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在私利绑架中的正义感

      

500

      曾在课堂上讲过将近20年前的电视剧《浮华背后》的一个情节:

      某市副市长苏向权的女儿苏畅(由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温峥嵘扮演,就是图中这位)在海关工作,发现查处走私集团的过程阻力重重,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阻力仿佛就来自她的父亲。

       苏畅不知道父亲到底涉入其中有多深,在家里想向父亲了解情况,想知道自己尊敬的父亲到底是不是“保护伞”。父亲却说:“你要顾及经济发展的大局。”

       苏畅仿佛明白了什么,她气愤地把制服帽子往地上一摔,朝着父亲大吼:

      “这个海关我不干了!我不在你这儿干海关了!”——实际上她心里清楚,海关并不归地方管辖,她是想以此提醒父亲:

       不要让我给你戴上手铐啊!

      苏向权也被激怒了,他命令女儿:

    “你把帽子给我捡起来!”

      “我不捡!”

       “我告诉你,苏畅,你可以不干!”苏向权指着帽子,两眼威严地直视着女儿,“但我决不允许你这样对待我们的国徽!”

        苏畅愣了,看到帽子上庄严的国徽,她心里一动,还是捡起帽子戴好,夺门而去。

      转身的一瞬间,泪水涌出了她的眼眶。

      后来的事实证明,苏向权就是一个包庇走私的腐败分子。

      正是他玷污了那面神圣的国徽。

      那么,他在女儿面前流露出的对国徽尊严的敬意和捍卫,都是假的吗?

     也不尽然。——我当年观剧时的万千感慨正是来自这里。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人,不少还是官员:

     受到党多年的教育,你不能说他们对我们的国家毫无感情。如果让他们看到今天香港的不法之徒这样对待我们的国旗和国徽,相信他们都会有一种冲动,恨不得去撕了这些恶徒。

     也正是他们,才能教育出苏畅这样的好同志——而她也多么希望,爸爸真的还是当年那个教自己爱祖国、爱人民,教自己维护正义捍卫法律的正直、无私、勇敢的爸爸。

     让她失望的是:爸爸变了,这并不是说他有意识地反对国家和人民,而是他的利益已经和那些走私集团绑定到一起——他内心里也不喜欢这样,但是他已经不敢做别的,只能以这种不足挂齿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还是当年苏畅心目中的那个英雄般的父亲了。

     当时我只觉得这个情节特别好,特别有震撼力。

     但在今天我意识到,这个情节的深刻之处在于提醒我们:

      在中国,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你就要学会面对这样一种局面:

      有些人,在意识形态上,在情感上,其实可以说和你是相通的:记得一部小说曾经写道一个贪官竟然极力保护他属下的一个正直的年轻干部,原因是:

      “看到了你,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我。我实在不想把这种记忆完全抹去!”

      但是他们终究还是决一死战:

      任何感情,终究不能战胜现实利益的根本冲突——同学们都学过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一定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你会很多次地遇到那些明明认同你的观点的人,做出的事情让你大失所望。

      因为他们不得不按照和他们利益绑定的那些群体的要求去做事。 

       这就是我所说的:我们不能像康德那样去幻想人如何如何超越利益而变得“道德”。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实现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交融——这就是巩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的公有制,防范乃至杜绝出现和少数人利益绑定对抗大多数人的群体。

      就说这么多吧,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视剧——温峥嵘演的不少片子都很不错。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