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信己再信己

当“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这句话在屏幕间流传,许多生活在天涯海角的新疆孩子心中,都泛起了一片无声的涟漪。


那是一种被故土精准叩响的共鸣。
但今天,我们不谈“争气”。那份期待太过沉重,仿佛远行的全部意义,只为一个辉煌的结局。我们想说——辞家千里又千里,请你信自己再信自己。
离乡,离的是距离,不是情感。

▲图片来源:抖音@甜妹崽崽
对于许多新疆孩子而言,“离家”这个词的体验,来得格外早。
辞家千里的“第一公里”是十一二岁,揣着一张内初班的录取通知书,懵懵懂懂地告别童年的挚友与熟悉的环境。那或许是人生中第一次,独自面对一个没有亲人的季节。
从此,故乡成了地图上的一个坐标,电话线那头的声音,和行李箱里越来越沉的思念。
而辞家千里的“第二公里”便是十五六岁,两三天的硬坐绿皮火车,带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情前往内高班。从此家乡只剩夏天。

辞家千里的“第N公里”,是再一次选择远航——为了走向更广阔的知识殿堂,为了在更丰富的资源中成长,也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成为那个更坚韧、更明亮的自己。

▲图片来源:抖音@수수♚
有的人,将求学道路延伸至内地的一座座城市,在陌生的方言和气候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版图。
有的人,选择走向更远的远方,在异国的图书馆里挑灯夜读,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重新理解自己与故土的联结。
还有的人,选择在沿海的都市里扎根立业,将那份属于新疆人的坚韧与豁达,编织进另一种快节奏的生活。

▲图片来源:抖音@Bambi生活号
虽路径各异,但那份“辞家千里”的底色,始终是相通的。
在漂泊的岁月里,请你务必相信自己再相信自己!
那些不为人知的时刻,或许早已成了每一位离乡人心中最苦涩一段记忆:学业不顺不敢告诉家里人,怕他们焦急;生病了不敢告诉父母,怕他们千里之外担心又无奈;就算在异国他乡受了委屈,在电话里还是会变成一句“我一切都好,你们不要担心”……

▲图片来源:小红书@颜思远

这些瞬间,无法被简化为励志故事,它们是真实的生活,是成长的阵痛,也是我们一步步构建内心秩序的过程。
所以,请相信挺过这些艰难时刻的自己。
相信在多元文化中穿梭的经历,赋予你的不是困惑,而是一种独特的视野与包容。
相信对故乡的思念不是软肋,而是你内心最深厚的滋养,让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失根基,相信你热爱的土地不会变成你的枷锁。
相信无论选择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还是最终回归那片熟悉的土地,你的价值,从来不需要由任何的标准来判定。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安夏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风景。
我们,是一个从未真正离散的群体。
虽然我们散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过着截然不同的日常生活,但一种无形的纽带,始终将我们紧密相连。
在网络的群组里,一句熟悉的问候能瞬间唤起共同的记忆;在异国的街头,一句相似的乡音便能带来片刻的温暖。我们共享着一种深刻的情感密码——那是对辽阔天地的眷恋,是对多元文化的深刻理解,是新疆人骨子里的坚韧与达观。

▲图片来源:库尔班江·赛买提
我们以各自的方式,持续与故乡对话:有人用所学的知识远程参与家乡的建设,有人在他乡的舞台上,成为展示新疆之美的窗口,也有人普通且认真地努力生活,活出了这片土地赋予的独特底气与明亮。
这一切都证明,离乡,也可以是一种更深情的守望。
最后,“疆来云家庭”对你说:
辞家千里又千里,从来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争气”的使命,而是为了回应生命本身对于广阔世界的渴望。
请一定相信——那个最初决定离家的少年,他心中的勇气与光芒,仍然在你胸膛里跳动。带着这份相信,去经历,去成长,去成为你自己。
无论你此刻身在何方,愿你脚步坚定,心中怀着不灭的希望!

▲图片来源:库尔班江·赛买提
你辞家千里的“第一公里”,是从哪一张车票开始的?在评论区,晒出你的“第一张车票”,或写下那个起点站的名字。 让我们共同拼贴出这代人,始于天山脚下,遍布五湖四海的青春地图。
-END-
主 编:穆尼热
副 主 编:努尔扎代木、热依莎、麦迪娜依
版 块:聊撩好书
版 主:穆巴热克
作 者:谢伊代·托胡提
校 对:阿比代
排 版:麦合丽娅
后 台:乌米古丽苏姆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从新疆来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