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APP的“解体”时刻:当“千问们”成为需求起点?

500

谁掌握了意图,谁就主宰了流量

撰文孟会缘

编辑/ 黎文婕

排版/ Annalee

公测仅三天就冲入苹果App Store免费总榜前三,一周便突破1000万下载量,这是千问APP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

对于这款被冠以“最佳个人AI助手”“更能为用户办事”等标签的APP,官方口径称,这一成绩使其超越ChatGPT、Sora、DeepSeek,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AI应用。

而它不仅令“Qwen panic”(千问恐慌)成为硅谷科技圈热议的话题,甚至让新加坡国家AI计划放弃Meta转投其阵营……确实,在不少网友看来,还处于免费阶段的千问很舍得吐tokens,有一种“ChatGPT没降智之前的美”。

关键是,千问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还在于它所展现出的特别功能——让AI不仅能理解并延伸用户的指令,还能跨场景协同、直接帮用户把事办成。

如果说过去的移动互联网战争是超级APP的战争,如微信、淘宝、抖音等头部应用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态内完成用户的所有需求,那么千问在此时以这种姿态进军C端市场,其野心昭然若揭:成为用户需求的原点。

当未来的C端用户不再需要思考“我是要去淘宝购物、去百度搜索、还是去高德地图”,只需要向千问这样能“一把抓”的AI助手表达一个具体的需求:“我想周末去郊外找个能带狗、可以烧烤的民宿,预算1000元”……到那时,移动互联网战争的本质将从争夺用户时间(注意力)升级为争夺用户意图(需求)。

谁掌握了用户需求的第一入口,谁就拥有了重新定义和分配流量的至高权力。

“对话即办事”正在重塑入口规则

自11月17日宣布公测以来,与千问有关的话题就在网络上不断发酵,一切都源自官方亲自夸下的海口:“不仅能与用户‘对话’,更能为用户‘办事’,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多个生活场景。”

这一周多的时间里,从社交媒体到科技论坛,从专业评测到用户分享,千问简直热得发烫。大家争相下载体验,都想一睹这款被阿里寄予厚望的AI助手,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又或者说,千问的“办事能力”到底怎么样。

500

彭博数据显示,千问Qwen下载量已超过Llama

就锌刻度的使用体验而言,对这款APP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其首页搭载的14个功能模块,其中还包括AI生视频、AI修图、AI生图等当前炙手可热的功能。

不过,这些功能并不足以让千问成为超出当前市场同类产品的佼佼者,类似的功能在不少APP中都能找到,就算千问打出了免费牌也无法占据优势。直到锌刻度将“提问”转变为“命令”,这个“办事助手”的另一层实力才开始显现。

之前,在与AI助手的惯用问答模式中,用户往往需要清晰地描述自己的问题,然后等待该APP给出相应的答案或建议即可,相当于AI助手实际只充当着“信息助手”的角色。

现在,用户只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发出具体的指令,比如“规划到成都的出差行程”,AI助手就能迅速理解并执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出行方案。用户甚至还能跟随前面的对话,下达如“订购机票”这样的次一级指令,进而得到航班推荐及预定下单的入口。相当于以千问这个AI助手为入口,可以关联到携程等第三方站外平台,从而为用户开启一场无缝衔接的旅行规划与预订体验。

500

尽管目前千问给出的回复不够完美,甚至在接入第三方服务的时候,还专门设置了让用户注意安全的免责性条款,可这样的使用体验所释放出来的信息,却足以让人对其未来充满遐想。

当AI助手从“信息助手”升级为“办事助手”,来自电商、本地生活、地图、文娱、健康等领域的玩家们,都会被降维成“服务与数据的供应商”。其与用户的直接交互界面被AI助手接管,而AI助手则成为这庞大服务生态系统的统一智能接口。

就像在千问内部,淘宝、高德、饿了么、飞猪等不再是独立的APP,而是根据用户需求被随时调用的“技能”或“服务模块”。

从阿里后续的动作来看,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不小:千问APP定位“对话+办事”双模式,计划深度联动高德导航、淘宝购物等阿里场景;夸克浏览器融合千问打造“桌面级智能助理”,1.1亿用户可全局唤醒AI(如边看网页边总结)。

更甚至于,阿里的野心还从软件扩展到了硬件:首款内置千问的夸克AI眼镜将发布,支持近眼导航、视觉问答,双11预售销量领先,迈出“数字→物理”世界的关键一步。

至此,这条发展路径的核心也就清晰可见了:以独立AI助手形式,通过“对话即办事”的战略,整合自身生态服务,成为用户流量的第一入口。

AI助手对超级APP的降维打击

当AI助手变得足够智能,用户是否不再需要打开一个个独立的APP?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一个更值得外界关注的大背景是:过去的移动互联网战争是超级APP的战争,如微信、淘宝、抖音等头部APP几乎都是流量黑洞,全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态内完成用户的所有需求。

这些超级APP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构建起了相对封闭却又自给自足的数字王国。它们不仅提供社交、购物、娱乐等基础服务,还不断拓展边界,涉足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试图将用户的一切线上行为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以AI助手现阶段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来看,它似乎正朝着解构超级APP并从其手中夺权的态势迈进,毕竟除了千问APP的战略目标是“从对话到办事”外,拥有1.72亿月活用户的豆包也已经开始整合电商,在对话中推荐抖音商品,初步形成了交易闭环。

换句话说,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很有可能不用打开购物平台,而是对AI助手说,“帮我找一款适合油性皮肤的防晒霜,价格300元以内,要销量和口碑最好的”, AI助手将直接给出答案和购买链接,交易在对话中完成,这就解构了“淘宝们”的“搜索-比价-决策”核心流程;用户也不用打开本地生活软件,而是对AI助手说,“我晚上想和朋友吃顿好的日料,公司附近,安静一点可以聊天的”,AI助手调用相关信息及数据,直接推荐并预订,这又绕过了“美团们”的“找店-看评测-下单”模式……

500

“办事能力”成为用户的关注重点

不过现阶段的AI助手,多在自身生态内做服务聚合与流程简化,而非跨生态的完全替代,未来它们若是仍优先甚至独占式地接入自家派系的服务,那也只是建立了一个由AI驱动的,可以更高效整合内部资源的封闭生态系统。

真正的开放性还要在于,“千问们”是否愿意并能够接入来自“友商”的服务,使之成为一个需求真正中立的平台。

除此之外,“千问们”还将面临隐私监管的巨大挑战。AI助手作为需求起点,越是了解用户就越有用,但它对用户的了解是基于用户对其的信任与数据分享。这种深度的数据交互,不再是你“浏览了什么”的数据,而是你“思考了什么”的数据,虽然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精准的服务体验,却也悄然埋下了隐私泄露的隐患。

500

一旦这些数据被不当使用或泄露,不仅可能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身份盗用、诈骗风险增加等,因而如何在保障AI助手功能强大的同时,构建起坚不可摧的隐私保护屏障,也成为“千问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而当前可以预见的是,等到AI助手真正成长到能办事,且能把事办好的那一天,所带来的变革必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将是对现有互联网生态格局的一次深刻冲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