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波头环进课堂,是玄学还是真科学?

现在的学校为了让学生们好好学习可谓是操碎了心,不仅在创新教学方式上动心思,还把一些听上去就高大上的“黑科技”搬进了课堂。

最近有这么一桩奇怪的事就引起了热议,浙江金华的一所小学引入了一款头环,在上课时班里的学生戴着它上课,戴着头环的学生就像戴着“金箍”上课一样。

500

学生们头上戴的,是一款名叫BrainCo赋思头环Focus1的产品。这款产品是一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头环,可以检测到脑电波,评价学生上课、写作业时的注意力情况,还能根据检测数据打分,打分情况会传输到老师的电脑上。

500

能够检测脑电波,听上去就高大上。这款小小的头环价格也不菲,天猫、京东均有售卖,价格为3499元。

如果再看看他们自己的介绍,你就会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这也太牛逼了吧?哈佛、麻省理工科学家历经八年研发沉淀;脑机接口;AI人工智能算法;神经反馈;认知心理学;脑电波数值可视化;NASA算法;医疗界别。

500

除此之外,这款头环也是获得业界众多认可并且拿到了一些你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国际大奖。

500

可能有朋友对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比较熟悉,BrainCo说自己拿了今年的这个奖。不过,在CES官网的“2019 Best of innovation(最佳创新)”中并没有发现BrainCo,在其它有关分类中,也难觅踪影。

BrainCo拿到的这个ECI国际艾奇奖产品创新类银奖倒是能查到,与其一同获奖的还有平安科技、360、阿里这些知名公司。除了产品创新这个奖,艾奇奖还颁发营销创新、模式创新等奖项。获得这些奖的企业,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500

打造这款头环的人叫韩璧丞,是BrainCo的创始人兼CEO,他就是BrainCo宣传文案中提到的哈佛科学家之一。韩璧丞出生于1987年,本科就读于韩国科学技术院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美国西雅图医疗设备研究中心工作,之后进入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韩璧丞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BrainCo正是他在哈佛大学读博期间成立的公司。BrainCo同时也是挂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下面的一只创业团队。虽然挂着哈佛的名,但其实和哈佛的关系不大,因为这只是一个哈佛为学生提供的创业活动,很多高校都有。

500

可以看出BrainCo头环是一款被各种光环笼罩着的产品。那么这件NASA认可,美国举重队F1顶级赛车手都在与其合作,“大材小用”到孩子们头上的这顶头环,实现原理是怎么样的呢?

这款头环一共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头环硬件本体,另一个是配套的软件App“Focus Now”。头环上一共包括3个电极,脑前一个两耳后各一个,通过这三个电极来接受大脑的电信号。

可是,从量子位提供的一张在清华大学体验脑机接口的照片可以看到,当时体验者戴的“帽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极。BrainCo只有3个电极,它的检测数据可靠吗?

500

BrainCo头环只能反映人的三种状态。在头环的正中央有一个LED灯,灯的不同颜色可以反映佩戴者的注意力状况:红色是“忘我”状态,橙色是“集中”状态,蓝色是“放松”状态。

500

由于是对单个人脑电波的分析,除了佩戴者之外,没有人会知道检测结果到底准不准确,因此头环的检测结果,完全成了一种玄学:有人戴上了说它测得准,有人说它不准。搞得像拜佛一样,心诚则灵。

到底是真材实料的科技,还是纯粹花架子的骗术,作为不懂前沿科技的普通人,很难搞懂。就像被称为“最强太极推手”的闫芳,身材瘦小却能掌风击人,不仅能将围在自己身边的人轻而易举的推出,还能让被“攻击”的人原地转圈圈。

500

但是换了记者上前体验,记者就飞不出去了……

500

还有那些所谓的大师,乱划一通的作品也被称作“书法”。艺术这种也是“妙不可言”……

500

虽然这款产品饱受争议,但不少家长倒是很满意。有接受采访的家长说:“也好的呀,它能监控你,如果你不小心开小差了它那上面也有显示的。”对于这款产品会给孩子的精神造成的压力的说法,这名家长却不以为然,她认为也有好处也有坏处,要看合不合适。

500

BrainCo这款产品在他们自己的天猫旗舰店中也是获得了清一色的好评。不过下面这个家庭也太壕了,给孩子一口气买了两个头环,而且还都发了评价。你俩是同一个儿子?

500

在引起争议后,BrainCo的CEO韩璧丞也回应了舆论的质疑,在被问及头环运用了什么核心技术原理时,韩璧丞说:“赋思头环的核心技术是神经反馈训练,其本质是利用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像训练肌肉一样训练大脑的神经元,从而延长专注力的时间,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目前提升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冥想放松、舒尔特方格等,甚至还有家长让孩子吃“聪明药”来达到专注力提升效果。2012年,美国儿科医学院将脑神经反馈训练列为提升专注力的一线疗法。”

韩璧丞显然没回答到点子上,他的回答更像是一种训练方法的描述。从他的这段描述中,不难让人想到前几天大热的“量子波动速读”,号称“1-5分钟看完10万字”。

500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技术周期,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同样也是鱼龙混杂。教育是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有些骗子机构就是抓住家长们焦虑的心理,打折科技的旗号招摇撞骗。

其实骗子的骗术并没有升级,只是换了一套说法而已。将公众陌生的专业名词任意排列组合,再配上自己独特的解释,就成了某些培训机构或是教育科技企业权威性和高端的象征。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希望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有些科技产品确实能够为现在的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过难免有些滥竽充数的东西混入其中。家长和学校应该理性看待科技对教育的帮助,否则下一次骗子又搞出个学术名词拼凑的教育产品,他们还会中招。

不过,这些年学校为了让学生们好好学习,确实引入了不少“黑科技”。

比如2018年,有国内媒体曝出在贵州和广西等地的十多所中小学的学生穿上了“智能校服”。这种校服内置芯片,与学校和宿舍门口装有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人工智能系统协同工作,可以自动识别学生信息,判断学生是否为本校学生,并语音播报给门卫。

同时,这款校服还能记录学生进校、离校、进出宿舍的时间以及进出时20秒视频,并推送到家长的手机相应app上。校服中内置的GPS模块,可实现对学生的实时定位。如果任何学生违规离开学校,该系统就将发出警报。

500

2019年,广东广雅中学采购学生智能手环一事引发热议。在采购需求中,校方要求手环具有校内定位、与学校门禁及消费系统对接、考勤等功能,如果学生进入危险区域,手环也需要有报警功能。

500

引起最大争议的,还要数“AI被引入课堂监测学生学习状态”一事。

今年秋季一开学,中国药科大学就在两件教室测试了“AI摄像头”功能。该功能可以依靠摄像头捕捉学生上课时的画面进行分析,能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是否抬头低头,抬头低头了几次,抬头低头了多长时间,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等。另外,“AI摄像头”还可以用于学生考勤,减少学生逃课行为;记录学生上课状态,规范课堂教学几率等。

500

杭州第十一中学也曾引入类似系统,在高一的两个班级进行试点。通过在教室内安装的3个组合摄像头来实现对学生的出勤管理,以及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分析。通过“AI摄像头”的分析,即使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实时反馈。

科技和教育相结合,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有人担心学校全方位检测学生的各项数据会带来侵犯隐私权的问题:学生的全部数据都被收集了,这些数据都存在哪里,谁会看到这些数据;还有人认为通过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情况并不是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式:真的能提高心智吗?真的能培养创新人才、诺贝尔奖得主和改变未来的科学家吗?

当年我们没这么多教育辅助产品的时候,学习也不差啊?但是有一点没变,一些学习产品真的很爱到小学来推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