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评价,我们老师总结的,大家怎么看?

首先,仅就两张课纲中的内容,大致没什么问题。

毕竟这位老师也仅仅罗列了“有人”指出的不同看法,并非武断得下了结论,这叫商榷,而非灌输,仅这一点就比不少所谓的专家教授强了不可以道里计。

至于题主是否接受这些“有人”的不同看法,则可以通过阅读史书原典自求闻达。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知其不然且知其所以不然,这是健康的治学态度。

其次,个人不同意课纲第5点中“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前缀。

诸葛亮有没有错误和缺点?当然有,孔明本人就认账,且一再要求勤攻吾之阙

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国,则亮可少过矣。

故而,史书有评:

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

无恶何来改恶?无过何来改过?但存在过失和缺点,与他是不是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又有什么关系呢?但凡不是全知全能且全善的神仙,就会犯错,就有缺点。即便是别的阶级的什么家,不照样自评“三七开”么?甚至在诸葛亮时代可以勤攻诸葛亮之阙,在别的什么时代连批评的言论都不分青红皂白404了,又如何说?有些问题有着历史局限性,有些问题则存在普遍性,即便是局限性,没了彼局限还有此局限,是人就会犯错,如是而已。只不过聪明人犯了错会明里暗里抽自己耳刮子,然后改弦易辙,蠢人则会一条道走到黑,穿着皇帝的新衣招摇过市,为天下笑。三人行,必有反面教材焉,瞅瞅本题下即可。

末了一说,很多历史学者的逻辑推理都是短板,不少错误结论都是由于其逻辑不严谨所致,建议题主可以涉猎一些逻辑书籍,期有益于思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