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中科大胡不归:百年战忽,毁于马伟明

中科大胡不归  5002019-11-5 19: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O百年战忽,毁于马伟明 | 

淡定明志百年战忽,毁于马伟明 | 淡定明志

 不得不承认,战忽工作遇到了空前的挑战,“百年战忽,毁于马伟明”。

我们必须研究一下这个马伟明,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开创战忽工作新局面。

马伟明,出生于1960年,江苏镇江市扬中人。曾就读于海军工程学院(现在的海工大)和清华大学,海军技术专业少将军衔,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工程院院士。

我怀疑他已经加入了战略恐吓局,但是我没有证据。战略恐吓局简称战恐局,是战忽局的最大竞争对手。而马伟明经常对战忽工作进行定向爆破,破坏力极强。

用一句话概括马伟明的主攻方向,那就是舰艇上跟电有关的部分,综合电力系统、电磁弹射和电磁炮等。

我们都知道,海基核力量是人类的终极真理,是公认的最具有威慑性的核武器。所以英国、法国宁可放弃陆基导弹,也要保持自己的战略核潜艇。海基核力量威慑力大,主要是因为隐蔽,谁也不知道它藏在哪里。但是有个前提,那就要足够安静。

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88年我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是我国核潜艇最大的缺点也必须要承认,那就是噪音大,被美国称之为水下拖拉机,说我们这边一发动,美国那边监听员的耳朵都要被振聋了。美国在中国周边,布置了大量的水下监听设备,中国潜艇如果要想突破岛链封锁,自由出入太平洋,问候关岛夏威夷甚至美国本土,哪怕蹭蹭不进去,也必须做到足够安静。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某型新型常规潜艇立项,需要从德国进口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结果验货的时候,发现该电机存在固有振荡问题。这种振荡会不仅产生强烈的噪音,如果震荡指标超过临界点,会造成整个动力系统瘫痪。动力系统一旦瘫痪,对潜艇来说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使用这种电机,那么潜艇性能就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马伟明提出质疑,对方却十分傲慢,不承认存在问题。

三十多岁的他内心憋了一股劲,一气之下,就回国了。回国后,他拿出3.5万块钱,把卫生间改造成实验室,带领5名成员组成的研究小组,下决心研发自己的电机。在六年时间内,他们五加二、白加黑,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找到了有效消除这种振荡的方法,研制出了自己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这一项科技成果不仅解决掉了我国主战潜艇的心脏病,还被迅速应用到了各种舰船、飞机、移动通信领域的供电系统中。该成果获2000年度全军武器装备系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部网站上没有公布)。

2001年他当选为工程院院士;2002年,386亲自签署命令,授予马伟明一等功。

一等功有多难立?在军中有这样的说法: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负重伤或者残疾),一等功家人领(牺牲)。这足以说明马伟明的这项技术对部队意味着什么。

他的贡献还不止于此,在十二相交流整流发电机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也就是一台发电机,既能发交流电,又能发直流电,并且能够同时供电。这种发电机,可以完全满足整个舰艇对各种不同设备的用电需求,要直流有直流,要交流有交流,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该款发电机与交直流分别供电的两台发电机组相比,体积和重量减小40%以上,工程造价降低40%以上。2002年,交直流发电机通过了国家鉴定,正式生产装备部队。该发电机运营数年表现非常稳定,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2011年初,这款产品再次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时候的他可以说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在功劳簿上躺一辈子。然而对于他来说,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野心大着呢。他是研究电气工程的,所以他直接把目标瞄准了世界军事科技的最前沿——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

先说舰艇的动力系统,最开始是人力和风力,然后是蒸汽动力,再后来是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核动力汽轮机,但都没有摆脱机械传动,都得用传动轴和齿轮组。在一些船舶上,传动轴的长度往往占一艘船总长的五分之二,占据了不少体积,而且大量高速转动的机械,不仅仅损耗了能量,还导致了大量的噪音,降低了舰艇的隐身性能。所以美英等海上强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综合电力系统,也就是原动机输出电力,通过电线把电直接送到螺旋桨上,省去了传动轴和齿轮。同时还可以用电力驱动通信、导航、武器设备、日常设备等,大大简化了舰艇的动力系统结构,提高了舰艇的效率,降低了舰艇的噪声,被誉为舰船动力的革命。

而且用全电驱动,不管是柴油机还是燃机轮机,亦或是蒸汽轮机作为原动机,格局部署也不再受到限制,多机并联也比较灵活,本质就是并网发电即可,所以全电驱动是大势所趋。

当时发达国家的技术路线是中压交流,比如美国的DDG-1000驱逐舰和法国的西北风登陆舰,但是马伟明发现了他们的缺点,那就是设备体积偏大、效率偏低,供电连续性不高、故障频发。举个简单的例子,原动机转速直接影响交流电的频率,如果几台原动机转速不一致,那么他们之间互相互影响,甚至会造成冲击电压,可能严重损害发电机组和设备,不利于系统稳定。还有一点,中压交流系统,依然需要变速箱和主轴带动螺旋桨,这样的话噪音还是会有一部分通过主轴传到水中。交流电还有个缺点,那就是导体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越靠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这种现象叫做趋肤效应,相比直流电要费导线。

马伟明提出了新的技术路线——中压直流技术路线。为此,他先后3次召集全国顶尖专家研讨,结果遭到一致反对,说英美都没走这条路线,我们肯定走不通。专家的反对意见也不是没道理,主要是技术不成熟,面临诸多未知挑战。但困难是公平的,对我们是困难,对对手来说也是困难,谁先克服了谁领先。所以马伟明选择了迎难而上。为什么他选择迎难而上,他是有私心的,那就是为了解决高能武器上舰的问题。中压直流更有利于憋大招,关键时候可以踩油门,不用担心一踩油门频率不匹配的问题。

既然是前所未有的选择,所以遇到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领先世界哪有那么容易。如果很容易就做到,那也很容易被反超

。一次,马伟明遭遇车祸,颈椎受伤。医生给他装好钢筋塑料颈套,一再叮嘱:“好好休息,否则可能落下残疾!”谁料第二天,马伟明戴着颈套,让团队成员推着出现在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现场。

2007年,马伟明的父亲患了胃癌,从老家赶到到武汉奔着当院士的儿子做手术。马伟明内心挺愧疚的,所以赶紧把医院联系好了。联系好了之后,他就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结果还是出了纰漏,把这件事情忘了告诉父亲,父亲也不好意思打扰他,干等了一个星期。这天,听说儿子又要出差,老人家这回真急了,直接闯进了实验室。马伟明的同事刘德志一看老爷子来者不善,赶紧把老人家请进了办公室。老人家气呼呼地盯着刘德志,说:“你问问马伟明,能不能腾出5分钟时间,我就跟他说三句话。”刘德志不敢怠慢,赶紧去找正在忙碌的马伟明。

马伟明回到办公室,并没有让老爷子消气,反而越看越气,因为马伟明似乎心不在焉,看似在听他说话,但手里却在收拾文件。老爷子吼道:“马伟明,你上不管老下不管小,家里什么事都不闻不问,是挣了多少钱,还是得了多少利,你为了谁像着了魔一样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地卖命?”

没等老爷子说完,马伟明插嘴道:“不要再跟我说给谁卖命的话,我干的所有事情,没有哪一级组织、哪一级领导硬要求我干,命令我干,就因为我想干,就因为我乐意干!”

刘德志一看事情不对,赶紧从中劝解,他对老爷子说:“您老手术的事,马院士早都安排好了,就等床位,您就等两天住院,安心治病吧。”

老爷子也对刘德志说了心里话,他说他今天闯到实验室来,本意是要劝儿子不能只顾工作而不顾身体,你看他1.74米的个头,才55公斤的体重,瘦得像根豆芽,心痛啊!

强将手下无弱兵,单靠马伟明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关键是他带出一个特别能攻坚、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在某次重大试验的紧要关头,团队成员汪光森股骨头部分坏死、关节腔体严重化脓。高烧39摄氏度多的汪光森拄着双拐坚持在一线,直到马伟明强行派人把他送进医院。

2006年,马伟明瞄准了电磁弹射器,这是航母的核心部件,决定战机能否能从航母上顺利起飞。但是经费有限,国家最终还是决定研发蒸汽弹射,蒸汽弹射器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弹射器,已被多个国家广泛采用,虽然其性能也已接近极限。几个亿的资金都给了蒸汽弹射,而电磁弹射被否决,一分钱经费都没有。

但是不服气的马伟明来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自己的科研积累中拿出2000万元搞电磁弹射。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马伟明带领团队共攻破难关43项,申请专利32项,完成了样机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中国也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研制出电磁弹射器的国家,而且由于采取了中压直流,比美国的还要高级、还要稳定。所以之前马伟明的科研,早就为电磁弹射埋下了伏笔。

最近消息,由于马伟明的成果,原本上蒸汽弹射的003型航母工程被紧急叫停,据说经过再次论证,可能要上电磁弹射了。

他的科研历程,剧本几乎都是连着的。从解决固有振荡,到发明十二相电机,再到交直流电机,再到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然后是电磁弹射。

刚才说了,马伟明搞科研明显夹带私货,我怀疑他是多炮塔神教海军分支教徒,信奉大舰巨炮主义。他要搞电磁炮,而且这是他早就“蓄谋已久”的——也就是高能武器上舰。电磁炮是多炮塔神教海军派的希望。因为电磁炮相比火炮,更加“民主、自由、正义、人权、平等、光荣、革命”。因为这个教派认为:威力越强越民主,射程越远越自由,口径越大越正义,装甲越厚越人权,吨位越大越平等,射速越快越光荣,炮塔越多越革命。

电磁射程可高达200公里(甚至400公里),也就是比火炮自由十倍。由于射速高达5-8倍音速(马赫),民主堪比导弹,正义程度也可以大大提升,而且非常光荣。以前电磁炮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但是2018年初,936号海洋山号登陆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经过重大改装,船头出现了一门体积庞大、造型怪异的舰炮。

战忽局的同志连忙辟谣,说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新型155毫米舰炮。为啥说这年头战忽工作不好做,大家根本不信,因为这炮上盖着三色蛇皮雨布。三色蛇皮雨布可不是随便用的,这是解放军土味炫耀的四大神器之一,另外三大神器是社会主义麻将小凉席、工人阶级塑料小马扎,中国特色劳保白手套,都是战斗力的标志。不管你是海军的潜艇、电磁炮,还是空军的无人机、陆航的直升机,甚至是东风快递,都逃不过三色布的“洗礼”。甭说多先进多娇贵,亮相先盖个三色布再说。正所谓:土共不土,战斗力五。

也正因为936上出现了蒙着三色布的大炮出现,大家认识到这炮不简单,最终证实果然是电磁炮。电磁炮的公开,最无奈却有在暗自窃喜的应该是局座,因为他之前极力否认,说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可以说极大地掩护了电磁炮的发展,并且麻痹了敌人,因为2016年底美国决定放弃电磁炮。美国刚解散了研究电磁炮的团队,拆了研制电磁炮的实验室,中国这边就公开了自己的电磁炮,你这叫战忽工作咋继续啊!

由于马伟明在电力综合系统的贡献点燃了一颗科技树,中国的武器研发突然从必然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开始肆意发挥。2017年马伟明团队首创了潜艇无轴泵推,由于没有传动轴,极大地降低了噪音,并且应用到了下一代潜艇上,让中国的潜艇也变成了大洋黑洞。

也正由于他贡献突出,2017年他被授予新设立的八一勋章。八一勋章是中国军队的最高荣誉,每五年才授勋一次,第一批只有十人。总之,马伟明的团队,通过综合全电、电磁弹射、电磁巨炮,无轴泵推等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让中国海军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大跨越。

从海军的角度,可以说“百年战忽,毁于马伟明”。战忽局的工作越不好做,战忽局成员的内心越开心。也可以预料,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叛变到战恐局。

500百年战忽,毁于马伟明 | 淡定明志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