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右相的原型李林甫,他在历史上有多大权力?
李碧妍 中西书局副编审
李林甫执政的后半段,通过一些政治手腕打倒了强有力的对手。同时,对巩固玄宗皇位,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所以他比较契合玄宗当时执政的心思。
与其说天宝三载是唐玄宗的时代,真不如说是权相李林甫的时代。
《新唐书》把李林甫归为奸相,但《旧唐书》里使臣说,自从李林甫当宰相后,举动都循着格令进行的,衣冠士子没有常调是不能入门的。他秉钧执政20年内,朝野侧目,惮其威权,至杨国忠上台时诬构他,天下以为冤。李林甫实际上是一个行政能力比较强的人物,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只会耍一些阴谋诡计。
李林甫到底是怎样上台的?
和张九龄、张说等人不同,李林甫并不是通过科举的途径上来的,他是一个唐氏宗室的末枝,一个小贵族,通过门荫入仕。但李林甫不像那些文人、士大夫诋毁的不学无术,他曾经担任国子司业。国子司业是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的二把手,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不可能担当的。同时,他确实有非常高效的行政能力,另外一点,他精通音乐。
李林甫是在一个怎样的契机下登上历史舞台?
在财政危机之下,一群财政官员开始显现,为首的是谁呢?宇文融。他出身贵族,被提拔上来后,实行扩户,有效地扩大了政府所能掌控的赋税人口的数量,使国家财税有了保障。但当时执政的张说非常讨厌宇文融,觉得他是个没有文才、不学无术的人,硬是提拔这样的人,打破了正常进士科官员入仕的规矩。张说一直对宇文融非常不满,并且说扩户政策对老百姓的伤害很大。但事实上,宇文融确实为国家财用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宇文融上台后,一大批财政官员也慢慢崭露头角。宇文融在主政御史台时,提拔了李林甫。李林甫出身小贵族,靠门荫入仕。他比较有吏干,不是一个文学士大夫,李林甫是在财政官员登台的背景下登台的。开元22年,张说和宇文融都已经罢相下台一段时间了,宇文融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被贬死,玄宗任命了另一套宰相班子。在这之前,宰相班子一直是动荡不停,在文学派、财政派官员及军事派的地方大员之间摇摆。那年,玄宗任命了三个人,一个是裴耀卿,贵族出身的财政派官员,曾对漕运改革起到很大作用,另外一个是张九龄,很典型的文人士大夫,还有一个,就是李林甫。李林甫在开元22年,资历已经足够担任宰相了。裴耀卿更多地把重心关注在经济层面,但李林甫和张九龄可谓不可开交,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非常对立的。
当时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抗击契丹,有很大的功绩,玄宗想提拔他进入中央当宰相。张九龄坚决反对,他觉得地方的军事将领是不足以担任宰相的。以及后来担任朔方军节度使的牛仙客,是县吏出身,但是凭借吏治的才能,在河西军团时,对后勤保障起到很大作用,所以玄宗希望他到中央,予他更大的职权。张九龄坚决反对,他觉得一个县吏怎么可以进入中央当宰相。然后玄宗征询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说九龄,文吏,拘古义,不识大体,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有才能就应该拿到中央办事。张九龄为了牛仙客甚至和唐玄宗闹翻,以至于被罢黜宰相。从此以后,牛仙客进入中央,和李林甫搭班子。
班子搭的好不好?真的是不错。从开元24年到开元29年,李林甫专权,他和牛仙客搭班子的时间里,重大的决策都是由李林甫一个人下的,牛仙客更多是处理一些日常的政务工作,但他也帮助李林甫,并对当时政局发挥了很大作用。玄宗一看,外朝稳定,没什么大的波澜,当然对这套班子是比较满意的。但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元29年,快要进入天宝时代了,牛仙客去世了,班子势必发生变化,这就埋下了我们看到的《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一些冲突。
此外,李林甫当政时,采取了一个很重要的措施,重用蕃将,确立募兵制。李林甫觉得边境的地方大员,如果仅仅用汉人,不熟悉当地的一些情况,而蕃将是马背上出生的,熟悉当地情况,对开拓边疆、开疆扩土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他是非常愿用蕃将的。
- 下一页
热门评论 2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3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李适之和张九龄早年早就要弄死安禄山的,玄宗亲自下场保护,要不是李隆基搞自己儿子搞的那么开心,绝逼现在国人会深信安禄山是李隆基私生子。
李适之和张九龄早年早就要弄死安禄山的,玄宗亲自下场保护,要不是李隆基搞自己儿子搞的那么开心,绝逼现在国人会深信安禄山是李隆基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