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年轮——西北少数民族迁徙往事

作者|  球叔

来源|  地缘看世界

500

历史的年轮——西北少数民族迁徙往事

如果说一棵大树就是一个国家,那国家内民族的迁徙就像是这棵大树的年轮。一圈圈的年轮,记录着一段段民族迁徙的往事,不易察觉却深入机体,影响至今。

  我国历史上九个主要的北方游牧民族  

500

 

在我国,历史常常被解读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农耕民族,游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亚欧大陆内部迁徙,这成为了我国现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这篇文章我们来回顾西北少数民族的“迁徙年轮”,回到这些民族诞生和转折的关键时期,了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分布的缘由。

一、回鹘的后裔

我们先来看看回鹘的迁徙“年轮”,现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都被认为是古代回鹘的后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尔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鹘,占据蒙古高原,回鹘大量部众西迁。一部分迁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鹘;一部分迁往天山以东的吐鲁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鹘和后来的西州回鹘;走的最远的迁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区,与曾经的伙伴葛逻禄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国。

500

回鹘西迁后建立的政权:

迁徙路线(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鹘人成为裕固族的祖先,而来到西域的另两路回鹘人则成为维吾尔族的祖先。

回鹘人是黄种人,那为何维族会有白种人的特征呢?因为维族人不仅有回鹘血统,也有西域吐火罗人血统。作为西域地区生活了数千年的土著,吐火罗人是古代已知分布最靠东的欧罗巴人,后来的维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种人特征。我们所熟知的龟兹、楼兰都曾经是吐火罗人生活的城市。

500

维吾尔族群众

除了血缘因素,在形成维吾尔族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兰教。

 喀喇汗国建立之初并非伊斯兰教国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之后受西域各国影响转变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转变则来源于与喀喇汗国紧邻的波斯萨曼帝国。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萨曼帝国不断向喀喇汗国发起“圣战”的时候,萨曼帝国一位逃难的王子纳斯尔来到喀喇汗国的副都、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尔,他在阿图什建造了喀喇汗国的第一座清真寺,通过秘密的传教使得喀喇汗国穆斯林不断增加,终于在第四代汗王穆萨执政之时使得伊斯兰教成为国教。

500

喀喇汗国、萨曼帝国、于阗国领土示意图

(公元990年)

喀什噶尔周边成为喀喇汗国第一块伊斯兰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1006年,通过几十年的“圣战”,喀喇汗国灭亡了佛教国家于阗,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为了伊斯兰教地区。

古欧罗巴人+回鹘人+伊斯兰教,这三种维吾尔族的关键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现。

喀喇汗国之后西域经历了西辽的统治,新疆的伊斯兰化一度中断。之后蒙古人推动了新疆伊斯兰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让维吾尔族的认同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

1353年,东察合台汗国的秃黑鲁可汗皈依了伊斯兰教,他和他的后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鲁番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到叶尔羌汗国时期,南疆的“古欧罗巴人+回鹘人+伊斯兰教”三要素不断融合,形成了现在的维吾尔族群体。

500

叶尔羌汗国领土示意图:

叶尔羌汗国统治区域大致就是维族的分布区域

(公元1600年)

然而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鲁番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存在着许多蒙古人和汉人,他们也融入了维吾尔族群体的形成过程之中,这也是现在东疆和南疆地区维族人长相差异的原因。

群体的差异同样存在于裕固族人之间。现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受藏族人的影响他们信仰了藏传佛教,受蒙古人影响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讲属于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另一部分则讲属于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

500

裕固族服饰

叱咤风云的蒙古帝国改变了影响了裕固族的语言,甚至改变了众多西北民族的命运。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这一部分我们要了解到的是甘肃、青海一带的少数民族,包括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纪缔造了庞大的蒙古帝国,横跨亚欧,民族流动频繁,其中在我国西北地区就因此形成了一条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500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图

通过三次西征,蒙古人带回了众多西域和中亚地区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项人等等。蒙古将他们编为“探马赤军”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与编在军”,听候调遣。这些色目人便是后来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为色目人地位较高,各群体之间缺乏沟通与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边的汉人频繁通婚,甚至改用汉姓,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区形成广大的回族群体。

500

回族人做礼拜

回族人都讲汉语,外表上与汉族几乎没有差别,甚至历史上一度将回族人理解为穆斯林汉人。到清朝末年,仅在陕甘地区的回族人数就一度达到了一千万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肃和青海交界地区、宁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还存在着数个与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东乡族、保安族和撒拉族这三个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们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亚色目人,东迁之后与甘青一带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经和周边民族差异不大了。

东乡族和保安族的语言属于蒙古语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较深的色目人,也被称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语言属于突厥语族,他们的祖先来自更加遥远的土库曼地区,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可汗孙子撒鲁尔的后裔,与现在的土库曼人、土耳其人有较近的血缘关系。

500

“民族走廊”少数民族要素对比:

除了以上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们,来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与当时青藏高原的吐谷浑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土族人。他们讲着和蒙古语相似的语言,信仰藏传佛教,自称“蒙古尔”,现在主要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

 

500

土族人着装

处于甘肃和青海之间的这条“民族走廊”容纳了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数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汉族,各族之间曾局部的搬迁,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计划”

清朝之后的西北地区民族又是如何迁徙的呢?这一部分来了解乾隆主导的民族移民计划。

蒙古帝国分裂之后蒙古各部落控制着西域地区,到清朝康熙时期,作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准噶尔部落不断做大,统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区,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500

准噶尔汗国领土示意图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费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准噶尔蒙古部落几乎被清军灭族,而其曾经所占据的天山以北地区则成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迁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计划”就此展开。

“移民新疆计划”首先采取的是官民驻防的方式,调遣各族官兵携眷进驻伊犁等地,形成了六个营、九个城、数万人的驻防规模。

其中察哈尔营主要从关内的张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调官兵,作为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察哈尔营共有5500多人来到博尔塔拉地区游牧。

厄鲁特营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准噶尔的残部和随土尔扈特回归的沙比纳尔,他们被安置在昭苏、特克斯、尼勒克等地游牧,和察哈尔部、回归的土尔扈特其他部一起成为现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500

土尔扈特部回归示意图

索伦营由达斡尔人和鄂温克人组成,人数达到3800多人,达斡尔人被安置在霍尔果斯河以东农耕,鄂温克人被安排到霍尔果斯河以西游牧。

锡伯营由锡伯人组成,人数4000余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们被安置在察布查尔农耕并一直延续至今。

500

锡伯族迁徙图

锡伯族曾被认为是满族中的一个部落,与满族、鄂温克族同属通古斯语族

 另外两个满营则驻扎在惠远、惠宁两城中,包括八旗的满人和蒙古人。加上陆续来到伊犁周边绥定、广仁等城的绿营汉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构成的边防体系,维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统治。

500

清朝在伊犁地区的驻防格局

黄色圆点为惠远,惠宁两大八旗满营、绿点为绿营汉族官兵,其他四个营分布在满营四周

除了调遣东北的各族官兵驻防伊犁地区,乾隆还不断的为北疆引入其他新移民。南疆的维吾尔族人、陕甘地区的回民不断被迁徙到北疆地区屯垦。与此同时,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哈萨克人因为归顺清朝,也开始进入北疆地区游牧。

500

乾隆时期各族迁徙新疆路线汇总

这样,在乾隆时期,各民族开始填补准噶尔汗国灭亡之后的北疆真空区,乾隆的“新疆移民计划”使得新疆开始大致形成延续至今的民族格局。


四、西北的“战争与和平”

进入十九世纪,国际局势风起云涌,西北地区民族的迁徙、逃亡、割裂不断上演,西北各民族在经历着各自不同的“迁徙年轮”之后,真正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分布格局。

首先是沙俄的不断入侵,使得中亚许多民族主动迁入新疆。

其中迁徙比较大的群体是哈萨克人,他们的祖先是乌孙、突厥、契丹、蒙古等我们熟知的古代民族。早在乾隆时期哈萨克人就开始移居北疆地区,如今又迫于沙俄的压力和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多的牧民入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已经有140万哈萨克族人,形成新疆“北哈南维”的民族格局。

500

现在新疆“南维北哈”的民族分布格局

粉红色为哈萨克族,绿色为维吾尔族

随哈萨克人一同来到北疆的还有远道而来的鞑靼人(塔塔尔人),他们本来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是古保加尔人和蒙古人的后裔,沙俄扩张致使部分鞑靼人南迁依附于哈萨克牧民,后来沙俄扩张到中亚后,一些鞑靼人又随哈萨克人一同来到了北疆,形成现在的塔塔尔族。如今他们零星的分布在北疆各地,仅有3千多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在这一时期也大量迁入新疆,他们和哈萨克人一样都是多民族融合的后裔,在阿古柏入侵新疆是大批进入新疆经商,他们与维吾尔族人语言相近,因此也广泛的融入维族群体。乌兹别克人在我国被称为乌孜别克族,目前共有1万多人。

 

500

乌兹别克人的基因类型

最复杂的混血民族

除了这些讲突厥语突厥民族,作为俄国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人也曾在十月革命后大量进入新疆。他们主要是溃败的军人、贵族和家属,其实不仅仅包括俄罗斯人,还包括波兰人、德意志人等在俄国长期生活的欧洲民族。他们在解放后大多都迁回苏联了,留下了的人成为了现在新疆俄罗斯族的祖先,如今俄罗斯族约有数千人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

沙俄让许多民族主动迁徙,也让许多民族被迫割裂。

1864年后,俄国趁着清朝爆发西北回乱之际强迫清朝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导致数个长期生活于新疆的民族内部被强行割裂,这其中包括吉尔吉斯人和塔吉克人。

 

500

新疆柯尔克孜族群众

吉尔吉斯人古称黠戛斯,前文说过他们曾经在回鹘之后统治蒙古高原,后来受到蒙古人的不断排挤,来到天山山脉中部伊塞克湖周边定居。而塔吉克人则是中亚的原住民族,长期生活在新疆西部的葱岭一带。沙俄入侵新疆后,割占了他们的土地,这两个民族也被强行分割。中国境内的吉尔吉斯人成为柯尔克孜族,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如今人数超过18万;而中国境内的高原塔吉克人成为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最西部山区,人数超过5万。

除了俄国的影响,西北爆发的回乱也是这一时期引发民族迁徙的重要因素。

500

新疆达斡尔族居民

达斡尔族属于蒙古语族,被认为是契丹人的后裔

西北回乱首先的影响是陕甘地区,回乱之后这里人数骤减了2000多万,其中包括800万回民,回民几乎全数在关中地区消失。并且大量西迁到新疆,少数甚至迁往俄国境内。

500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要素对比

其次受到波及的是清朝在伊犁等地的多民族驻军。暴乱伊始清朝派军到陕甘地区,根本无暇顾及新疆,新疆境内的回回人包围攻击清朝驻防新疆的各个营地,导致了大量清朝驻防官民被杀害,两个满营几乎被全歼。在回乱之后,锡伯营相对人数较多,他们成为现在新疆四万多锡伯族的祖先。另外,新疆塔城境内五千多的达斡尔族也是当年驻防新疆的清朝遗民。

总之,19世纪之后,清朝的内忧外患使得中国西北地区混乱不堪,各民族为了生存不断迁徙,最终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民族格局。

从元朝到清末,古代游牧民族逐渐演化为今天我们熟知的少数民族,周边的民族也进入我们的土地,他们都走出了各自的“迁徙年轮”,共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

其实民族永远都处于流动的状态,它的名称只是人民强加的符号,族群之间的融合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之中的。

了解民族的迁徙,了解民族的由来,让我们都能够铭记自己的历史,找到彼此和谐相处的方式,让民族的融合朝着更有利于彼此的方向迈进。

作者:球叔、地理爱好者,温大的小迷弟

地缘看世界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