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被曝拍员工厕所照并标注时长,限时如厕为何屡禁难止

凤凰网 

2025年11月28日 16:24:11

与其紧盯着员工如厕时间做文章,不如多在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又有企业被曝拿员工如厕时间做文章。据纵览新闻报道,11月27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展示的一段聊天记录显示,一家企业拍摄多名员工在厕所的照片,并分别记录他们进出厕所的时间。发布该视频的网友告诉记者,这家企业要求车间工人如厕时间不超过15分钟,否则将罚款450元。

500

↑网友发布的聊天截图。图据纵览新闻

近年来,紧盯员工如厕时间的企业并不少见。比如羊城派曾报道,今年2月,一份名为《如厕管理规范》的文件在网上流传,该文件不仅规定了公司员工如厕时间和不允许如厕时间,而且明确了违规处理措施,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解释:此管理规范依据《黄帝内经》,目的是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尽管具体情况有待查证,但计算如厕时间、拍照甚至罚款等爆料已引发不少网友反感。俗话说“人有三急”,用人单位整肃工作纪律无可指摘,但拿员工如厕时间“开刀”未免有些剑走偏锋。一方面,这是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就算同一个人,也难免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很难对此进行“一刀切”式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限时如厕既是对员工基本权利的侵犯,还涉嫌违反劳动法规。

从过去的案例看,为了落实限时如厕的管理,企业往往会采取跟进措施,比如摄像计时或专人拍照。如果说限时如厕折磨的是肉体,公开照片羞辱的是精神,双重打击之下,怎能不令人既惊且怒——当企业肆无忌惮以羞辱员工为能事,所谓体面劳动究竟应该从何说起?

限时如厕的荒谬不值一驳,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此类闹剧屡遭口诛笔伐,却总是不断上演?表面上看,这是因为企业法治意识不强,对劳动者权益缺乏最基本的尊重。更深一层看,这种任性的管理方式不失为劳资关系失衡的真实写照:严苛的管理机制与其说是为了提高效率,不如说是一种服从性测试,“人在屋檐下”的普通劳动者,又很难提出反对。

综观类似奇葩管理事件,大多由已离职或抱有离职决心的员工曝光,而在那些荒诞个案的背后,到底还有多少荒诞的职场规定?如果针对限时如厕的反思仅止于解决个案,类似事件恐怕很难绝迹。毕竟,不是每个劳动者都有拍案而起扬长而去的勇气,如果舆论热度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手段,用人单位怎么会将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真正放在心上?

毋庸讳言,喜欢利用上厕所“摸鱼”的不乏其人。同样毋庸讳言的是,精细化管理的指向是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而不是将人牢牢捆在工位上——如果一心想要“摸鱼”,哪里还会找不到上下其手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企业来说,与其紧盯着员工如厕时间做文章,不如多在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科学化,基础是人性化,前提是法治化。清除包括限时如厕在内的各类职场乱象,首先就需要劳动监察部门完善常态化巡查与刚性执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