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一  目前形势是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
  (一)我们赞助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抗战,即使是片面的抗战。因为它比不抵抗主义进一步,因为它是带着革命性的,因为它也是在为着保卫祖国而战。
  (二)但是我们早就指出(今年四月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三)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
  (四)国民党主张的片面抗战,虽然也是民族战争,虽然也带着革命性,但其革命性很不完全。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引导战争趋于失败的,是决然不能保卫祖国的。
  (五)这是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现时国民党的抗战主张的原则分歧。如果共产党员忘记了这个原则性,他们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抗日战争,他们就将无力克服国民党的片面性,就把共产主义者降低到无原则的地位,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他们就是对于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和保卫祖国的任务犯了罪过。
  (六)在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全面抗战中,必须执行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是这样的:
  1、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在江浙,国民党的战线已被击破,日寇正向南京和长江流域进攻。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已表现不能持久。
  2、英、美、法等国政府为它们自己的帝国主义的利益表示援助中国,还限于口头上的同情,而没有什么实力的援助。
  3、德意法西斯竭力援助日本帝国主义。
  4、国民党对于它的用以进行片面抗战的一党专政及其对民众的统制政策,还不愿意作原则上的改变。
  这些是一方面的情形。另一方面则表现:
  1、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极快地扩大,“民族救星”的声浪在全国传布着。共产党和八路军决心坚持华北的游击战争,用以捍卫全国,钳制日寇向中原和西北的进攻。
  2、民众运动开展了一步。
  3、民族资产阶级的左倾。
  4、国民党中主张改革现状的势力正在增长。
  5、世界人民反对日本和援助中国的运动正在发展。
  6、苏联正在准备用实力援助中国。
  这些是又一方面的情形。
  (八)因此,目前是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片面抗战已经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危机严重的过渡期。
  (九)在此期间,中国的片面抗战可能向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向,结束片面抗战,代以全面抗战。这是国内大多数人的要求,但是国民党还没有下决心。
  第二个方向,结束抗战,代以投降。这是日寇、汉奸和亲日派的要求,但是遭到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反对。
  第三个方向,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这将是日寇、汉奸和亲日派无法达到第二个方向的目的,因而实行其破裂中国抗日阵线的阴谋诡计的结果。他们正在策动这一着。这个危险严重地存在着。
  (十)依目前形势看来,国内国 际不许可投降主义得势的因素,占着优势。这些因素是:日本坚决灭亡中国的方针使中国处于非战不可的地位,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存在,中国人民的要求,国民党内多数党员的要求,英、美、法顾虑到国民党投降对于它们利益的损失,苏联的存在及其援助中国的方针,中国人民对于苏联的深切希望(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等等。如果把这些因素好好地组织起来,不但将克服投降和分裂的因素,也将克服停顿于片面抗战的因素。
  (十一)因此,从片面抗战转变到全面抗战的前途是存在的。争取这个前途,是一切中国共产党员、一切中国国民党的进步分子和一切中国人民的共同的迫切的任务。
  (十二)中国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现在是处在严重的危机中。危机也许将延长,也许将较快地被克服。决定的因素,在中国内部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在这一合作的基础上的国民党政策的转变,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在中国外部是苏联的援助。
  (十三)国民党有在其政治上组织上加以改造的必要,也有这种可能
  (十四)改造政府。我们提出了召集临时国民大会的方针,这也是必要的和可能的。这一改造也无疑须得到国民党的同意。
  (十五)改造军队的任务是建立新军和改造旧军。如能在半年到一年内建立二十五万到三十万具有新的政治精神的军队,则抗日战场上必能开始看到转机。这种新军将影响并团结一切旧军。这是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这一改造,同样须得到国民党的同意。八路军应在这一改造过程中起模范作用。八路军本身应该扩大。
  二 在党内在全国均须反对投降主义
  在党内,反对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
  (十六)一九二七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
  (十七)关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在卢沟桥事变以前,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是“左”倾机会主义,即关门主义。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还没有抗日的缘故。
  (十八)在卢沟桥事变以后,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已经不是“左”倾关门主义,而转变到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义方面了。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已经抗日了的缘故。
  (十九)还在四月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时,又在五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时,特别是在八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洛川会议)时,我们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是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呢,还是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是国民党吸引共产党呢,还是共产党吸引国民党?在当前的具体的政治任务中,这个问题即是说:把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全面抗战呢,还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和片面抗战?
  (二十)为什么要这样尖锐地提出问题呢?这是因为:
  一方面,中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国民党实力上的优势,国民党三中全会的宣言和决议对于共产党的污蔑和侮辱以及所谓“停止阶级斗争”的叫嚣,国民党关于“共产党投降”的衷心愿望和广泛宣传,蒋介石关于统制共产党的企图,国民党对于红军的限制和削弱的政策,国民党对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限制和削弱的政策,国民党七月庐山训练班
  另一方面,共产党内理论水平的不平衡,许多党员的缺乏北伐战争时期两党合作的经验,党内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大量存在,一部分党员对过去艰苦斗争的生活不愿意继续的情绪,统一战线中迁就国民党的无原则倾向的存在,八路军中的新军阀主义倾向的发生,共产党参加国民党政权问题的发生,抗日民主根据地中的迁就倾向的发生,等等情况。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严重的情况,必须尖锐地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地反对投降主义。
  (二十一)几个月以来,主要是抗战以来,共产党中央及其各级组织,对这种已经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投降主义倾向作了明确而坚决的斗争和必要的预防,并且收到了成效。
  在参加政权问题上,中央发出了一个决议案的草案(即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参加政府问题的决定草案》,内容如下:“(一)今天抗战的形势,急需要有一个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府,才能有利于领导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准备参加这样的政府,即直接公开担负政府的行政责任,并在其中起积极作用。然而今天还没有这样的政府。今天有的,还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二)只有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转变为全民的统一战线的政府的时候,即在今天的国民党政府(甲)接受本党所提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基本内容,依据此内容,发布施政纲领时;(乙)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开始表示实现这一纲领的诚意和努力,并在这方面获得相当成绩时;(丙)容许共产党组织的合法存在,保证共产党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自由时,中共才能去参加。(三)在党中央没有决定参加中央政府以前,共产党员一般地不得参加地方政府,并不得参加中央的及地方的一切附属于政府行政机关的各种行政会议及委员会。因为这种参加,徒然模糊共产党人的面目,延长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对于推动统一的民主政府的建立,是有害无利的。(四)但在特殊地区的地方政府如战区的地方政府中,由于旧的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基本上愿意实行共产党的主张,共产党已经取得了公开活动的自由,并且由于当前的紧急形势,使共产党的参加在人民和政府看来,均已成为必要,共产党可以去参加。在日寇占领区域,共产党更应公开成为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组织者。(五)共产党在没有公开参政以前,参加全国国民大会之类的商讨民主宪法和救国方针的代议机关,在原则上是许可的。因此,共产党应力争自己的党员当选到大会中去,利用国民大会的讲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用以达到动员人民和组织人民在共产党周围,推动统一的民主政府的建立。(六)共产党中央及地方党部和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党部,在一定的共同纲领并在完全平等的原则之下,可以组织统一战线的组织,如各种联合委员会(例如国民革命同盟会、群众运动委员会、战地动员委员会等);共产党应该经过和国民党的这种共同行动,以达到国共两党的合作。(七)在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红色政权机关改为特区政府之后,它们的代表可以拿自己已经取得的合法地位,参加到一切有利于抗日救国的军事的和群众的机关中去。(八)在原有红军中及一切游击队中,共产党绝对独立领导之保持,是完全必要的;共产党员不许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任何原则上的动摇。”)。
  在八路军中,开始向新军阀主义倾向作斗争。这种倾向,表现在红军改编后某些个别分子不愿意严格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个人英雄主义、以受国民党委任为荣耀(以做官为荣耀)等等现象上面。这个新军阀主义倾向虽然和表现在打人、骂人、破坏纪律等等现象上面的老的军阀主义倾向同其根源(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同其结果(脱离群众);然  而它是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时期发生的,它带着特别大的危险性,所以特别值得注意,需要坚决地加以反对。因受国民党干涉而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因受国民党干涉而改为政训处的政治部的名称,现在已经恢复了。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个新的战略原则,并坚持地执行之,因而基本上保证了八路军作战上和工作上的胜利。拒绝了国民党派遣他们的党员来当八路军干部的要求,坚持了共产党绝对领导八路军的原则。在各革命的抗日根据地,同样提出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纠正了“议会主义”倾向
  在西安,纠正了两党关系上的无原则倾向
  在陇东,情况和西安大体相同在上海,对“少号召,多建议”的章乃器主义给了批评,开始纠正了救亡工作中的迁就倾向。
  在南方各游击区
  在《解放周刊》
  (二十二)为了坚持抗战和争取最后胜利,为了变片面抗战为全面抗战,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必须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任何破裂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的主张是不许可的。“左”倾关门主义仍然要防止。但是在同时,在一切统一战线工作中必须密切地联系到独立自主的原则。我们和国民党及其他任何派别的统一战线,是在实行一定纲领这个基础上面的统一战线。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任何的统一战线,这样的合作就变成无原则的行动,就是投降主义的表现了。因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
  (二十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一方面是在保持自己已经取得的阵地。这是我们的战略出发地,丧失了这个阵地就一切无从说起了。但是主要的目的还在另一方面,这就是为了发展阵地,为了实现“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积极的目的。保持阵地和发展阵地是不可分离的。几个月来,更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左翼群众是在我们的影响下团结起来了,国民党营垒中的新生力量是在增长中,山西的群众斗争是发展了,党的组织在许多地方也发展了。
  (二十四)但是必须清楚地懂些,一方面由于国民党的控制和压迫的政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没有工作或工作不足。这是我党在现时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的最基本的弱点。不克服这个弱点,是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一定要克服投降主义或迁就主义。
  在全国,反对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
  (二十五)上面说的是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它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合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和不彻底性。不克服这个倾向,就不能进行胜利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就不能变片面抗  战为全面抗战,就不能保卫祖国。
  但是还有一种投降主义,这就是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它引导中国去适合日本帝国主义的利益,使中国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使所有的中国人变为亡国奴。这个倾向在现时是发生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右翼集团中。
  (二十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左翼集团是共产党率领的群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我们的任务,是用一切努力去扩大和巩固这个集团。这一任务的完成,是改造国民党、改造政府、改造军队的基本条件,是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起来的基本条件,是变片面抗战为全面抗战的基本条件,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条件。(二十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集团是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上海各大报所代表的成分是左倾了
  (二十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右翼集团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这是民族投降主义的大本营。一方面害怕战争对于他们的财产的破坏,另一方面害怕民众的起来,他们的投降倾向是必然的。他们中间,许多人已经是汉奸,许多人已经是亲日派,许多人是准备作亲日派,许多人在动摇中,仅仅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分子是坚决的。他们中间有些人之所以暂时加入民族统一战线,是被迫的和勉强的。一般地说来,他们之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是为期不远的。目前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最坏的分子,正在策动分裂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他们是谣言的制造厂,“共产党暴动”、“八路军退却”一类的谣言,今后将要与日俱增。我们的任务是坚决地反对民族投降主义,并且在这个斗争中,扩大和巩固左翼集团,争取中间集团的进步和转变。
  阶级投降主义和民族投降主义的关系
  (二十九)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阶级投降主义实际上是民族投降主义的后备军,是援助右翼营垒而使战争失败的最恶劣的倾向。为了争取中华民族和劳动群众的解放,为了使反对民族投降主义的斗争坚决有力,必须反对共产党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的阶级的投降倾向,要使这一斗争开展于各方面的工作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