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二有钱的女人,硬饭通吃!


500

  2025年10月29日,曾芳勤宣布以24亿元收购浙江向隆约96%股权,将这家汽车零部件厂商收入囊中。

  在《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以695亿身家排行第六的曾芳勤,是深圳第二有钱的女老板。她和深圳第一有钱的女老板立讯精密王来春一样,依靠为苹果代工干出了千亿级企业。而最近几年,她和王来春的赛跑也进一步加速,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汽车,从AI算力硬件到人形机器人,科技的硬饭,要通吃。

500

  收购浙江向隆,仅仅是曾芳勤加码新能源汽车的又一步棋。

  2021年,原本聚焦消费电子代工领域的领益智造,就已通过收购浙江锦泰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后者主营新能源汽车结构件,是奔驰、宝马、保时捷、特斯拉的供应商。

  一年之后,这笔3800万的收购,就让领益智造培育出高达11.8亿元的汽车业务收入。

  2025年4月,领益智造又以3.32亿元收购了江苏科达66.46%股权。江苏科达是奇瑞、比亚迪等车企的一级供应商,主营汽车饰件总成产品。

  而这次以24亿元收购的浙江向隆,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客户覆盖福特、长城、比亚迪等,其主业为汽车传动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可与江苏科达的饰件业务形成协同。

  这三笔收购,一次比一次大手笔。不仅完善了领益智造的汽车业务产品矩阵,还让领益成功从Tier2(二级供应商)转型为Tier1(一级供应商),直接与整车厂合作。

  而汽车赛道,也仅仅是曾芳勤未来布局的一环。

  2025年10月6日,深圳举办了全球首个《人机中秋节》,领益智造的7台“领跃”机器人,竟然用工业精度重现了“千手观音”的表演,成为节日里的“科技文化名片”。

500

  ▲来源:领益智造

  不仅会才艺,而且有技能。

  2025年8月,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领益智造的机器人“领珑”,夺得“物料搬运”与“混料分拣”项目的冠军,成为了场景赛中唯一的双冠王。

  另一款机器人“磐石”,则获得物料整理竞技的铜牌。谁也没有想到,一家以代工发家与发达至今的企业,竟然能在高端的人形机器人领域惊艳世界,获得两金一铜的佳绩。

  而且,这些奖项的含金量极高,其比赛直接模拟工厂、医院等真实环境,很快就能在现实中落地。

  机器人之外,领益智造近些年还进入到AI眼镜、折叠屏和服务器领域,并称为“人眼折服”。

  其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2024年实现相关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42.74%。

  折叠屏方面,领益智造能够为客户提供中框、VC均温板、屏幕支撑层、转轴模组等关键组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服务器领域,领益智造凭借领先全球的散热解决方案,与全球客户在GPU、CPU及AI应用的散热产品上开展合作,成为了AI终端硬件的“卖水人”。

  因为抓住了这些当下最为火热的产业赛道,领益智造的成绩单可谓是相当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其营收达到375.90亿元,同比增长19.25%;净利润19.41亿元,同比增长37.66%。公司市值更是从年初的500来亿增加到超千亿,足足涨了一倍多。

  别人以为她在追风口,她则不认同这种说法。声称公司是从前瞻性角度提供新型的工艺或能力,站在行业的高处“等风来”。

500

  曾芳勤的人生充满了大胆的转向。她出生于1965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一家国企,从事渔业管理工作,然后凭借出色的能力晋升为副总经理。

  但就在“仕途”看好之际,她却放弃人人艳羡的“铁饭碗”,远赴美国留学,然后先在硅谷一家科技公司担任高管,后回深圳任美时精密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也因此进入到精密件行业。

  2006年5月,已对精密制造行业有相当了解,并且看好行业前景的曾芳勤,再次辞职,在东莞创立了领胜电子,也就是领益智造的前身。

  创业初期,公司从基础的模切业务起步,仅有10台机器和80名员工。由于场地狭小,会议室里都放满了机器。当客户询问何处开会时,曾芳勤笑回:“你们是要出货还是要开会?”

  当时,东莞的制造业已经相当发达,竞争也非常激烈,作为后来者的领胜如何加快追赶,甚至后来居上呢?曾芳勤的策略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追求差异化价值和竞争。

  起步晚有被人抢占市场和客户先机的不足,但也有一个好处:可以直接上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追求更好的管理。

  另外,作为海归创业者,自身也有区别于很多制造业者的优势:更了解海外市场、客户与海外文化,更善于和海外市场沟通。

  基于这两大优势,曾芳勤为领胜明确了两大制胜策略:一是追求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做出行业极致的效率和品质;二是主攻海外高端市场。

  当时国内模切行业,都采取平板加工模式,设备“咔咔”上下运作,向上抬起时不工作,一半时间被白白浪费,而欧美企业则采用圆刀机,通过滚动运作方式,能够在全部时间工作。

  曾芳勤于是斥巨资买下2台全球最贵的圆刀机,一边用机器作业,一边带领工程师拆解机器,掌握了自制圆刀机的技术,成为国内最早做圆刀机的企业。

500

  ▲来源:领益智造

  购买一台机器40-50万美金,自制才大约30万人民币。通过设备的引进和制造,领胜电子一下子就和同行拉开了差距。

  设备之外,曾芳勤也从材料入手降本增效。比如,她想出了“套切”工艺来节省成本,当两个料件是同一种原材料时,以套切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

  与此同时,曾芳勤还在管理运营上持续精简和精进,让领胜的管理费长期被控制在5%以下,远低于欧美同行的12-15的百分点。各环节优化下来,公司品质技术更高,但整体成本却比同行低20%以上。

  回忆最初的创业经历,曾芳勤感叹累并幸福:“那个时候,睡醒了就工作,好久都没有看到太阳,但我们还是很快乐,太阳在心里。”

  凭着极致的成本与效率,领胜在2009年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为Mac产品提供零部件,成功加入了苹果供应链。

  加入果链并非高枕无忧,而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苹果是出了名的严苛,跟不上它的要求就会被踢出局。而且很多时候,苹果给出的订单价比工厂完成订单的成本还低。

  但曾芳勤还是毅然决然地要拥抱苹果这个大客户,并且通过不断地优化流程提升良率,把成本压下来,实现“红字接单、蓝字出货”,也就是接单时亏本,但出货时已能赢利。

  “良率30%时,客户要50-70%,我们说这不可能,最后做到了;客户提出85%的时候,我们说这不可能,不断改进又做到了。后来要求提到90%,把牙血都咬出来了,依然做到了。”

  这种迎难而上,不断突破不可能的决心,让领胜既完成了订单获得收益,也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巩固了自身地位,公司与苹果合作的产品也一步步扩展到iPhone、iPad、Apple Watch、AirPods等。

  2012年,曾芳勤还整合旗下各业务线创立了领益科技,并一步步成长为果链龙头。

  2018年,已有相当实力的领益科技开始了资本运作。当年,公司以207.3亿元反向收购江粉磁材,实现借壳上市,公司更名为领益智造。

  上市之后,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曾芳勤更进一步开启了以收购实现扩张乃至跨界的新道路。

500

  2018年上市当年,领益智造就以6000万元,收购深耕消费电子精密功能器件的深圳诚悦丰;第二年,更以6.8亿元收购全球充电器巨头赛尔康,进一步加大了在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布局。

  更大的改变来自2021年,以3800万元收购浙江锦泰。这笔收购金额不大,但突破意义重大,因为被收购方主营新能源汽车结构件,这意味着领益智造从消费电子跨界踏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为什么要进入汽车领域呢?因为曾芳勤清醒地认识到,“果链”既是助飞的翅膀,也是安眠的牢笼。

  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相当于把命运交给对方,潜藏着巨大风险。一旦大客户营收下滑或更换供应商,将对企业造成致命影响。

  而新能源汽车前景看好,且在很多技术和生产上可与消费电子“同源”,所以曾芳勤坚定地切入其中,既为公司培育了新的增长极,也降低对苹果的依赖。

  后来的发展应证了曾芳勤的居安思危是正确且必要的。

  2022年,同为“果链”龙头的歌尔股份,因遭遇大客户“砍单”而一度陷入经营困境,为所有“果链”企业敲响了警钟。

  前瞻布局了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益智造,则相对更加命运自主了。

  在汽车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曾芳勤也一直在布局更具前瞻性的赛道——人形机器人。

  早在2009年,领益智造就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并积累了进入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根底。

  对这一当前还处于手机发展初期的“大哥大阶段”,未来有十万亿级别空间的大市场,曾芳勤以“长跑心态”布局,循序渐进地进行着战略投入和深耕,目前已走到爆发前夜。

  目前,公司已掌握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能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四肢总成、高功率充电等核心硬件,并与国创中心、优必选、智元新创、众擎机器人等16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形成了伙伴关系。

500

  ▲来源:领益智造

  2025年6月,领益智造更召开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一口气亮相9款机器人引起行业高度关注。

  基中通用人形机器人“行者”,拥有双足拟人设计,全身超过40个主动自由度,可在工业生产、商业场景与家庭服务等场景穿梭。

  此后,领益机器人便新闻不断,频频获奖。目前,公司已定下目标:从“核心零部件+硬件服务+应用落地”三个维度,打造出完整的机器人生态系统,力争成为全球前三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企业。

  汽车、机器人之外,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曾芳勤也是全力以赴。她认为,AI是制造业的“天赐良机”,意义堪比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飞跃。

  目前,领益智造围绕AI硬件需求展开的布局,已涵盖AI眼镜、XR可穿戴设备、AI服务器等多个细分领域。在AI终端业务中,领益单单是电池电源、热管理的合计收入,2024年就超过了百亿,成为了公司新的“现金奶牛”。

  曾经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已经构筑起崭新的业务世界,拥有了第N增长曲线。

500

  从果链转向车链,再到机器人和AI,曾芳勤究竟哪来的底气完成这一系列的超越?答案就藏在一组数据里。

  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约6000名研发人员,累计获得2094项专利,近三年研发投入约60亿元。

  以及数字背后,曾芳勤对研发创新的认知与格局。

  曾经有客户因为一次非人为疏忽导致的技术失误,要求领益开掉参与项目的研发团队,但曾芳勤却保下他们,因为创新难免失败。她高标准要求创新者,但也总是强调,要对失败宽容,才能诞生出创新。

  依靠这样的研发投入和精神,领益先后攻克了模切、冲压、CNC、注塑等核心技术,并且常常自主研发生产设备与生产线,以百万、千万人民币的成本,做出超越百万、千万美元的效果和品质。

  从消费电子到汽车,再从汽车到AI、机器人,其中很多技术都是同源的,也正是拥有足够多的技术储备,领益才既能满足多种客户的需求,又能更迅速地转向另一个领域。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两金一铜”的佳绩,背后便是技术的长期积累和化学反应。

500

  ▲双料冠军机器人——领珑,来源:领益智造

  曾芳勤创业之初就坚持的全球化运营,与一流客户为伍,也为其始终跟上时代步伐走在行业前列提供了保障。

  如今,领益智造在全球设有58个生产及服务据点,遍布美国、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国家,拥有超过8万名员工,其全球知名客户则包括:苹果、AMD、三星、大众、丰田等。

  曾有人问领益智造做了这么多年的代工制造,如今“兵强马壮”,汽车、AI、机器人,全都自己可以做,还甘心站在巨人身后吗?曾芳勤的回答是,依然甘做站在幕后的“打工人”。

  这样的定位和定力,也是领益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500

  [1]《曾芳勤谈“跨界”机器人赛道:做好准备等“风”起》央广财经

  [2]《《潮起对话领益智造曾芳勤:巨人背后》界面新闻

  [3]《领益智造发布“三位一体”机器人战略 向具身智能制造转型提速》证券日报网

  [4]《领益智造亮相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展示机器人业务硬实力》领益智造

  [5]《摘得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两金一铜!揭秘领益智造背后的硬核突围》晶报

  [6]《领益智造官宣“All in具身智能”将打造超百个工艺真实训练场景》央广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