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的酒量

 量这事儿,咱们跟西方人应该比不了,据说有着体质上的差异,但如果放在全中国来看,我觉得酒量大小是不分什么地域的,谁也别吹自己家乡能喝,什么地方都有能喝的和不能喝的。

一般人印象中好像新疆人都能喝或者能喝的多,叫我看来,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爱喝与不爱喝的问题,与酒量关系不大,而爱喝的原因,无外乎地理上的与文化上的。

在新疆喝酒,基本都是要喝50度以上的浓香型。对于清香型,新疆各族人民觉得太淡,而对于酱香型,新疆各族人民觉得曲子味太重,喝不惯,所以内地的一些酒,就很难占据新疆市场,反正新疆的酒厂也多,除了乌鲁木齐,其他的地方差不多都有好酒。

500 

新疆这样的地方,冬天长,漫漫冬季,一打开门就是冰天雪地的,出去站一会儿就冻个透心凉,基本上杜绝了开展一切室外娱乐活动的可能性,而消磨冬天最容易的,差不多也就是喝酒了,同样的情况也见于东北、内蒙甚至整个中国的北方。固然现在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着一样的都市,大家冬季的日常文化娱乐活动也找不出太大的不同,但是早期的这种地理气象影响,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潜伏在了基因里。

曾经在上海我和一位朋友闲聊,他告诉我,他所在的公司,以前的老板是北京人,只要是宴请,那必定都是一场喝酒的恶战,而后来换了一位广东老板,吃饭这事儿,就轻松多了,没人再劝你喝酒,这就是大家地域文化的不同。

而所谓地域文化,自然也是受地理影响形成的,当然地理因素也决定了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反过来也同样影响了地域文化,比如草原民族,无论是哈萨克还是蒙古,都是对酒有着高度的热爱。

500

据说以前的禾木、喀纳斯未成为景区之前,是禁酒的,原因就是牧民们嗜酒,尤其是到了冬季,嗜酒就会成为一件危险的行为,因为往往喝醉了卧在雪地,没人发现的话,绝对第二天就会送了性命。所以后来我在媒体上看到俄罗斯有段时间禁酒,原因之一就是大冬天的,每年都有相当一批酒徒如此这般送了小命,情况相同。

牧民们的生活自然更要单调,其实想想牧民们平常赶着一群羊上山放牧,剩下的时光也的确无聊,喝酒显然是一个能让人在独自情况下嗨起来的方式,自是一种很有诱惑力的选项。

哈萨克牧民喝起酒来,一般只要没彻底喝到位,也就是没喝醉的话,席间是不能剩下酒的,有多少酒,也都得干掉;而有些地方的蒙古牧民和你喝酒,如果你酒量不支,躺在了地上,主人是要走过来踢你三脚的,如果踢了你三脚你还有反应,那就拉起来再喝,如果踢完了三脚你的确是死狗一条,这才表明喝到了量,是真正的朋友。

虽然现如今在乡镇中,哈萨克人、蒙古人喝酒的方式慢慢地不再这么极端,但是喝酒一定要喝好的文化基因还是始终存在。无论去哈萨克人家里或者蒙古人家里喝酒,通常都要做好喝的昏天黑地的准备。

500 

在新疆的其他民族,自然也受到了草原民族酒文化的影响,在喝酒方式上一般都是一次一口,所谓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而坚决抵制用酒盅抿着喝,这固然有着喝起来豪爽、痛快的因素,但真正的原因是:新疆人民经过研究,发现如果用小酒盅抿着喝或者小口喝,反而更容易醉,理论依据是这样喝的话,酒精在口腔中都被吸收,酒劲直接上了头,所以很多年前曾有街头喝酒推摩托车的骗术,就是要求用酒瓶盖儿喝四十下,如果喝完还能推着摩托车走一百米,那么摩托就归你,否则便要倒给钱,据说这一打赌比赛的方式,在乌鲁木齐的最好成绩,是一位男士喝完了推出去了八九十来米,然后玉山倾颓,功亏一篑。

新疆喝酒另一个受草原民族影响的是用一个杯子轮着喝,哈萨克牧民一般就是一个酒杯转着圈轮,所以轮到了你,你就不能端着酒光吃肉或者一个劲的瞎扯来拖延时间,也很难偷奸耍滑,因为一桌子人都盯着你。虽然这种方式貌似有点不卫生,但新疆人民都觉得这不算什么,既然能一起喝酒,就是好兄弟,用一个杯子才表明不见外。其实想想汉族人用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也不比用一个杯子喝酒能讲究多少。我的岳父大人曾经就在牧区工作过,他有一次聊天,说起在哈萨克牧民家中吃肉喝酒,时值隆冬,大家吃着手抓羊肉,用着一个酒杯,轮到他时,酒杯沿上都是一层厚厚的羊油,羊油就羊油吧,端起来喝就是——没那么多讲究。

 

相比之下,维吾尔族传统的喝酒方式是用两个酒杯,比哈萨克人多了一个。具体方法是酒官,亦即酒司令,一次倒两杯酒,轮着给在座的每个人,而接过酒的人,不是让你一次喝两杯,而是自己端一杯,另一杯你找人去碰,或者按照汉族人的说法,是自己给席间的某个人去敬酒,原则上,每个人所找的碰杯之人,最好不要重复,能保证一圈下来,在座的所有人都能喝到酒为佳,如此交叉碰杯,把酒言欢,雨露均沾。

事实上这种方法和汉族人酒席间的相互敬酒有些类似,陪客的都要和各位宾客挨个敬一遍,但是相比之下,维吾尔族的这种方式不仅更为公平,而且气氛上更加热烈而融洽。因此我们在户外徒步,扎营后喝酒,大都采取这种“两杯”制的方式,端起酒杯来找一个人碰,互相诉诉衷肠,谈谈感情,其乐融融。

500 

到了今天,新疆各民族喝酒的方式,总体上都是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正式场合,比如在大酒店这样的地方喝酒,则大都是汉文化的方式。而非正式的场合则可能各种方式都有,包括在现今哈萨克人的毡房中,也会有一人一个酒杯的喝酒方式,除非一些要体现民族特色的时候,比如和蒙古人喝酒,一首接一首的给你唱歌,你听一首就得喝一碗。

 

但是,人的酒量有高有低,酒量不好的话,在新疆遇上酒局实在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儿。不过依我看来,其实无论维吾尔人还是哈萨克人,喝酒都要比汉族人宽容。汉族人在酒桌上,通常是想方设法要让别人把酒喝了,而自己能少喝就少喝。但在维吾尔或者哈萨克的酒桌上,如果你真不能喝,是可以声明的,一种情况是一开始就要声明,如果理由充足,得到大家认可的话,那么你可以一杯不喝,否则你只要喝了一杯,就表明你可以参与到酒局之中,那就要和大家一起喝下去;另一种情况是你喝到一定程度了,可以声明少喝一轮,按照新疆话说就是“缓一个”。注意,是“缓”,不是“停”,缓过劲来还是要喝的,你如果“缓”了一个又一个,就会有人说话:你都缓了几个了?还没缓过来吗?而且这种情况,遇到席间比较重量级人物,比如主人、主宾什么的跟你碰杯,那是不能“缓”的,必须要喝。

500 

从这个角度看,在新疆喝酒,其实酒量不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酒胆才更为关键,就是你敢不敢喝,是不是由衷的热爱喝酒这一充满感情的娱乐活动?

因此我在年少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的每一次喝酒,就是一场狂欢,反正十七八岁到二十来岁这个阶段,一来酒胆最壮,什么都不怕;二来的确是因为年轻,酒量大约是人生中的顶峰。所以端起酒来鲸吞牛饮,便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那时候如果一次不喝趴下一两个,那就是一场失败的酒局,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喝了顿酒,只有喝翻一两个小伙伴,才算是一场合格的酒局。大家端起酒来,对整个人生完全是一种藐视的态度,小伙伴流行的说法是:钱嘛纸嘛,菜嘛草嘛,酒嘛水嘛,人嘛球嘛。

这意思就是说钱不过就是一张纸,菜也就是地里长出来的一种草,而酒也不过是一种水罢了,至于人,谁也别装,就那么回事——这种态度,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看透了一般,其实那么大年纪的时候,人生才刚刚开始罢了,不过是年少轻狂。

500 

年少轻狂,就会尝试一些奇怪的方式。比如曾经听说有人会将白酒倒入海碗中,然后掰碎了馒头泡进去,连酒带馒头的吃下去,我第一次听说这种方式的时候,决定要试一试,于是找了个碗,倒入酒,泡了半个花卷,结果是根本难以下咽,一口花卷下去,整个口腔和鼻腔都是浓烈的酒味,口腔和鼻腔内立即遭受了几十万点的暴击,呛的透不过气来——能以这种方式“喝酒”的人可算是真正的酒徒了,反正我是自叹弗如,甘拜下风。

后来我的一位表弟决定再换啤酒试试,吃了一口后,立刻也是一脸怪异的表情。不过我的表弟是一个执着的人,即使口感再怪异,也要坚定的把这碗啤酒泡花卷吃下去,而且他还是一个技术性人才,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会像我这样蛮干,而是多从技术层面考虑,因此他沉思了一下,要来辣椒面和醋,倒入碗中,硬是吃下了这碗酸辣啤酒泡花卷。看着他吃完,我问:怎么样?表弟沉稳而简短的说:还行。

时至今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一把年纪了,自然不会,也不敢如年少轻狂的时候那么胡吃海喝,能不参加的应酬也都不再参加。虽然有时候难免要喝酒,却也不敢放肆。

500

今年夏天的时候,在一场酒局上,我对昔日的小伙伴们说:我看,今后咱们还是把喝酒改成品酒吧。

500

延伸阅读

给中国最后进贡的藩属国是谁?竟是这般世外桃源

今天,这对汉回情侣终于鼓起勇气领证了!

新疆大地,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正在上演!

朋友,你不必专门为我找清真餐厅

清华维吾尔族博士揭示“泛清真化”背后的阴谋

被迫假离婚13年后,这对维汉夫妻终于复婚了!

维吾尔族,也需要解放思想

重磅!《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发布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劳道君最大的支持!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