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瞩目,爱豆“阿中”的创业秘笈是什么
人民日报客户端岳小乔
被气势恢宏的阅兵震撼、被精彩纷呈的联欢惊艳,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亿万中国人沉浸在为新中国70岁生日庆祝的喜悦和自豪之中。
70年前,有多少人能想到中国会有今天这般盛世景象!
当时我们的爱豆“阿中”,面对的是一个经过连年战火摧残的烂摊子,数亿人连饭都吃不饱,而且外敌环伺、内匪猖獗。彼时外界争论的问题不是“阿中”垮不垮台,而是何时垮台。
70年惊鸿一瞥,“阿中”哥顶住了流言蜚语、战胜了明枪暗箭,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瞩目,在一个“烂摊子”上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爱豆“阿中”的创业秘笈是什么?

◎“史上最牛”运营团队加持
从几个简单的数字,我们就能看出1949年时的“阿中”哥有多穷:
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
每人每天只能得到0.57公斤粮食,
年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1把镰刀。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放言:共产党政权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它必然会因此而垮台。
只能说,艾奇逊太低估了“阿中”哥背后的运营团队。
这个团队最开始只有13个人,他们从一无所有开始创业打拼,努力28年后,队伍壮大到440多万人。
1949年,他们打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江山。“阿中”哥从此有了一个新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
白手起家,这个团队丝毫不怕。
艰苦奋斗再创业,这个团队带领中国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就让“阿中”哥从一穷二白的“穷小子”变成了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帅小伙”。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阿中”哥也曾碰壁过、迷茫过。但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最牛运营团队在,“阿中”哥就有了主心骨。
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阿中”哥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8亿人吃不饱,到14亿人吃不完;
从“连铁钉和火柴都需要进口”,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
“中国的成功,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有学者这样总结“阿中”哥崛起的秘诀。
“这是中国创造的奇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这是来自尼日尔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伊罗·萨尼的感叹。
◎“量身定制”成长路线设计

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穷小子”要想出道,成长路线设计很重要。
走什么样的路,决定着“阿中”哥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为“阿中”哥指明了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
“阿中”哥获得新生后,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随即开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有学者如此评价。
成就堪称辉煌,坎坷也刻骨难忘。事实也证明,“阿中”哥要想全盘照搬“苏联模式”行不通。
道路千万条,“合适”才最好。
在曲折的发展中探索,历史的时针指向1978。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中国共产党这个团队的指引下,“阿中”哥逐渐找到了一条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成长路线——“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自此,“阿中”哥的成长和“走红”按下了快进键。
改革开放40年来,“阿中”哥创造的诸多奇迹已经无需再过多赘述。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案例。”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这样描述这一“中国奇迹”。
鞋子合不合脚,穿上才知道。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曾说:“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道路对于促进国家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有效性。”
“当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中国’时,我会回答他:‘为什么不去中国?’”巴西学者埃万德罗•卡瓦略一句反问,深藏玄机。
◎亿万“真爱粉”超强“应援”

中国奇迹的出现,源于那里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
西方媒体这个评价很中肯。
70年前,随着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官宣”,亿万中国人和“阿中”哥一起翻开了新篇。无数人成了“阿中”哥的“真爱粉”。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中国人怎么不行?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开油田、造核弹、战贫困……为了“阿中”哥,“粉丝”们都拼了。
林县人削平1200多座山头建起“人工天河”红旗渠,灌溉了54万亩农田;
塞罕坝人不间断造林57年,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造出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
“共和国大厦就是这样一块砖一块瓦建成的。”
70年来,亿万“真爱粉”与“阿中”哥热情互动,凭着一腔赤诚推动“阿中”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去年,一段中国铁路的施工视频在国外火了。
1500多人同时施工,100多台大小机械轰鸣运作,9小时就完成福建南三龙铁路龙岩火车站改造,对接丝毫不差。
外国网友一通惊叹,秒变“柠檬精”,“阿中”哥的“粉丝”们却很淡定:确认过眼神,是没见过世面的人。
8小时拆桥,9小时通路,这样的速度对“阿中”哥来说是家常便饭。今年5月,“阿中”哥再次发威,2.5小时——“看一个电影的功夫”,就拆除了一座桥。
“基建狂魔”,这是亿万“粉丝”凭借勤劳智慧,为“阿中”哥赢得的名号。

短短一分钟,“复兴号”可以前进5833米、全国GDP增加1.57亿元、移动支付金额近4亿元、2370.7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这是今天“阿中”哥的速度。
“硬核”速度背后,是十几亿“粉丝”的超强“应援”。
“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
如果一个国家想在经济领域取得奇迹应该怎样做?要“像中国人一样工作”。这是西班牙前驻华大使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给出的答案。
“粉丝”们让“阿中”哥崛起为世界舞台上耀眼的“明星”,“阿中”哥也从没有亏待“粉丝”们。
从吃不饱肚、缺营养,到想吃就吃、吃出健康;
从“骑着毛驴去北京”,到“坐着火车去拉萨”;
从凭票购物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到网络购物坐等送货上门;
从千人一面的蓝、绿、灰“老三色”,到时尚个性的东方现代风韵……
70年,“阿中”哥的粉丝们获得感爆棚。
在“十一”这天,亿万中国人为“阿中”哥衷心祝福。看阅兵、赏联欢,“震撼”“骄傲”“霸气”等词语成为网友口里的高频词。“这盛世如您所愿”“此生无悔入华夏”,成为网友们对“阿中”哥最深情的告白。
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70年,对“阿中”哥的崛起而言,只是一个逗号。
(本文图片策划:岳小乔 张世悬 王嵘 常雯宜,设计:宋嵩 杨冰然)
————————————————————————————————
14亿人生活巨变,爱豆“阿中”的“宠粉”秘笈是什么?
人民日报客户端李建广 王威
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吃啥有啥、动动手指商品来到家门口……这是国庆假期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说起衣食住行,还记得十年前是什么样子吗?二十年前?七十年前呢?
曾经,吃饱穿暖便是富足,走出村口就意味着“出趟远门”。
如今,14亿人不仅吃饱了还吃好了,飞机、高铁、私家车编织起密集的交通网。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巨变何以发生?爱豆阿中的“宠粉”秘笈是什么?人们充满好奇。
1。“宠粉”说到做到很走心——把人民放在心上
今年中秋刚过,在中国西部边境的喀喇昆仑山脉的一条峡谷里,工人们正忙着搭建电线杆。为了给两个小村庄通电,工人们顶风冒雪,在最高海拔4700米的地方持续工作。
“这项工程一百年都收不回成本,但看到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值!”他们毫不犹豫地说道。

其实,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惠民基建工程都是“亏本买卖”,却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收益。有外国朋友感慨,西方国家可不会下这样的“血本”。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阿中”说到做到。新中国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了名字上。
土地改革让“耕者有其田”,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婚姻。人民群众从亲身经历中感到:新中国的政府确确实实是自己的政府。
顺应人民更高期待,推进改革开放。

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健康中国”渐行渐近,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如今,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近60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7岁,织就覆盖近14亿人的社保网,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新中国70年,一脉相承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持续奋斗,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极大提升。
2。“宠粉”套路太贴心——坚持为国人打造“造梦工厂”
西方媒体曾评价,中国奇迹的出现,源于那里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

看看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大漠戈壁中的“两弹一星”,看看小岗村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荒漠变绿洲的塞罕坝。
70年巨变,靠的正是中国人起早贪黑辛勤地干、一砖一瓦艰苦地建。
小商小贩从“鸡毛换糖”做起铸就“世界小商品之都”;小伙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中国人奋斗的姿态各不相同,出彩的样子有千万种。
不能忽视的是,个人改变命运的背后,是“阿中”倾力打造的一系列制度设计。

拿教育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占比不足1%。
70年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50%,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形式越来越多样,推动了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也让更多人拥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

再比如民营企业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利于民企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民营企业也从无到有生长起来;到1992年之后,“下海”“承包”“股份制合作”等成为热词;今天,减税降费、简政放权为创新创业开路。
无论是改革部署,还是改善民生的举措,营造激发人们活力的制度环境,是始终不变的导向。
很多人感慨,现在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造梦工厂”。
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的发展不仅使得人们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多,更激发出蕴藏于亿万人民之中的创造伟力。
3。“宠粉”信念从未动摇——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
14亿人生活巨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阿中”聚焦民生改善和国家发展的长远眼光。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感叹:“中国政府的‘五年规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政府保持了政策的连贯性,从而得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完成了众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项目。”

2017年,中国全国财政医疗卫生预算安排达1.4万亿元,医保覆盖率已达全部人口的95%以上。
对比一些国家医疗改革的步履维艰,一位美国学者说,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却让十几亿人享受同样的社会福利,我们应该思考,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再看看其他后发国家,有哪个国家对扶贫做得像中国这么投入?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民族千秋大计的高度?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公平正义如此重视?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不难发现,中国人之所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归根到底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释中国奇迹,要从中国道路中寻找真实的答案。”国内外很多学者纷纷得出这样的结论。

走在自己的路上,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亿万中国人努力向前奔跑的结果。
远眺前行的路,或许并不平坦,但只要将每个人渴望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汇聚成发展的强大力量,必将越走越宽广。
图片素材来源:视觉中国、星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