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满充电线的人
只要稍微改变下我们熟视无睹的状态,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早已经悄然被无数的线缠绕。
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恐怕不只是成为了“低头族,我们还渐渐成为了全身插满充电线,陷入“乱麻生活”的“缺电族”。
所谓“乱麻生活”,有形的线缠绕我们的生活,让人手忙脚乱,是为“乱”;无形的线缠绕我们的心,更让我们心乱如麻,是为“麻”。
一、一团乱麻——有形的线乱身
1. 闭上眼睛回忆下,最近的一次外出旅行的场景,我们是如何在行囊中盘算“充电”这件事情的。
首先手机的充电线和充电插头是第一位的,其次由于可能要拍很多照片。大块的充电宝是必须的,不然不到半天,手机的电能就会耗尽了。充电宝也需要充电线,可惜这根线和手机线并不一样,还要再带一条。男士可能会刮胡子,那还要带上剃须刀的充电线。假如随身带了IWATCH,那么其专用的无线充电线也是需要的。在飞机或者火车上想看看书,还会带了IPAD,当然它也有充电线,因为手机是华为。同行的配偶,他或她肯定也同样的带了一整套,毕竟我们同样“缺电”。这许多的线条纠葛到一起,塞进了我们的行李。
2. 线是电器甩不掉的尾巴
从有电器的那天起,我们就无法摆脱“线”的羁绊,所有的电器都像是拴在窝(插座)边的狗,只能围着插座转来转去。
我们并不喜欢它们,因为除了在使用时传输能源外,只剩横七竖八的牵扯,成为惹人讨厌的障碍。但我们离不开它们,因为至今为止,电线依然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电能传输的方式,于是电线作为电器遗传的基因被保留了下来。
事实上,人类对摆脱“尾巴”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只是迫于技术限制,我们至今仍无法做到让设备完全裸奔。以往日用的大小电器大部分都是固定使用的,各自还算相安无事, 随着电器越来越小型化,可移动化,断尾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在移动设备内置电池或者充电电池,以求得短暂的有限制的“自由”,是我们一贯使用的权宜之计。这情形像极了一只遭到生命危险的壁虎需要抉择的样子,但是长在身体上的尾巴和断在地上的尾巴,并没有因为选择而消失。
3.移动互联催化下的电线大爆炸
情况随着IPHONE的诞生发生了剧变。
我们一不小心就来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开始习惯了在一个屏幕上指指戳戳,习惯了用手机支付,社交,娱乐,了解天下大事。每个渺小的个人被高科技加持,似乎变得法力无边。伴随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爱死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时代。并且期待更多的高科技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袜子,智能杯子等等,几乎在所有能够想到的物件前面都加上“智能”二字。在广告幻象的感召下不断追赶科技浪潮,进行生活形态的革命,整个时代笃定的认为我们马上进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
结果如我们所见,虽然产业得到了巨大大发展,我们每个人也假装若无其事的的拿着手机在各种场合穿梭。但是表象掩盖不了在尝到科技进步甜头背后,默默承受的窘态。
每个设备都有一条尾巴——充电线,诸多设备的诸多尾巴交织成一团乱麻,丑陋的缠绕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二、充电焦虑——无形的线乱心
1. 低电量——世界性焦虑
也是从iPHONE开始,我们不得不每天开始充电。电量变得永远都不够用,充电居然成为了和吃饭一般的日常大事。
我们从前只是用手机来打电话,发短信。而现在几乎是中毒般依赖,每天大部分时光都要花在那个小小的屏幕上,通讯,游戏,社交,娱乐。它取代了电视,游戏机,电脑,钱包,报刊杂志,甚至手电筒,指南针和尺子。再加上每天不停闪亮的超大屏幕,耗电程度可以说是跃增。
我们对手机有多依赖,对充电就有多焦虑。
2. 锂电池技术却陷入瓶颈。
因为受限与锂元素和电解技术,能量密度大幅度增加几乎是奢望。锂电池的续航能力的增加大约以每年3%的速度龟速进步。而手机的芯片技术,1到2年的时间就会翻一番。两者之间变成了龟兔赛跑的游戏。
技术难以突破,厂家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去考虑扩容和节能。要么减少其他器件的体积,要么增加手机厚度,要么增加手机尺寸。至于说从手机处理器与软件系统调度层面降低能耗,都是杯水车薪。
正所谓电量不够,次数来凑。 一天一充,甚至一天多充的需求,直接导致充电线的数量剧增,因为我们不得不在我们生活轨迹上,做好一些固定的”加电站“,这样才能保证随时都能补给生命线。我称之为“少食多餐”战术。
电池与充电技术似乎陷入了《三体》智子控制下的瓶颈期。无论是锂电池技术突破,还是寻找其他的蓄电方式,都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
3. 万物互联=万物通讯=万物通电=万物充电=万物有线
不凑巧的是,恰恰此时人类迫切的要立刻马上进入万物互联的时期。
万物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多么美妙的想象。要万物边移动,边互联,就要万物随时随地都有电。只强调通讯不强调通电,就像让人光干活不吃饭一样耍流氓。
但是,做到万物随时通电,此时此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人类进步的勃勃雄心,电池技术在一旁可能早就如筛糠般颤抖了。也许该颤抖的是我们,万物互联=万物有线,更繁乱,更焦虑的时代,我们似乎在劫难逃。
三、我们将成为插满充电线的人
当下更多人关注的是天天低头刷手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但事实上“充电”这个行为,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生活。
我们睁眼第一件事情是开手机,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关机充电。像瘾君子一样,随时点开屏幕观测电量,随时担心没电的窘迫,随时在寻找能源的补给。
移动时代赋予了我们的超能力,仿佛身边的移动设备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器官。
移动互联时代的人类,现在也不仅仅是需要食物给自己补充,不仅仅需要文化、艺术给自己的精神补充,还需要插上电源、用能源给自己的随身设备补充。如果不充电,我们将丧失某种官能,一切幸福生活的幻象都将瞬间消失;如果不充电,可能无法支付第二天的早餐。
慢慢的,我们都变成了插满充电线的怪人,再一次被自己的创造的“物”牢牢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