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探索——打造“1+3+N”模式(以浙江省西湖区双浦镇为例)
暑假的时候去双浦镇实习了一段时间,对双浦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喜欢这个小镇,但是目前这个小镇的经济结构依旧在探索调整,我以我个人的角度对这个小镇进行了分析,也想与各位进行探讨交流。希望这样的模式如果行得通的话也可以给其他美丽乡村做借鉴参考。
双浦发展规划:“1+3+N模式”暨一湖(铜鉴湖)三镇(民宿小镇、文创小镇、农村体验示范小镇)及N个产业项目。
随着铜鉴湖的动工,铜鉴湖周边的规划也需要更加完善的思考,如何借助铜鉴湖,带动双浦镇经济发展,是规划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于2019年暑假期间来到双浦镇实习,在双浦镇的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对双浦镇的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做出了我自己的看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坐落于铜鉴湖边的湖埠村,对当地的一位老人家进行采访,观察了湖埠村的民宿发展情况,由此也叩开了我的调研与思考的大门。
一、铜鉴湖的发展规划
古人曾把杭州比作“天堂”,大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西湖;西湖的免费开放也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2008年湘湖建成投入使用,长三角包邮区又有了一个新的地方供游客观光旅游度假。而现在,铜鉴湖又将来临,如何规划好“三姐妹”中“年纪最小”的铜鉴湖,是打开双浦第三产业的一把关键钥匙。
由于“姐妹”众多,使得三个湖的资源没有充分高效利用起来,消费者们往往可能只去最大的西湖,却忽略了另外两个风景优美的湘湖和铜鉴湖。如何针对不同群体、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满足消费者,达到更好的消费体验,或许打造“差异化”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差异化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满足其特殊偏好的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从而使该企业具有区别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及差异化竞争优势。(百度百科)
如何使铜鉴湖“异于”其他两个姐妹湖,吸引游客游玩,得从自身定位出发。笔者针对目前现状,参考网络资料,对杭州三大湖做了定位分析;
西湖:主要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购物为主,其中,其中休闲购物带动了西湖周边的经济发展;
湘湖:定位为历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态湘湖、休闲度假湘湖,其中,休闲度假成为了湘湖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定位;(百度百科)
铜鉴湖:打造“田园、湿地、文化”三大核心主题;(新蓝网)
可以看到,三大湖的定位基本已经体现出了差异化发展模式的雏形,而对于铜鉴湖的“田园、湿地、文化”三个核心主题,又该如何深入解读呢?
对于田园主题,笔者认为可以发展体验式田园农旅模式,借助于双浦镇原有的农业体系,通过开设农业体验类型项目,更深入的进行田园主题建设;对于文化主题,依托于双浦历史文化及文创小镇,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宣传。打造“田园、湿地、文化”三个主题的铜鉴湖,更多的是体现在周边的配套设施上,如何从周边配套设施入手,打造体验式旅游。
以"体验"为经济提供物的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体验式旅行能让旅行者参与到环境和人群当中在旅行的同时学习到意想不到的知识或技能。作为伴随着创意产业刚刚发展起来的体验式行正在从陌生的字眼慢慢变为一种可触摸的旅行体验,逐步在青年人群当中收到欢迎。
二、“N”个项目的设想
开头所说的“N”,指的是铜鉴湖周边的配套设施,从体验型生态农旅的定位出发,打造“N”个针对性的项目。
在情感化方面:提供亲子类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服务消费层次要求的进一步增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孩子的假期时间里,如何提升孩子的能力,同时链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成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所关心的话题,由此孕育出了“亲子游”的庞大市场。易观智库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亲子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预计2018年亲子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双浦镇有一定的农业产业,可以打造体验型农业,结合亲子类活动,以体验促学,在链接家人与孩子们的情感的同时,为教育赋能;提供婚庆类产品服务:利用周边优美环境以及配套,打造婚庆类产品服务,如可以利用蓝城的草坪以及大房,打造不一样的婚礼庆祝体验;
在体验化方面:体验化农旅经济旨在通过农业生产体验,打造体验化的旅游项目,如农业种植,农业采摘,以及水产养殖业的体验活动,以蓝城为例,打造农业采摘、农业种植,还可以打造水产业垂钓、捕捉:如钓鱼、抓龙虾等特色项目;
在教育化方面:双浦镇农业规模大,农村教育针对于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是及其稀缺的经历与观念,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农村观念是人价值理念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打造体验化的过程中引入农村知识以及理念是所需要的,要相互结合,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在休闲化方面:结合网红经济,利用双浦农业产业优势,实行土地流转,种植观赏经济类植物,如向日葵,玫瑰等网红作物,打造农业网红打卡地,吸引年轻游客观光旅游;
最后,打造精品活动、节日:如打造杭州垂钓节、九曲红梅茶文化节等特色精品类节日,以节日促推广,举办各类型活动,节日,吸引游客观光体验消费;
三、三镇设想
依托于铜鉴湖的双浦镇又该如何发展?
1、民宿经济重构,打造示范性特色民宿小镇;
双浦当前民宿模式构思:以湖埠村民宿群为例,目前湖埠村民宿群主要以中低端消费市场为主,民宿室内没有进行特色化装饰改造,日常家庭生活的装修风格较多。因此“中转站”定位对于目前湖埠村民宿发展是一条很好的路子。现阶段湖埠村个体民宿累积以超过10家,都集中在张余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个体民宿家庭可使用房间为4-8间左右,能容纳约12人及以上的规模团体;整村民宿可容纳人数超过100人;
但是当前湖埠村民宿经营情况不理想,空房率达到80%,且各自为家,缺乏统一的管理及标准化的服务,难以成一定规模;经过调研,民宿主人对于集体运营意向不排斥,他们追求收入,可以采纳多方意见。因此,成立民宿公司,集体运营还有一定可行性。
因此,对于双浦民宿的第一点建议:农村集体运营,成立公司,统一管理,经济收益采用集体分成方式进行。成立公司其实是想打造综合示范点,提升乡村文化知名度。打造品牌效应,为打造特色民宿小镇做铺垫。同时可以统一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另外,通过培训等规范化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或合作商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个人建议由公司企业牵头注资,政府引导为辅,成立集体经营公司。具体细节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第二点建议:前期民宿的定位为“中转站”。“中转站”概念,顾名思义,是作为游客的中转站。用户群体:考虑到当下民宿的设施以及装修,“中转站”的用户适用于对高质量生活品质无特别追求,且在价格上较合理。因此民宿群体的用户群体主要为:旅游团、中老年人、亲子、学生。
湖埠村地理位置特殊,背靠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西面距离杭州野生动物园10公里,东面中国美院仅8公里,距离宋城10.5公里,车程都在半小时以内。距离北部西溪湿地约21公里,距离东北部西湖约24公里;杭州市外:千岛湖(148公里,2h)、乌镇(104公里,2h),宁波市(176公里,2h32min),舟山市(255公里,3h30min),上海市(200公里,2h40min);
对于湖埠村这样的一个地理位置,结合当下周边配套设施问题,“中转站”成了湖埠村当下民宿可以突破进行盈利的一个点。游客们可以在湖埠村民宿休息,并游玩相关景点,体验相关项目,第二天可以前往其他景点进行游玩,去往周边景点地区都比较便利。
如何让旅游团选择你这个地方作为中转站?数量上:成立公司,且民宿数量多,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能容纳多个旅游团等,便于集体行动。价格上:相对于同类型酒店、民宿,由于数量上的优势,价格会相对便宜。差异化体验需求:一部分消费者对于酒店有一定的“习惯”感,他们渴望追求新的居住体验,因此选择民宿。且相较于酒店,民宿居住楼层低,有更多的自由感。周边配套:蓝城生态农业体验园以及在建的配套。当然,与其他民宿比较也有一定的劣势:即目前交通不便,周边配套还不够完善。
后期:示范性特色民宿小镇;依附于完善的铜鉴湖体系,配合双浦镇的体验型产业配套,以及民宿周边的打造配套,进而过渡为人人宜居、人人想居,包涵生态体验的特色民宿小镇;配套周边体验型农业产品,提升消费者的粘度。
作为旅游公司,能够做什么?和民宿合作,将旅游团的人引流到民宿中;与公司企业合作,如云栖小镇等,将入流引入民宿;定位为体验型农旅,开发旅游项目;提供旅游路线、用车等服务;婚礼、聚会策划定制;
2、文化创意结合,打造文创创业小镇;
双浦镇地缘辽阔,人口老龄化较严重,且无一定规模产业,导致低龄人口外迁严重,一定程度上拉低双浦镇的经济发展,并且由于年轻人口外出工作,双浦镇的居民楼房使用率并不大,这为创业小镇的空间,做下了基础;2019年8月8日,双浦镇首家乡村小微创业园开园,笔者前去调研时发现,小微创业园的成立,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创业园提供一定时间的优惠政策。小微创业园的成立,有效利用了居民的楼房房屋,提高了居民的收入,使得双浦镇年轻人留在家乡,成为了可能,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民宿的发展,创业者可以居住在周边民宿,带动产业收入及发展;
双浦附近高校有浙江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高校文化创意等产品及工作者众多,未来双浦镇规划中也有众多科技高校,建议与高校合作,利用双浦镇居民楼的空闲资源,成立双浦文化创意创业小镇,政府给与一定政策支持,吸引高尖端人才,助力双浦镇第三产业发展,为双浦镇经济发展做贡献;但是,如何平衡不稳定的居民房产使用权,以及普通居民的突发情况,进而打造更完善的创业小镇,是一个问题。为此,优先建议是重新规划土地,做好配套设施,打造创业小镇;当然另一个方面,如果很好的平衡了这样情况,那么可以当之无愧称为“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初步构思是设立物业公司,对小镇物业进行管理,物业公司需要由政府牵头,并给与一定政策支持,物业管理居民房屋合约等,完善配套设施,并制定相应规则。通过引进文化创意创业公司,可以进一步打造文化铜鉴湖,文化双浦,增强文化创造力。
3、打造农村体验示范小镇,学习农村传统理念知识,体验农村文化。
在配套中,也包涵了关于农村知识、理念、文化的相关配套设施,在消费者体验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理解农村,可以改善“城市人”的农村观。设立农村体验示范基地,可以与相关配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进而完善双浦田园体系。
4、灵山风情小镇
其实灵山风情小镇没什么想法头绪,所以一直没写在小镇范围里面,个人感觉,风情小镇是各项配套设施完善以后的完整体,主要的流量还是在各个项目中;目前灵山风情小镇已在建设中,各个村都有标志性的景观,如何引流又是另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目前笔者由于了解不多,暂时未想到。
关于合作方面:
1、与学校合作:鼓励高校到双浦进行调研,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文化建设;鼓励高校来双浦创业,入驻文创小镇。多鼓励来双浦进行交流,景区也可以在运营上策划一些有趣的活动,吸引同学们参与,实现社交朋友圈的裂变和二次导流。对于中小学生群体,鼓励来双浦进行实地教育,培养农村的相关知识和理念。
2、与企业合作:鼓励公司及旅游团队到双浦进行农旅体验,鼓励企业来双浦体验,开会;鼓励亲子类相关公司来双浦开展活动;
鸣谢:
本文是在笔者在双浦镇政府实习期间对双浦镇整体发展做出的个人看法,没有双浦镇政府的多位老师的帮助本人无法完成这篇文章,再次向双浦镇政府表达我的感谢之情。
注明:
本文主要以民宿为出发点进行构思,且笔者专业性知识不足,在细节、用词及其他方面可能有欠缺,请见谅,欢迎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