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关11】决战巨鹿(中)

根据已经定形的历史事实,我们再去复盘一下,这些问题是怎么发生的。

巨鹿之战中,秦国另外一大军事指挥王离,应该在本文中被好好讲一下。

这一节我们要从王离开始聊,王离出生非常显赫:武成侯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

更为重要的是他手下的军队:九原边军(长城守卫军,误)。

蒙恬被赵高弄死以后,守卫长城的这批军队全部归偏将王离统辖。相比于章邯起家的刑徒军这样的“伪正规军”,守卫长城,北击匈奴的这批“蒙家军”可以说是帝国的精锐野战军。  

在章邯军得到胡亥和赵高的兵员补充以后,他麾下辖军也不再是刑徒军组织起来的临时军事力量,而是拥有了众多关内子弟兵的“中央正规军”。

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史记·项羽本纪》)

由此可见,这批新补充给章邯的部队来自于关内的卫戍部队,多为老秦人的血脉。在军事素养和组织纪律上,他们绝对都是超一流的。

500

(从兵马俑可以一窥当时秦军精锐的风貌)

这一点其实有的聊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拿军队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往北边去追匈奴,一边是到南越去打土著。不知道为何千古一帝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何没有整理军务肃清内务,却把主力部队都到了两个持久战场。

没有采用安抚一个揍一个的办法,而是南北两开花,中原地区除了咸阳附近的卫戍部队,秦朝根本没有大量可供直接调用的机动部队——这也是为什么早期起义军可以通过人数优势,打整个关外秦军打崩的根本原因。

北军跟蒙恬征匈奴,看边防,现在在王离手上;而南军呢?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在跟南越群众进行了四年艰难的持久游击战以后,南军啃下了岭南,秦帝国把郡治推行到了现在的广州。

但是百越的反抗起义不断,屠睢因为采用血腥战术被当地人杀死,继任的任嚣和赵佗,采用恩威并重的打法,以汉越和睦的思想,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威望。

先不说这些因为疾病、战争、安家等等因素,留下来还可以调回中央的军队还剩多少,山高皇帝远,面对中原复杂的局势,南军将领直接在广东玩出了“我的团长我的团”,以边防为名堵住了与中原互通的渠道,赵佗还沙雕了秦朝的官员,在汉越两族的支持上拥军自立,以山海之险建立独立王国。

得,南军是没指望了。

章邯能够把刑徒军改造成初具战斗力的机动部队,真的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

想像一下,没有喇叭也没有广播,大家十几万民工还在骊山工地上搬砖呢,突然来了一个人,说你们自由了!然后给你们发武器,带着一帮来自不同文化区域的劳工、厨师、保安、跑腿的和前职业军人,把关外砍了一大圈,把战无不胜的起义军逐一歼灭。

这是个什么体验?

从动员、组织、训练到几乎瞬间形成战斗力,临时工当正式工使,这样的成就放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都是鳞毛凤角的。

最后你一看,恩?这个人是搞宫廷后勤的?

吹章邯不是为了贬王离,而是因为章邯的成绩确实有的吹,王离的战绩确实应该贬。

章邯,破陈胜起义军周文部、灭义军田臧部、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

王离呢?

在成武,给刘邦揍了一顿;围巨鹿,久攻不下,最后还让项羽给团灭了。

500

菜是原罪吗?比如体育竞技,比如电子体育竞技,输了丢人吗?

在非职业领域,不丢人。

你游戏打得菜,很正常,你只是个休闲玩家;你足球不会踢,篮球不会打,也没有任何问题,你只是个娱乐爱好者。

但是在职业领域,菜就是原罪。你吃这一口饭,技不如人,这就是你的不称职。

一次输了,是敌人太强,是运气不好,是你缺乏经验,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次次输,把把输,那只能说明你有问题,你的实力配不上这个段位,你的能力配不上这个饭碗。

秦军围城,章邯布局,光宋义带着楚军在旁边就围观了四十六天,章邯修了甬道源源不断地给王离军送粮食,然后屯军戒备,随时策应。

王离呢?从张耳出去找救援,到巨鹿决战,前后四个月的时间,围一座孤城,活生生没打下来。

这个时候要给赵国的将领和士兵狠狠地记一笔,面对秦国精锐,固守待援撑这么久,是真的了不起。

当然也要给王离记一笔,拿着秦国最精锐的北方军,又有章邯持重军统筹安排,侧翼安全,粮草无碍,王离可以说除了攻城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古今军事史上有几个人打过这样不用考虑各种因素,全新进攻一个点的战斗。

然后结果呢?

不仅没打下来,而且打那么久都打不下来,要是蒙恬泉下有知,肯定能被气得活过来。

所以到了最后王离军灭身死,章邯有责任,但是这个责任很微妙。

就好比你打排位晋级局,一个人杀了对面三个人,然后去抓对面打野了,对面一个残血的战士把你的四个队友给团灭了。

面对这样的崩盘,人大多数不会像平常那样无能狂怒,只能感叹这不是人力所能够左右的,上天要你死,就是一个托马斯回旋绕地球两圈半回来也能照样整死你。

500

但是打仗跟打游戏不一样,打仗是要死人的。

指挥官没有完成预定的战斗目标,就是对所有军人生命的不负责任。

我们后人在这里,容易产生疑惑,章邯在干嘛?

修路、用路、看路。

甬道是作战专门修筑的后勤补给线,两侧有土筑矮墙隔绝,专门做军事用途,用来运输粮草和辎重。

500

后人读历史,往往会被历史事实反客为主。比如XXX之成功,是因为XXX赢了。对于历史事实而言,一定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盘点历史细节,吸取历史经验的时候,如果能够跳出这种因果律的怪圈,用相关律来做思想武器,就可以从历史细节中去解读古人成败的经验。

一个人就是输,也要输的明明白白的。

章邯的布局有错吗?西竹君不觉得有错,相反我认为章邯的打法是稳得不能再稳的打法,在特定的形势下,章邯已经把军事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章邯出卖了王离,让王离收到多倍于自己的联军围攻,最后战败身死。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物流管理、指挥艺术的多修学士,用一个词来形容章邯,真的是稳如老狗。

500

章邯的打法就是典型的大食堂打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咬死了粮食运输线,把王离军的粮草给稳定住。然后沿线布防,等王离消息。对面也一样,联军按兵不动也并非没有道理。

单一出击,那肯定就给章邯给砍了;一同出击,那没准就给秦军给包了。

所以宋义屯军不出理论上没有错,其它作壁上观的联军也是这么想的。但是项羽等不住的原因是后勤已经断了,士兵已经吃不上饭穿不好衣服了,吃喝拉撒睡都成了问题,再不进攻士气就没了,楚军大老远跑过来挨冻挨饿,比不上秦军修了粮道,用粮食跟你打架。

章邯可能也是对王离的军事能力一直都比较怀疑,所以格外谨慎。在面对联军来援的时候,他选择在旁边预备,待时而动,给秦军上了一道道保险。历史没有如果,如果攻巨鹿的是章邯,可能联军就把王离给揍了,断了秦军的粮食供给;也或许章邯几战皆胜,联军再无还手之地,只能逐一被灭。

至于出卖王离这样的情况,西竹君觉得可能性很小。

章邯当时为什么杀了项籍就回撤了?因为起义军真的杀不完,疲于奔命哪里起火跑哪里只会消耗掉秦国最后的精锐。咸阳里面胡亥和赵高两个活宝催命一样等着KPI呢,不杀几个关键人物上交没准自己脑袋就要祭旗了。在击杀项籍以后,章邯想的是楚军实力受损,名将被杀,与其拉长战线,追剩下追不完的杂鱼,不如把四通八达的赵国拿下,斩首赵国本身是一个了解。占领赵地,也是以后转攻各国的跳板。

而且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章邯也是要在秦朝朝廷里混的,相比于自己的屡战屡胜,王离说是屡战屡败也不过分。而且章邯过河就拿下了邯郸,王离在那里死磕巨鹿,那赵国君臣的人头做挽尊的道具。这个时候章邯去合围巨鹿,让王离这个名字给刻上始皇帝东巡石刻的列侯脸面往哪里搁?胜则有怨,败则罪加一等。更何况秦军目前就只有北军(王离军)和中军(章邯军),一拥而上只会让容错率更低。

在编制上,王离和章邯相对独立,一个攻河北,一个攻河南,现有的历史材料中也没有发现他们之间有绝对隶属关系的证明。钜鹿之战想要“换个打法”,于情于理都需要合情合理的“充分必要”的政治和军事条件,而秦军基本是不具备的。

不管如何,章邯都选择了最为稳妥的打法:赵国只是一个引爆点,重头戏在楚军,在齐燕联军。

大家都在等一个破局。

章邯等的是王离的捷报,联军等的是一个可以破局的人,楚军也好,刘邦也好,只要一有风声,秦朝和秦军必然有应对,那联军就可以拔营前进。谁的好消息先来,谁就有更多的机会。

项羽的爷爷项燕被王离的爷爷王翦弄死了,而王翦的孙子王离即将死在项燕的孙子项羽的枪下……

相关阅读:

【汉时关10】决战巨鹿(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