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途:静待回报,花开在路上

500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阅夜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财报季,几家欢喜几家忧。当市场习惯于用财报的刻度去丈量一家公司的成色时,难免会引发诸多争议。在市场的喧嚣中,不少企业受困于外界评价,而另一些企业则能坚守本心,在赛道持续深耕,试图用“文火熬好汤”。高途,属于后者。

根据其最新财报,高途收入展现出温和增长的态势。2025年三季度,高途实现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30.7%。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已实现大幅收窄,经调整经营亏损和经调整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64.6%和69.9%,经调整净亏损率同比提升29.1个百分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杠杆的持续释放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暑期获客效率显著提升,同比提升12.8%,经营净现金流出同比收窄近5416万元。这表明,高途的“造血”能力正在持续增强。

为展现对公司发展的信心,高途用真金白银传递信心:在原8000万美金回购计划完成的基础上,已开启使用新1亿美金回购计划。

高途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表示:“我们坚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推动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并加速AI在教学、服务与运营全流程的落地。”

500

由此可见,高途的战略非常清晰。在行业从规模狂奔转向质量深耕的关键期,高途愿意将资源集中在这外界看似“笨拙”却至关重要的长线工程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高途这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播种”,正处于默默耕耘、静待回报的阶段。外界或许看不懂,但实际上,高途藏在冰山下的95%已完成筑基,只待一朝冲出水面。

1、用“稳”打败“魔法”

中国教育公司的成长叙事,在2021年被彻底改写。

十年前,是互联网资本与教育行业的“热恋期”,行业信奉的是“增长神话”:用资本换规模,用规模换市场。融资、烧钱、做大规模、抢占市场,一切以速度为核心。

然而,当政策的气候与经济的土壤双双改变,旧的游戏规则失效,新的生存法则开始建立。教育行业的长期属性和周期性,要求企业必须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自己活得更久、活得更稳?如何在大周期中依然坚定既定战略?

高途这份财报,正是这一“后规模时代”的典型样本。其所展现出的收入温和增长与亏损大幅收窄并行的局面,并非增长乏力的表现,而是其主动进行“引擎换挡”的战略成果:以运营效率和教学品质驱动的内生性增长。

可以说,内生性增长是高途穿越行业周期、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核心在于构建稳健的“造血系统”。

500

回顾高途近几年的路径,从业务调整到连续多个季度现金流的改善,其发展轨迹向外界透露出积极的信号:不做无效规模,而是追求高质量的发展。

财报数据也揭示了高途“深挖井、广积粮”的务实策略。经营净现金流出的大幅收窄,意味着每一分钱都花在更有效率的地方,是其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的直接证明。

而在完成8000万美元回购后,迅速启动新一轮1亿美元回购,更具深意。在行业寒冬中,这不仅是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信心的最强音,更是一种逆向投资的智慧:在市场悲观时播种,然后静待价值凸显。

可以说,高途用长期主义的“稳”,打败了那个曾经喧嚣的增长“魔法”,构建起自己全新的秩序。

2、打赢“好老师”的硬仗,基座更牢固

回归教育本质看,教育具有天然的“反规模效应”基因。因为教育的核心是“人”,对个性化服务和引导的需要更高,某种程度上难以通过简单的标准化复制来保证质量。过去诸多教育公司的实践已经证明,忽视这一本质的规模扩张终将是沙上筑塔,难以长久。

高途提出的“好老师供应链”,本质是回归教育最古老、最核心的“供应端”,用重投入的方式攻克行业核心难题。这看起来很不“互联网”,因为不追求流量和裂变,却很“教育”,直指教育质量这一核心。

“供应链”三个字,是高途“好老师”战略的重点。公开资料显示,高途将优秀教师的培养视为一套可筛选、可培训、可赋能、可迭代的工业化体系。

据介绍,高途通过严格选拔、系统培训、科学认证与持续赋能的一体化机制,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创新潜力,夯实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500

这套体系的成效,直观体现在教学效果和用户口碑上。财报显示,三季度,新生退费率实现双位数下降。同时,高途师资结构还在持续优化。这笔“资产”,远比任何营销更加厚重。

除此之外,高途打造的科学提效体系与高途名师AI定制学,也是这条“供应链”的现代化延伸。AI不是要取代老师,而是成为老师的强大辅助,将老师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有创造性和情感关怀的教学工作。

因此,高途正在构建的这条基于“师资供给侧”的深度护城河,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漫长的工程。这是真正的“慢功夫”,但一旦水系贯通,将极为稳固,也难以被轻易逾越。

3、押注新范式,AI是工具也是未来

当AI浪潮奔涌而来,教育行业的焦点不再是“要不要做”,而是“如何做好”,还要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高途的AI叙事,是其十余年技术积淀的一次集中释放。它是行业里最早通过AI对教育行业进行系统性重构的实践者之一。

早在2014年成立之初,高途的定位就是“科技教育公司”,开始使用AI技术进行在线教育的模式验证。近几年AI能力跃迁式提升,高途重新审视教育全链路,探索AI在个性化运营、教学、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十余年间,高途完成了AI+教育的基础建构,将AI融入运营的各个环节。

2025年,高途提出“All with AI, Always AI(AI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核心战略,标志着AI从辅助工具正式升级为高途核心的驱动力与领航力。

500

从实际的行动中可以看到,高途的AI战略并非“说说”而已,而是展现出清晰的层次与强大的执行力。

一是结盟AI前沿伙伴,为构建教育垂直大模型打下基础。2025年初,高途宣布接入DeepSeek,并在内部协同与用户服务场景中取得显著提效。随后与飞书达成深度合作,双方把多维表格、智能体开发平台飞书Aily等能力整体嵌入高途“教研-教学-服务”业务全链路,打造可落地、可复用的教育数智化升级方案,为“教育+AI”的深度融合提供全新路径。而这一切的目标很明确,高途要掌握教育行业未来的“生产资料”。

500

二是重塑产品、点燃动力。学习动力一直是教育行业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高途的方案是用AI。2025年,高途与吴彦祖合作的AI口语陪练、高小兔传说-兽灵回响、毛豆爱学AI课堂等产品,其内核都是通过游戏化、情景化和强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在这里,AI不仅是提效的工具,更是激发兴趣的引擎。

三是与科研机构合作,探索AI赋能教育的更多可能性。近年来,高途动作频频,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围绕“个性化教育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等方面的科研攻坚。

500

四是落地场景。线上是重要的场景,但线下如何发挥最大势能,又是教育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高途选择将技术能力与真实的物理和商业空间结合,探索AI+教育的融合新模式。2025年,高途已走出积极的一步。如在上海徐汇区设立“高途AI教育研发中心”,并计划布局融合AI技术的“智慧学习中心”。这一布局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高途的AI战略已从技术研发快速走向市场应用与模式的新阶段。

综合来看,高途的AI战略实质是要构建一个人机共智的新教育生态。从结果来看,其已经抢占了范式定义的有利位置,而这也将有助于其在新的一波行业浪潮中获益。

财报显示,在团队成熟及AI赋能的驱动下,推动整体人效提升20%。

在AI+教育这条漫长的赛道上,高途正沉下心来做难而正确的事。

4、写在最后

纵观全球商业史,伟大的公司往往诞生于旧范式瓦解、新范式尚未确立的混沌期。它们敢于在无人之境坚持投入,为不可见的未来提前布局。

当下的高途,正处于这样一个战略性的“等待期”。它的故事,无法用某个季度的增长百分点来简单概括。市场的目光,需要穿透财务数据的短期波动,看到其在“好老师供应链”上的深耕、在AI战略上的笃定,以及在现金流上的审慎和在公司未来发展上的坚定信念。

这条路很孤独,也可能被误读,但它方向正确,结果值得期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