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怪的!台积电提告75岁罗唯仁,有人在演一场戏?

500

数天前,台积电对投奔美国英特尔的75岁前资深副总经理罗唯仁提起民事诉讼,指控他窃取台积电2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机密资料,并于今年10月底转任竞争对手英特尔副总裁,引发岛内业界高度担忧台湾半导体机密技术外泄。

对于,岛内知名媒体人谢寒冰在《中天辣晚报》节目中直呼“怪怪的”,他认为事件细节“不符常理”。台积电向来极少大量影印机密文件,身为资深副总罗唯仁突然指示下属一印再印,且连续多日,公司却毫无察觉?谢寒冰更是质疑,此案“过于巧合,节奏诡异,怀疑台积电追诉是演一场戏”。

500

500

怪怪的,不合常理的窃密疑云

500

前台积电资深副总经理罗唯仁

台积电对前资深副总经理罗唯仁提起的民事诉讼,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台湾岛内业界与社会激起千层浪。然而,细观事件始末,处处透着一股“怪怪”的氛围,也引发外界诸多揣测与质疑。

首先,是作案手法极为粗糙,与75岁罗唯仁其高阶主管身份严重不符。

据岛内媒体报道,罗唯仁在退休离任前,竟“疑似指示部属连日大量影印、搬移先进制程相关机密资料”。资深媒体人谢寒冰对此提出尖锐质疑:台积电向来对敏感文件管理极严,身为资深副总的罗唯仁,何以会采取如此引人注目、且极易留下证据的“大量影印”方式?

谢寒冰指出,这种异常行为理应触动公司内部的防火墙与风险控制机制,为何当时无人提出异议,也未及时预警?这使得整起事件的情节显得有些“不合常理”。难道堂堂台积电副总,竟会选择最笨拙的方式窃取核心机密?

500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

其次,是退休后的职业选择与竞业禁止条款间的矛盾令人费解。

罗唯仁于今年7月底退休,在离职面谈时,向台积电法务长明确表示将转往“学术机构”发展。然而,言犹在耳,他却在10月份迅速转投竞争对手英特尔,并担任执行副总裁要职。

一些人认为,如此急转弯式的职业规划,不仅违背了罗唯仁对前东家的承诺,也直接冲击了其在职时签署的保密与竞业禁止协议。台积电的内部控管,特别是对高阶主管离职后的动向追踪与约束力,在此事上似乎出现了令人意外的松动或迟缓。

再者,是当事人的个人背景使得窃密动机显得薄弱。

罗唯仁现年75岁,在半导体业界资历深厚,其身价据估计超过15亿元新台币,可谓名利双收,安享晚年完全不成问题。谢寒冰对此也感到疑惑:“美方要花多少钱才能打动这样的人?”

500

今年9月,罗唯仁(右)获授“工研院”院士

一位75岁职场老人、一个已处于职业生涯终点站、经济无虞的顶尖人才,为何要甘冒身败名裂、甚至触犯法律的巨大风险,进行如此大张旗鼓的“带枪投靠”?其背后的驱动力,若仅是为了更多的金钱或职位,说服力似乎略显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在此事件爆发后的应对节奏与公开态度,也与过往处理同类案件的强势作风有所差异。

相较于过去对梁孟松跳槽三星、以及近期几个台积电工程师窃密至日本东京威力等案的积极追击与明确表态,台积电此次对罗唯仁案的公开说明相对简洁,后续更多讯息是由媒体爆料与名嘴分析所拼凑。这种“太慢、太安静”的反应,不免会让外界感觉有些异常。

综上所述,从作案手法、动机到公司应对,此案表层之下充满了诸多难以用常理解释的疑点,无怪乎会让人产生“怪怪的”感觉,甚至引发是否“演戏”的联想。

500

冰山下的角力复杂棋局

500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

当一宗看似单纯的商业机密诉讼,牵涉到台积电、英特尔这两大半导体巨头,并置于美中科技战与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宏大背景下时,其意义便早已超越了个人的法律纠纷,成为观察产业动向与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个窗口。

法律层面的现实挑战与战略意图,此案最直接的困境在于跨境执法的难度。

正如半导体分析师陆行之所指出的,罗唯仁人已返回美国,台积电选择仅在台湾的智慧财产及商业法院提告,其实际效益令人存疑。

他进一步提出关键问题:为何台积电不到美国奥瑞冈州、德州等地法院同步提告?背后是否担心美国政府的介入,使得法律战变得更加复杂?这种选择性诉讼的策略,本身可能就是一种经过精心计算的姿态。

500

台积电与英特尔是“死敌”

台积电的提告行动,无论最终法律结果如何,其本身已传递出多重战略信号。

一方面,如同台积电前高管、台北市“议员”曾献莹的分析,这是向全球客户、投资人及所有员工宣示,台积电在保护营业秘密上的原则是一贯的,无论涉事者职位高低,无论竞争对手来自何方,都将坚决追究。这有助于维持市场对其技术领先与机密保护能力的信心。

另一方面,此举也是为未来与英特尔的潜在竞争纠纷预先埋下法律伏笔,占据道德与法律的制高点。

此外,“技术外交”与地缘政治压力的猜想。

这正是谢寒冰等评论者提出“演戏说”或存在“政治与国际协调”的核心所在。近年来,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与供应链韧性考量,大力推动半导体制造业回流,英特尔作为美国本土企业的代表,获得了政府巨额补贴与政策倾斜。有观点认为,美国可能曾对台积电施加某种形式的压力,要求其在技术上对英特尔进行某种程度的“扶持”。

500

罗唯仁伉俪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大胆的推测浮出水面:罗唯仁的“带枪投靠”,是否可能是台积电在面对地缘政治压力时,所采取的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战略妥协?

派出一位已退休、且对最新前段制程并非处于第一线的核心高管,以“个人行为”的形式,对英特尔进行有限度的、非核心的技术交流或顾问咨询,既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美方的要求,缓解自身在美投资与营运可能面临的政治阻力,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关键的制程机密。

若此猜测属实,那么台积电后续的提告,更像是一场“既成事实”后的危机处理与形象公关,意在向外界展示其“已尽力阻止”立场。更何况已拥有美国籍的罗唯仁如今人在美国,岛内司法机构即便对此案有判定,能奈我何?

500

罗唯仁(右)

历史的镜鉴与未来的观察。

回顾台积电过往的营业秘密保护史,从对中芯国际的诉讼,到梁孟松跳槽三星案,其法务团队的强势与高效有目共睹。正因如此,此次对罗唯仁案中一些“不合常理”之处的处理,才更显得耐人寻味。是内部控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漏洞?还是面对更宏大的国际棋局时,企业不得不做出的某种灵活应对?

未来事件的发展,有几个关键观察点:其一,台湾的司法调查会否升级,例如是否动用所谓的“国安法”?其二,台积电后续会否在美国启动法律程序,这将是检验其诉讼决心之试金石。其三,英特尔在官方声明“全力支持”罗唯仁后,其技术发展是否会出现与台积电过于“神似”的突破?其四,也是最隐晦的一点,在美国与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合作的正式对话中,会否透露出任何相关的蛛丝马迹?

总而言之,台积电控告75岁罗唯仁一案,表面是一起商业机密纠纷,内里却可能交织着企业法务策略、产业竞争态势与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它如同一幕悬疑剧,真相或许隐藏在层层迷雾之后。无论最终答案为何,此案都已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增添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注脚。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