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火星病菌“地狱之门”开启?——火星采样计划启动

500

(图片转自网络)

——

——

现实比电影更惊悚

——

       现实永远比电影更惊悚!

       《异星觉醒》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现在,美国欧洲准备联合用70亿美元,完成一次火星采样使命。无人飞船将奔赴火星,在火星着陆,在30个地点挖取火星土壤样本,然后将合计600千克的样本送返地球。

       其中蕴藏了巨大的危险。

       火星可不是月球,火星上曾经有水、较浓密的大气层,也有可能有过细菌、病毒类原始生命。

500

(图片转自网络)

       有一种设想,火星在数十亿年逐步丧失水、浓密大气层的过程中,火星上的细菌、病毒在残酷的环境恶化中,不断进化、以适应恶劣自然环境。

       甚至最后的细菌、病毒为了延续生存,会进入一种“亿万年冬眠”的假死状态,依赖火星极少数地区深层湿润动土里稀薄水分繁衍至今。

500

(图片转自网络)

       这些生命力超强的病菌,一旦被挖出,送返氧气、水、气温、射线条件极为优越的地球......

       《异星觉醒》就是基于上述逻辑拍摄出的生化恐怖片。

       此事最恐怖之处,就是每个环节都符合科学逻辑,包括人类为了防止火星病菌抵达地球设计的三道防线,以及这三道防线是如何在机缘巧合下,被火星病菌一一击穿。

       估计编剧不会想到,人类真的会将电影中的设想付诸实现:

       去火星采样,送回地球。

       ......

       主啊,饶恕我们吧!

500

(图片转自网络)

——

——

火星生化灾难的现实基础

(以下资料为转载)

——

       1、火星细菌——

500

(图片转自网络)

       在南极洲被发现的一块“火星陨石”上被证实曾经存在细菌。

       这种被叫做“生物变形体”的物质藏身于陨石的表面岩层以下,表明它们在陨石到达地球以前就已存在。NASA约翰逊空间中心的一个小组从1984年该陨石被发现起就开始对它研究。依靠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做出的新分析则显示,该陨石晶体结构中约有25%确实是由细菌形成的。

       根据科学家们的分析,该编号为ALH84001的陨石由于小行星的撞击从火星表面脱落,在空间漂泊长达1600万年后降落在了地球的南极洲。由于该陨石的化学构成与20世纪70年代采集的火星大气样本分析符合,可以断定其来自火星。同时,该陨石中还提供了火星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证据,表明火星可能曾经拥有更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

  2、美欧合作火星采样任务——

  (1)采样:目前,MSR任务的第一阶段目标已接近完成:NASA耗资25亿美元研制的“火星2020”火星车计划于2020年7月发射,将在有40亿年历史的耶泽洛陨石坑(Jezero crater)着陆。

       耶泽洛陨石坑里有保存完好的远古河流三角洲的化石,该区域的岩石保存着关于火星漫长而多样的地质历史时期的信息。

500

(图片转自网络)

       火星车可四处活动,完成科学实验,钻探小块泥岩和其他岩石(这些岩石可能蕴藏着古老生命的“蛛丝马迹”),采集岩心样本。

  每个样本将包含20克岩石和粗砂,存储于约手电筒大小的管内,NASA会将一些样本管暂时寄存在火星表面;另一些则放在火星车上。

  (2)取样:日历向前翻到2028年!届时,NASA另一个着陆器将携带返回火箭和ESA建造的取样火星车抵达火星。着陆器将于2026年发射升空,于2028年8月登陆火星。

500

  之后,像茶几大小的采样火星车将从着陆器中驶出,寻找几年前散落的样本管。火星车将依靠太阳能供电,因此,在阳光日益减弱的冬季到来之前,它只有6个月时间完成任务。为此,它每天需要前进200米,并能自动导航。

  一旦火星车取样成功返回着陆器,由ESA制造的机械臂便会从车架子上取下样本管,将其中30个置于篮球大小的钛容器内,该容器只能容纳约30个样本。

  (3)交接:随后,返回火箭将装满样本的容器发射到距离火星表面300千米高的轨道内,以与ESA的地球返回轨道器“会师”。地球返回轨道器跟随着陆器一起到达火星,目的是抓取进入火星轨道的样本。

  顺利“会师”后,由NASA建造的机械装置会将装载样本的球体放入一个密闭模块中,随后进行密封并消毒,该模块最后会被放置于一辆名为“地球进入车”的盘形车内,盘形车随后会在减震器的保护下,在没有降落伞减速的情况下,降落于犹他州的沙漠。

  (4)返回:样本将于2031年回到地球,之后将置于一个隔离设施中,使其不受地球微生物等的污染。

       (“火星采样任务”图文转自科技日报公众号)

500

(图片转自网络)

——

——

本小狗微信公号

小狗2017

请关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