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内容中,关于婚姻家庭个人生活方面的系统教育是十分缺乏的
【本文来自《前几天女儿吃饭时候说,她以后不打算结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一婚一妻制婚姻制度,本质上是西方宗教的道德规范,后来上升为了法律。这在所谓的所有文明国家中,已是基本的制度性规定。但在大多数落后国家甚至所有MSL文明中,法律上是允许一个男人娶多个老婆的,MSL是可以娶四个老婆。所以,放眼世界,当今这个时代婚姻制度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法国加拿大以及一些其他国家,成年人中半数以上处于非婚姻状态,尽管其中相当部分人是在生活中是有共同生活的异性伴侣的,他们之间没有领结婚证,但事实上是以夫妻相称并共同生活的。所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或者传统依然对婚姻有巨大影响等,当今的人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非常丰富的。
但生活在中国的网民,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是谈到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婚姻观的,真的是十分奇怪。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教育内容中,关于婚姻家庭个人生活方面的系统教育是十分缺乏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一夫一妻制是私有制的产物,特别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一种婚姻制度。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现行的婚姻制度肯定会消亡,人最终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是普遍的真理。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在生产力水平提高后,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结婚了再离再结婚等现象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婚姻情况,总体上也是这个趋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婚姻制度发展的必然。
个人认为还是西方宗教的规范性要求,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也是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男人是可以三妻四妾的。但女人是不可以嫁二夫的,是典型的男权社会。
建国以后中国确立了世界流行的一夫一妻制度,相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离婚率、不婚率、不育率也是越来越高。总体上来说,这是规律决定的,人总是在既有历史条件下更大程度上追求更幸福、更自由自在的生活,中国也不例外。
但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女性成年后,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男性结婚组建家庭生育子女,是大多数女性的正确选择。不管是从经济上、生理上、生活方式上,都是最佳选择。不努力去寻找自己人生的伴侣,或找不到,某种程度上是人生的失败。一个女性或男性,妄言普天之下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伴侣,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有人会说,年轻时找一个伴侣结婚了。过了一些年发现不适合,就惨了。这种情况当然是一种失败。但可以果断离婚,再去找啊-------一个单身的女生,年纪不是太大的话,不可能找不到异性的。
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会从肉体和精神上经常会感到孤单的。如果父母还在,这种体会不会深的。但如果父母百年之后,一个辈子单身的女生会非常痛苦------
即使父母都在,父母有个病痛需要人照料,或是自己生病了,还需要年迈的父母为你东奔西走、日夜照料,你就会感觉到无比的痛苦!
人是群居动物,总是需要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较好地生存或生活。各类社会关系给你带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烦恼。例如一些出国的人,总是说出国后社会关系简单-----当然简单了,你在国外举目无亲,当然简单啊!呵呵
我见过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父母早已过辈,配偶也走了,孩子们单独生活。于是他或她就是一个人过日子,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一个白天接着一个黑夜,一日又一日,这是什么样的生活?
于是他们一早就去人多的地方,聊天,打牌,跳舞,晚上随便吃点,接着玩。看着很自由幸福,但这些,其实是为了逃避一个人的孤独,努力证明自己活着是有意义的-------这样年岁月,可能持续一二十年。如果你一直独身,那这样的日子可能要持续三四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