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客“碰瓷”《追忆似水年华》引众怒,连译者都看不下去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做書”

一向喜欢在营销上用力过猛、语出惊人的读客这一次终于“玩脱了”。

在最近出版的读客版《追寻逝去的时光》腰封上,赫然写着“本书曾有一个错误的译名——《追忆似水年华》”。读客的“骚操作”不止于此,译者周克希只是翻译了全书的第一、第二和第五卷,封面上却公然宣称是“全三册”。

如此哗众取宠、欺瞒读者的营销行为,自然引发了文化圈的一致声讨,豆瓣”一星运动“如期而至。

500

 

这种“脚踩”经典译本的“碰瓷型营销”,并非译者的原意,甚至译者本身也是“受害者”。虽然明眼的读者懂得“出版商行为,请勿上升到译者”,然而面对读客的“营销绑架”,周克希不得不站出来公开发声。

500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周克希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他认为“错误译名”、“全三册”等宣传文案非常不妥,并表示已要求读客文化撤回此腰封,“读客有错就要改,越快越好……希望读客用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收回已上市的书的腰封(函套),另换新的”。

 

实际上,读客的腰封不仅故意挑起翻译前辈之间的争端,还挑拨了两家出版社之间的嫌隙。 

豆瓣网友何家炜发现与读客合作书号的是江苏文艺出版社,与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译林出版社同属一个出版集团,“这么无知且恶意的宣传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法,叫同属一个集团的译林社是打官司呢还是不打好呢?”

读客之所以宣称“本书曾有一个错误的译名——《追忆似水年华》”,不过是在经典译本珠玉在前情况下的一种“博出位”,《追忆似水年华》作为经典译名早已人尽皆知,不过是在“信达雅”的天平上向“雅”倾斜了一些,绝称不上是“错误的译名”。 

这个译名对于普鲁斯特这部巨著的家喻户晓居功甚伟,如今却成了读客营销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据微博网友@鸟的逃离 的说法:译林出版社当年集众人之力翻译全译本的时候,首先就几十号人开会投票确定书名,最后投出“追忆似水年华”和“寻找逝去的时光”,从中确定了前者,既保留原意又有文学色彩也有受众基础。 

相比于读客“张口就来”的“错误译名”,2018年后浪在《追寻逝去的时光》的腰封“为什么不译作《追忆似水年华》?”虽然也有“蹭热度”的嫌疑,但更多是对读者的一种负责的解释:“这个中译本放弃唯美的《追忆似水年华》,采用较为平实,更为准确的译名《追寻逝去的时光》——本书译者周克希”。

500

如此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读客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说“错误译本”不过是读客的营销伎俩,可以通过撤回腰封来补救。那么“全三册”则是赤裸裸的虚假宣传,逃脱不了欺骗读者的嫌疑。 

就在读客版《追寻逝去的时光》引发众怒之后,译林出版社随即站出来“正本清源”,自豪地宣称“译林七卷本是国内目前仅有的真正全译本,集多位一流译者之力完成,敬请书友注意!”

500

 

1990年,译林出版社集整个法语文学研究界之力,集合十五位译者,终于拿下了这部3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迄今为止仍然是两岸三地的唯一全译本。 

在此基础上,当年参加过全译本的两位译者徐和瑾、周克希后来都决定以一己之力重译。 

徐和瑾从2002年开始翻译,至2015年时已经出版了四卷,第五卷的准备工作也已完成,却被病魔打断,未能交稿就与世长辞。 

周克希在2003年就出版了第一卷《去斯万那边》,当时希望以一年半翻译一卷的速度,用十余年时间译完全书。

然而直到2010年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才正式出版,周克希也感觉到原来估计的进度过于乐观,于是不再按照顺序翻译,而是先把第五卷《女囚》翻译出版,因为在当年译林出版社全译本中,他参与翻译的就是这一卷。 

随后几年,周克希一直在犹豫是否还要继续翻译,直到2014年终于遗憾地决定放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用了法郎士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心态:“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  

围绕这本书的三段令人唏嘘赞叹的翻译佳话,在读客的营销面前斯文扫地。 

实际上,所谓的“全三卷”不过是读客三部曲营销的又一个“牺牲品”

500

2018年,读客推出了所谓的《小王子三部曲》,宣称“一直以来,我们只读了《小王子》的三分之一”,并把圣·埃克苏佩里的另两本著作《风沙星辰》《夜间飞行》称为《小王子》的前传。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次强行捆绑营销的行为,因为《小王子》是一部独立作品,并无前传。用豆瓣用户麦克默多的浮冰 的话说:“小王子三部曲”的做法无异于将《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城堡》《审判》合编后称之为“城堡三部曲”。 

读客在将“魔爪”伸向经典作品后的“无底线操作”绝不止此。比如,《2001太空漫游》的内封又被爆与企鹅图书的经典设计“撞脸”。

在被企鹅图书公开“挂出”之后,读客就“相似封面”支付了企鹅和原字体设计师费用,并且换了新内封,还在微博上发布了致歉声明。

500

做書在之前曾分析过读客、果麦等出版商近年来的“名著新生运动”。在经典译本的阴影之下,为了博取眼球,它们不仅在装帧设计上一扫经典的庄重典雅,代之以通俗、直白的插画,更是在宣传语上向鸡汤书靠近,试图努力贴近年轻人的需求。

不再是读者仰视经典,而是经典去俯就、争取读者。 

如果说这些操作无可厚非,那么在试图以译文“踩踏”经典的行为就明显“越了界”。果麦推出的“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以为经典译本挑错为最大卖点,公然宣称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权威的译本”。如今,读客也学会了在译本上面做文章。

由于读客、果麦们在营销宣传上声量更大,不惜重金,无论是在线下书店还是图书电商,它们成了读者最容易看到并购买的经典名著。无论搜哪一本经典著作,它们的版本总是雄踞销量前列。 

可悲的是,对于“错误译名”和“全三卷本”出离愤怒的读书人,并不是读客的目标读者。

很多人认为这种“名著通俗化”的尝试值得肯定,因为它们把高高在上但读者寥寥的名著请下神坛,让经典在年轻人手中重新活了过来。

然而,目标读者无力分辨并非是读客虚假宣传的借口,我们期待读客尽快对此次事情公开回应,不仅是为了平息众怒,更是对一位半生献身普鲁斯特的译者最起码的尊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