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的日子又穷又惨,为什么我劝你留下?

嗨,大家好,我是乔。

今天周一,

想跟大家聊一个常年火热的话题:

“逃离北上广”

这些年,经常有人找我诉苦,

说在北京过得很惨,

漂泊十年,一无所有,

总是纠结要不要回家乡,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没人能给你答案,

有人在北上广拼搏,鸡血满满;

有人在老家安逸,自得其乐。

重要的不是,你在哪里。

而是你是离开,还是逃跑。

500

说起逃离“北上广”,不得不说最近在追的一部日剧《凪的新生活》,豆瓣评分9.2,又是日剧中的一部扎心力作。

500

主人公大岛凪是一名在东京上班的白领,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职场上,即使帮人背锅也会先肯定领导的说法,“您说得都对”:

500

即使自己被在合影中被拍得最丑,也会一脸微笑,不忘点赞:

500

感情里,更是卑微到不行,明明一头自来卷,却在努力变成“黑长直”,只为活成男朋友喜欢的样子:

500

她一直逼自己做一个“有眼力见儿”的人,让所有人舒服,但一厢情愿的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没有亮眼业绩,没有真心朋友,也没有完美爱情,只是把自己憋屈进了医院。

但这场病让她决定改变现状:辞掉工作、注销所有社交账号、拉黑男朋友的联系方式、清空东京寓所里的所有家当,搬到东京郊外一处没有空调的榻榻米式房屋。

去过田园牧歌式“向往的生活”。

如此彻底的“断舍离”,让屏幕外的广大“社畜”大呼过瘾。

这是许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只是有一个问题令人深思:

辞职,扔掉自己的所有过往,换个地方重新生活,真的能重启人生吗?

500

我一直相信,一部剧之所以能征服观众,全凭三个字:代入感

在主人公的身上,不少白领看到了自己的不容易。

一个人漂在大城市,拼尽全力想让自己过得体面,却依旧免不了委曲求全。

平时谨小慎微,努力上进,让别人满意,结局却是“三十而立”的年纪,没什么出息。

“我属于这座城市,但城市并没有什么属于我。”

在归属感缺失的情况下,有人再三权衡之后,决定离开,为人生找新的可能。

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一对80后夫妻,在北京读书、就业,奋斗了近十年,决定举家搬到苏州。

告别曾经高强度的工作,和买房的压力。

他们用积蓄在苏州轻松付了首付,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

在苏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相对“有闲”的日子是那样美好。

工作之余去锻炼身体,培养一点爱好,亚健康也有所好转。

夫妻两个人的感情更好,彼此的事业也得以安置,渐入佳境。

不得不说,这一切都让他们坚定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但也不是每个离开的人,都能过上向往的生活。

有人不堪忍受大城市的生存压力,回老家发展,不想连专业对口的工作都找不到。

于是,一心想着再杀回北上广深,却发现,自己虽说只离开了一段时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了,一切要从头再来。

更悲催的是,见过大城市的包容与开放,开始受不了话题的浅薄和圈子的闭塞,这才发现,安逸的日子一样不好过

500


500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

500

这样的问题很有共性,是无数年轻人正在纠结的烦恼。

有一条回答一语中的:

500

真正限制人发展的可能从来都不是环境,而是自己。

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过得好。

没本事的人,在哪里都寸步难行。

对大城市生活的诸多抱怨,回了家乡是不是就能迎刃而解?

显然是白日做梦。

过段时间,生活中的各种难,还会换个方式,继续来折磨你。

有心理学家总结过“逃避型人格”,值得每个人反思:

逃避一切所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所有的不好都是别人的错。他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太难了

其实,谁的日子不难呢?

所谓艰难,不过是无能为力的借口,把头埋进土里,除了吃土,没有其他可能性。

“逃避或许并不可耻,但它真的没用。”

现在很多人说到断舍离,却没搞懂它真正的意义。

真正该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你自己。

你自由散漫,喜欢“应付老板”,不管是在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都不会有发展;

你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管在哪个城市,都会遇到瓶颈;

你浅尝辄止,不够专注态,不管在哪一行,都躲不开炮灰的命运。

如果不能更新自己,“新生活”也就无从谈起。

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人生只能是一个大坑接着另一个大坑。

500

500

马云曾经说过,“环境越不好的时候,越能够体现一家公司和员工的真实水平。

个人也是一样,大城市生活的种种挑战让人迷茫无助。

但挑战其实是检验自己的好机会。

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我到底能承受多大压力?

我的人生拼尽全力,到底能走到哪里?

而你常常会发现,其实你比自己想象中更优秀。

哪怕没有变成人上人,起码你能安慰自己,我真的努力了,好过跳过困难的苟且。

前几天,有个刚来北京三个月年轻人,跟我吐槽,在北京太惨了,一个月5000块钱不到的收入,合租只有一张床,通勤至少要3个小时,外卖吃什么都要想好久。

这种日子过不下去了。

我劝他再想想,理由很简单,三个月太短了。

别说三个月,两三年可能都太短。

我不是说,选择留在大城市才是正确的选项,但唯有充分体验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你既可以在北上广过着穷且惨的人生,为自己的后半生和下一代谋求一个机会,也可以回家乡享受慢生活,但别忘了,人总要见识过真正的精彩,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但我希望你的选择不是以追求自由的名义逃避现实困境。

很多时候,不是世界欠你一个机遇,而是你欠生活一份努力。

500

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揭穿职场真相,解码人生困境。你笨算我输。微信公众号:Jenny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