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后“公知”时代的非典型偶像

1.

最近,李诞又火了。

说又火了不大准确,应该是火上加火。

在《奇葩说》里,既能插科打诨讲段子,又能引经据典辩论(虽然他不承认自己会辩论)。尤其是后者,和场上的教授导师、博士辩手比毫不逊色。

在那段著名的救猫还是救名画的辩论中,比起他舌灿莲花,金句满天飞,给我印象更深刻是满弹幕的赞颂。

500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李诞已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非典型的文化“偶像”。

2.

但我相信,凡是经历过博客、论坛和微博时期,都不会反对“公知”时代这个称呼。不用例举那些从博客到微博叱诧风云的著名意见领袖们,只需聊一聊普普通通的我身边普普通通的一“公知”,就能充分说明问题。

这位“公知”乃我小区业主群的群主。从五年前刚加入业主群的第一天就用“黑暗社会要推倒重建”让我备受洗礼,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给业主们“启蒙普世价值”。

虽然这位群主转载别人微博的多,自己评价的少,且评价内容实在缺乏创新、言之无味,基本也就著名公知微博下附和的网友水平。

城市新住民的小区业主群本来聊国家大事的人就少,再加上这哥们还算热心肠,只要业主跟小区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都能帮着解决,活脱脱一优秀居委会主任。

这样一来,虽然他比香港小妹早两三年把乌克兰当作我们国家应该学习的榜样,但也很少人在网上跟他高来高去辩论。

500

这倒不是每个人都被他“启蒙”成“觉醒青年”,而是很多人觉得怼他,假如他不高兴撂挑子不干群主了,那就相当于失去一个热心肠的居委会大妈。而且以这哥们的智商,恐怕拿不到美分的赞助。

这些年发生不少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这哥们当时在群里转发了不少著名微博,挟势俨然成为群里舆论的掌控者,怼他风险不小,记得有一回,群里网友口角,其中一人说了一句藐视农村人的话,就被这位哥们用群主权限改了群里的网名,变成“侮辱农民的二流子”,最后此人被逼不得不退群。

是不是正义心爆棚?不过这哥们自己地域歧视却理直气壮,没来由骂东北人,河南人的哏层出不穷……

3

如果还在这样的时代,李诞具备当公知的基本价值观,自由主义,以合理化自私对抗集体主义的宏大叙事。他也具备成为著名公知的潜力,哈耶克、波普尔的名言张口就来。

有人说,他的搞笑多于犀利,不会成为充满批判性的知识分子。

我认为,对于这些聪明绝顶的人来说,吐槽的犀利或是搞笑,只是微枝末节,雕虫小技。他们会根据需要,语言文字在两种形态切换自如的。

根本在于,公知时代结束了。

结束的原因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更有它本身的原因。

《十三邀》里,李诞与许知远的谈话中已经透露些许值得玩味的信息。

500

动用关系买火车票就能让一个年轻人的理想幻灭,从而走上另一条路。说实话,你信吗?

我相信李诞在他的圈子里遇到过更恶劣的,真正能让人惊醒的反差。我认为他在《奇葩说》里讲到的“有人为了远大目标牺牲别人”,是真心话。

我那群主哥们也曾在业主群里满嘴的推倒重建,血流成河,但他连自己一个账号也不舍得被封。他极其称颂茅于轼张维迎等一干经济学家,自己却抱紧国企饭碗,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开始之初,还歌颂川普大统领给某党好看。

这一年多来,却似乎转性,我还调侃他,说香港“觉青”们最初是想点燃内地的星星之火,从老兄以往的表现,现在正好是站出来的时刻。但这次群里舆论风向大不一样,他就对香港的事三缄其口,当然也不算完全转性,他还以蹦出一句“谁了解真相”来冷嘲热讽了一下。

4.

扯这些不是离题太远,只是大概描述一下在我定义的“公知”时代里,在无数个新住民组成的城市社会里的舆论状态。那位群主哥们,只是一个三流学校文科毕业的,普普通通的小市民。

公知时代塑造了很多人的思想和语言模式。其实是一种自嗨式的话语体系,满足一下中二逆反期的一些人。

当社会逐渐成熟,中二逆反期的话语自然会被抛弃。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主流价值的拥抱,他们依然怀抱着自由主义的品味和思维方式,当他们找不到安身之处,自然会拥抱李诞这样的偶像。

500

李诞的火,源于此。换句话说,李诞的火,反证了主流价值离击中人心、让人心悦诚服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