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输出只是时间问题,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这些日子,“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话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和讨论。争论到最后,似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围绕李子柒本人倒牵出了不少的是非曲直。话说回来,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一个重要价值共识。这是文化之所以能输出的前提,也是基础。而这种现象,正是我们的文化要集体出走的前奏。
之所以有上述论断,现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经济基础决定谁对谁输出。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其它都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简单点说,就是谁有钱谁的实力强,谁的影响力就大。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现有的势头发展下去,十年之后中国将超越美国,那么到时候是不是“中国的月亮比美国圆呢”?二是文化输出不仅具备了经济基础,也成为经贸深度合作的必然需求。现如今,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公司和中国人的身影,这是文化输出的人文基础。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渐增多的国际间经贸合作是不是也在倒逼我们文化输出呢?因为归根结底经济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随着合作深入,合作双方必然要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让文化输出成为一种必然。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意思是说,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中国人之所以自认为是中国人,不是因为民族身份的认同,而是因为近2000年文明成果的认同。国外学者的这类看法,与其说道出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事实,倒不如说他在提醒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按理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是每一位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优势,但现实中我们好像从没有如此强烈的优越之感。当然,这与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积弱贫困的那段苦难史有关。缺乏自信是我们对外文化输出的一个短板。修复需要时间。这个过程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
中国对外文化输出,还有一个国际舆论导向的问题。有数据显示,目前欧美媒体几乎垄断了全世界90%以上的新闻信息。世界三大通讯社日发稿量,相当于84个国家新闻单位组成的不结盟通讯社提供新闻量的1000倍。这个对比很能说明问题:即双方音量大小差距,决定了舆论导向和话语权。这样的背景让我们对外发声变得十分困难。就更不要说,别人不了解,甚至选择性误解你时,你如何澄清。长期以来,我们在文化传播领域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目前的最大障碍和困难。
如果说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还不足以令人信服,那么《三体》席卷全日本是不是成功的文化输出?据悉,《三体》第一部在日本的定价为2052日元,约合人民币130元,是国内售价的6倍。但相对昂贵的价格依然阻止不了日本人民对《三体》的疯狂:《三体》发售当日便登上日本亚马逊文艺作品榜第一,发售7天加印10次。还有抖音,在国外叫Tik Tok,据说已经成为全世界下载量第二的软件,海外版在应用内购收入方面较去年同期增长588%。毫无疑问,李子柒和刘慈欣他们的在外走红,绝非偶然。事实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会被世界认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对外文化输出只是时间问题。正如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言,西方有人认为中国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将成为经济大国,甚至军事大国,其实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