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局势的三角博弈,谁能笑到最后?Part 4/4

发了几次都没成功,发到知乎和微信也被删掉了。

我只是个路人甲,不是自媒体,在处理敏感度上几乎毫无经验。一些网友发私信问我为什么最后一部分还没发出来,我只有对你们说声抱歉了。

幸运的是,虽然知乎删掉了part1,part2,part3,part4b,但不知为何还没有删掉part4a,大家可以移步到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8261118 (A.理解香港问题的三个维度 + B.博弈三方的合作与斗争)

我也不知还能幸存多久。

最后一次尝试part4b,只发提纲。对于读过前几节的读者,相信他们已经对本次事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矛盾有所认识,看到提纲也能理解主要观点,毕竟大家都学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 处理问题的三种对策

釜底抽薪之策:在全港取得共识后,讨逆平乱,并调遣精干队伍全面改造,以备台湾。

隔岸观火之策:尊重50年不变的高度自治,绝不脏手。

扬汤止沸之策:不明真相的群众出于义愤可能倾向此策。

最后一种对策的可能性现在已经可以排除,局势的走向是二选一,或者以第二种为短期策略,第一种为长期策略。其中,第一种对策对于中国今后十年的整体发展战略和世界发展局势都有重大意义,分析的细节略过,读者可从part4a部分“理解香港问题的三个维度”中自行推导。


下面来聊一聊瑞士。

在中世纪瑞士是个穷山窝,瑞士的支柱产业是给人卖命当雇佣兵,直到今天梵蒂冈教皇仍坚持只要瑞士雇佣兵的传统。瑞士在近代的发迹,以及今天能维持高达超过8万美元的人均GDP,显然不是只靠钟表和旅游。瑞士的“保密”银行,从不过问客户钱财的来源,非洲的军阀、美洲的毒枭、东欧的寡头和军火贩子、全世界的大哥头目、东方和西方的政客和贪官,都能得到瑞士银行的VIP服务,逃税、洗钱、藏赃,有百年传承的瑞士银行家都是最专业的。

所以,瑞士永远也不会加入欧盟,它必须保持货币和金融的独立,才能维持瑞士特色的银行服务业。而瑞士作为金融监管的法外之地,是被腐朽反动的西方统治阶级和政客默许的。


​聊一聊宋史。

契丹从五代石敬瑭手中割得燕云十六州之后,实施“一国两制”,即南院用汉制,北院沿用契丹游牧制度。辽国为充分利用汉地的生产和技术来提升国力,对燕云汉地的豪强和士大夫颇为笼络,在地方行政上,充分放权给汉人豪强,檀渊之盟获得的岁币收入,也部分用于抵消燕云的赋税。所以就连北宋人也承认:五代末期和北宋初年,燕云汉人还是想着回归中原。但是若干代后,多数人已乐不思归,甘为辽国子民。

北宋末年,宋金海上之盟后合力攻辽。辽国燕云汉官李处温、李处能以及其党马植、刘范、李石等要投附南朝,最有诱惑力的漂亮话就是“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这自然正对宋徽宗赵佶的心思,再加上旧疆臣民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等片面煽动,不仅误导了轻佻的宋徽宗,实际上也影响了抵达宋、辽边境的宋军的军事谋划和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在这次历史的动荡中,辽国汉人郭药师是个耀眼的弄潮儿。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词条郭药师

郭药师出身于抵抗女真的乡勇“怨军”,燕王耶律淳以郭药师“年少壮,貌颇伟岸,而沈毅果敢,以威武御众,人多附之。初以武勇四军荐授殿直,从征女真,积前后功”,故升郭药师为都管押常胜军、涿州留守。保大二年(1122)七月,宋以刘延庆为都统制,率军20万再次向北辽用兵。这时,北辽政权已内外交困,此前太尉李处温父子潜通童贯被处死,而“当燕王僭号之初,汉军多而番军少”,萧后和萧干等人惟恐汉人尤其是常胜军为变,“将谋之”。郭药师急召所部,鼓动他们投宋。于是“万口喧呼,无不响应,遂囚监军萧余庆等,乃遣团练使赵鹤寿帅精兵八千,铁骑五百,一州四县奉使来降”。

郭药师降宋之时,上了一道极富感情的降表。他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宋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同时说自己本来对辽忠心耿耿,但萧后却报之以怨,降宋实在迫不得已。由于郭药师对辽情况的熟识及他拥有常胜军这样一支重要武装,北宋任命他为恩州观察使并依旧知涿州诸军事。

徽宗以为收复燕京在即,迫不及待地改燕京名为燕山府,并促令刘延庆从速进军。刘延庆纳郭药师之策:趁萧干的主力在前线,以轻骑突袭燕京,必能得到城内汉人的响应,燕京必取。于是命郭药师率常胜军千人为先锋,杨可世、高世宣等随后。药师部将甄五臣率了解燕京情况的常胜军50人夹杂在入城的城郊居民中夺取迎春门,大军继入,燕京7个城门分别派将领2人率兵200守之。这时似乎燕京归宋必矣。但此时宋将下达命令尽杀城中契丹、奚人,引起了本地民众强烈反抗,而萧后也命令萧干火速回援。  这样,宋军苦战三昼夜,外无援兵,仅郭药师、杨可世及数百士兵侥幸得脱,高世宣等大部将士战死城内。由于宋兵的纪律紊乱,将领之间重重矛盾及主将刘延庆的懦弱无能,致使功败垂成,收复燕京成为泡影。随即刘延庆烧营自溃,辽军进击,宋兵大败。至此,宋的两次攻燕之役都告失败。

尽管战争失败,但宋徽宗仍对郭药师恩宠有加,“进安远军承宣使,十二月,拜武泰军节度使。(宣和)五年(1123)正月,加检校少保,同知燕山府。”六月,召其入朝,赐给宅第姬妾,又在后苑延春殿亲自召见,“药师拜廷下,泣言:‘臣在虏,闻赵皇如在天上,不谓今日得望龙颜。’帝深褒称之,委以守燕,对曰:‘愿效死郭药师任职同知燕山府期间,自恃徽宗恩宠有加,为所欲为,飞扬跋扈。而知府王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马匹,朝廷都尽量供给。他派部下到宋境内的各州做生意,赚取钱财。这时常胜军已有5万之众,而乡兵号称30万。但郭药师及其部下都不改“左衽”,即仍穿辽服,而不着宋装。当时人将其与安禄山相比。

宋金的“海上之盟”只是基于夹攻辽的短暂同盟,一旦辽亡,宋金直接交界,战争也就不可避免。金天会三年(1125,宋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兵分东西两路攻宋,东路军自南京入燕山,连陷檀、蓟州。郭药师率常胜军在白河与金军相遇。“药师之兵戈甲鲜明,步伍整肃,金人初见亦惧。斡离不乃东向望日而拜,号令诸部而进。药师鏖战三十余里,金人已北,张令徽等先自遁,金人力追之”。张令徽等的逃跑,导致常胜军的全面溃败,而燕京也就守不住了。郭药师与宋知燕山府蔡靖商议投降,蔡靖不愿,于是郭药师扣押了蔡靖及转运使吕颐浩等,向宗望投降。金兵入燕京。消息传到宋廷之后,“帝犹密其事,议封为燕王割地与之,使世守,而已无及”。在当时纷乱的局势中,郭药师不顾宋对他的浩荡之恩,而又一次选择了变,由宋之“厉阶”而成为金之“功臣”。

金太宗以药师为燕京留守,给以金牌,赐姓完颜氏。从宗望伐宋,凡宋事虚实,药师尽知之宗望能以悬军深入,驻兵汴城下,约质纳币,割地全胜以归者,药师能测宋人之情,中其肯綮故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