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埃德加·斯诺与毛泽东的窑中谈话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既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胜利。这个胜利的根本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浴血牺牲,但也离不开斯诺等一大批国际友人的宣传支持。
斯诺是第一个将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真实的红色中国传递给世界的人 。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与史沫特莱的《中国的战歌 》,斯特朗的《人类的五分之一》,爱泼斯坦的《人民之战》,白修德的《中国的惊雷》等作品真实地再现 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国抗战文学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经典。
奔赴延安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向宋庆龄提出访问陕北的请求。宋庆龄通过中央特科董健吾等人与陕北取得联系。毛泽东亲自批准斯诺访问陕北,视其为“向世界传递真相的机会”。斯诺在宋庆龄的帮助下通过了国民党封锁线,与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在郑州会合,一同抵达西安与董健吾会合。乔治·海德姆后改名马海德,是经周恩来亲笔批示加入中国国籍的第一个外国人。
7月13日,在张学良提供的卡车护送下,抵达延安保安。红军给他配发了一匹马、一支步枪、一套崭新的军服和一顶红星八角帽,住在离毛泽东所住窑洞不远的山脚下。毛泽东于当晚步行至斯诺住处看望,并于第二日出席欢迎会。
7月至10月期间,斯诺相继完成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的访谈,首次向世界系统介绍中共政策。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陕北苏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展开全面采访,完成了历史巨作《红星照耀中国》。
窑中谈话在延安,斯诺在延安与毛泽东开展了经常性的“窑中谈话”。在当时,中日力量对比悬殊,欧美各国政府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没有一个公开支援中国的抗日。
1936年7月15—16日,二人以“对外政策”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题进行了两次谈话。毛泽东呼吁各国政府、各国人民、各党派和各群众组织团结起来,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
毛泽东说:今天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而且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当中国真正获得了独立时,外国正当贸易利益就可以享有比从前更多的机会。……我们要接受一切合法的外资来完成我们建设的计划,我们否认一切足以影响中国独立主权的外国投资,坚决反对一切政治借款。我们几万万的人民,一旦获得真正的解放,把他们巨大的潜在的生产力用在各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上,能够帮助改善全世界经济和提高世界文化水准。一个独立自由的中国,对全世界将有伟大的贡献。
(斯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毛泽东)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斯诺)你想,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
(毛泽东)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说,除了主要地看中国自己的力量之外,国际间所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内革命的援助也很有关系。 如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有力地发展起来,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都有效地组织起来,如果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威胁他们自己利益的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能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则这次战争将迅速结束,中国将迅速胜利。 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 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在抗战期间,斯诺还曾经在汉口与项英会谈。皖南事变发生后,当时在香港的斯诺从廖承志处得知皖南事变真相后,奋笔疾书,将皖南事变真相写成新闻稿,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禁令,毅然通过香港向海外媒体发稿。美国的《纽约先驱论坛报》《星期六晚邮报》等发表了斯诺从香港发回的报道,揭露了事实真相。斯诺成为第一个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的记者。
1960年10月22日,斯诺问毛泽东,主席认为中国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在每人每年平均收入方面达到美国现有的水平(两千美元)?毛泽东说:那就难计算。半个世纪够不够,现在也还不能回答。……我们的基本情况就是一穷二白……要根本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1972年2月15日凌晨2点20分,埃德加·斯诺与世长辞了。按照斯诺先生的遗愿,1973年10月19日上午,斯诺的一部分骨灰安葬仪式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举行。







