后,如果把一个一个中医看作一台计算机,单台的能力是有上限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入云计算的概念,将这些中医的思想关联在一起,针对一个问题交流碰撞,拾遗创新,那就可以想象中医可以进入一个大跨步前进的时代了。

如果中医可以跨越一切观念上的屏障,将现代医学医生、中医各家流派医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交融在一起,那么中医医生全科医生的特点,反倒成了一个优势,实战水平将大幅增长。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厂的合作方式,将这个场景代入到中医医生和现代医院的合作上。

其他种种好处可以无限畅想,剩下的就是如何行动的事了。

 

 

先分后合,百家争鸣

 

我认为医学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跨界的复杂学科,目标明确“治病救人”,应该是人类最具学习性的学科,而且是最具实用主义精神的,所以应该善于博众家之长为己用,所以应该追求最先进、最有效,所以应该最有创新精神。

因此,我觉得中医业内人员要学贯中西,用现代医学结构传统中医的知识点,一个个词条来,每完成一个知识点,就打通一处隔阂,一通百顺,越顺越通,自然而然帮中医实现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升级。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是中医业内的一个顽疾。所以不能一开始就试图将中医统一到一个标准、一套体系下。需要制定国标的可以由国家出面组织专家制定。

每个传统中医流派对现代医学的融入,都将会有自己的见解和心得,我认为就像互联网初期野蛮生长一样,貌似都能通过上网实现技术革命,实际上大多成了铺路人,所以应该由得中医创新者去闯,最后能存活的,必然是有价值的。

医学,说到底最后还得看疗效,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长不了。

 

对于百花齐放的中医新流派,我相信殊途同归,最后有价值的各家各派,最后都像诸子百家最后整合形成中华文明一样,实现医学思想和理论层面的统一。

 

 

最后,关于传统中医的未来发展,我有一个猜测,一家之言,接受各种批判,我的本意是解决保持传统和融合现代医学的矛盾冲突:

我估计中医将来可能会分家,理论部分上升为医家,就像儒家、法家、兵家一样,可以很好的保持中医的传统思想,也可以像儒家影响我们现在的思想一样,继续对现代医学的影响;而中医治病救人的实践部分就继承中医医理的同时与现代医学相融相通,就是未来的中国医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